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综合信息 > 信息04
编号:10324126
于天星教授谈海外行医心得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64期
     中国中医研究院于天星教授应香港同仁堂等方面的邀请,分别于1993~1997年、1998~1999年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英国等地出诊。于天星教授告诉记者,在近十年的海外行医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有三点:一是为患者诊病时,一定要有三因制宜的意识。二是中医要走向世界,要用世界的语言来表述中医。三是中医应当走现代化的道路。

    重视诊病中的三因制宜

    于天星教授告诉记者,以前在国内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北方老习惯用《伤寒论》的方子,南方常用温病的方子;为什么上海人用药非常轻淡,薄荷用5分,银花1钱,用药怎么这么轻淡,还能治病。现在去过了很多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和地区,就理解了原来我国南方本身天气热,人易出汗,发汗的药用多了就会汗出不止。北方寒冷地区,人们的腠理很密,又容易感受寒邪,所以常要用辛温发表法才行,否则不能达到去邪的目的。

    地域不同,气候不同,人的体质不同。比如举个动物的例子,英国的马很漂亮,属于高头大马那一类,女警察骑在大马上,戴着白手套,拿着指挥棒,位置很高,有违反交通规则或小偷马上就会被发现。回国后发现北京的马明显地比英国的马小,而广东、印尼看到的马更小,和毛驴一般大,又瘦又小,地域不同,物种有一些变化,人也一样,所以同样的药量、不同的地域感觉却很不一样,而且得的病也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南方人喜欢褒汤,用4个小时褒汤,什么排骨汤、鸡汤,煮得烂透了,现在终于明白了,南方天热易阴虚,褒汤是为了补充大量的津液。
, http://www.100md.com
    以前有个教授被派往非洲行医,回来后曾在《健康报》发表文章,指出同样的中药治法,在非洲的疗效不如在北京广安门医院看的效果好,这就是同样的道理。一般来讲,马来西亚与香港基本属于暑湿和湿热为重的地区,《温病条辨》方在这两个地区运用起来较轻灵有效。而在英国,风燥为重,痰饮寒湿证也十分明显,把《伤寒论》和《温病条辨》方结合起来在此地应用,也多能方证相合。在马来西亚和香港我运用平胃散、胃苓汤来治疗心血管病,是很普遍的现象,实际又很见效。这种证型的心脏病在北京就不多见。北京天气就偏燥,加上现在北京人多,车多,暖气供热,白天晚上都很干,容易出现口渴、干咳、皮肤干裂、便干、食差、虚烦不寐,在临床用药时就不要太燥。

    用世界的语言来表述中医

    现在是中医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期。一百年前,连中国人自己都要取缔中医,更别说外国人相信中医了。虽然现在中医在国外并不是所谓的热潮、高潮,但中医的地位比以前好了一些,西方人感受到了它的疗效,接受程度大了一些。但是,中医面向世界有二大难,一是不能用世界的语言来说明中医。二是外国人仍把中医看作一种替代医学,不是主流医学,也没有合法的地位,在国际上,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包括日本和新加坡等很多国家都没有在法律上承认中医的地位,中医还是起辅助作用。大多数的中医机构都是小作坊式的,小门诊、小药店、小坐堂医。
, http://www.100md.com
    用世界的语言也就是用现代医学的相关语言来解释中医是必要的。在海外看病,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语言问题很难解决,甚至还闹出了笑话。于天星教授讲了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位英国男士来看病,他人很精神,戴一副金边眼镜,像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听他介绍病情后,于天星教授脱口而出:“这是肾水不足证”。当翻译小姐给他说几句话之后,这位先生皱着眉头,认真地说:“我相信我的肾不会缺水,因为看病前我已经足足饮用屈臣氏水500ml”。后来于天星教授费了很大的劲,向英国人解释了相当于内分泌方面有些毛病。英国人才勉强点了点头,总算叫他松了口气。

    还有一次,有个病人听说他有肝火,误认为体内着火,非常的慌恐不安。这时你再让他理解“水火不交”,他一定认为你胡说八道,因为常理认为,水火从来就是不交融的。你再和他讲命门,那简直乱了套,手太阴肺经外国人很难理解,要说明“太阴”就得给外国人解释半天三阴三阳,也未必听得懂。“肺经”对于外国人更是难以相信,肺就是在胸腔中嘛,怎么会跑到胳膊上?那我们不妨就告诉他胳膊上就有这么一条路,路上就有这几个重要的站点(穴位),国际针联的办法是用字母L代替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用F代替,用这些概念交流起来就容易多了。你要一下子让外国人理解那不可能,必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有一些“适应”、“过渡”、“简化”,表述要通俗。当然,最要紧的是,要把中医的疗效保持好,否则中医自己就站不住脚了。中国人从小就习惯了吃中药,对中医有感情,外国人则不同,他们认为中药很苦,苦药汤子是十分难喝的,要不是为了治病,一口都喝不进去,不可以忍受的。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应走现代化之路

    也许“用世界的语言、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来表述中医、中医发展要走现代化的道路”

    的观点很多人不赞成,但是于天星教授认为,在一定意义上,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永远是落后于实践的。在实践中,就会有一些新发现,到一定程度之后,理论更进一步了,原来的理论就被否定了。学过相对论,就应当明白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以前讲物质,现在又提出反物质、暗物质。

    中医当然也如此,而且要与时俱进。我们也不能觉得中医一点也不能改,不能动,不能丰富。我们可以用现代医学知识来认识中医,但重要的一点,中医理论的核心、指导思想不能丢。阴阳辨证、人与自然相和谐、整体的、因地制宜的思想特点不能改。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中医必然要走现代化的道路,必然要走实验医学的道路。因为中医很多理论源于经验的总结,其中有一些推理因素,确实有它的模糊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掌握,也难于发展。现在很多人指责中医西化,其实,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方向没错,只是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认识论、方法论上还认识不够,这才是关键问题,我们应多下功夫。

    中医和西医是有共同点的,比如说,一个患者口腔溃疡,口唇上长个泡,西医认为缺乏维生素B1,给予补充维生素B1,泡好一点。中医认为胃火盛,用生石膏、黄连、佩兰等药,泡也消去了,再查一查,体内的维生素B1的含量也上来了。西医给的是维生素,中医实质上给的也是维生素,中医是让你调节胃肠吸收功能从而增强对维生素B1的吸收。殊途同归,虽然是不同角度,其交叉点就在于维生素B1不足。所以我们要善于在中医和现代医学中寻找共同点和交叉点。

    中医研究应当有“规律意识,理性思维”。不管中医西医,都要遵循人的生理规律,尊重疾病的发展传变规律。两者总会有共同点和交叉点的。, 百拇医药(常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