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324444
白血病分子发病机制及MRL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4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46期
     随着人类基因组大规模测序工作的完成,关于白血病的分子水平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结构基因组研究发现,具有相同结构基因组背景的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作用下可以表现出极不相同的表型,这涉及到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包括染色质修饰和重塑、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转录因子在作用通路中的磷酸化和乙酰化等翻译后修饰、转录因子的核浆穿梭、RNA的加工和选择性剪切、蛋白质的泛素化和降解以及基因静息和对mRNA的翻译调控等。

    本届会议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子兴等以人类造血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基因程序化表达为模型,详细探讨了染色质重塑、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所致基因静息和转录因子在作用通路中的翻译后修饰等当前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基因组不同区域染色质组蛋白和DNA共价修饰及其与核内因子、靶向酶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染色质重塑,所形成的染色质密码(chromatin code)影响细胞内基因转录、重组概率、DNA复制时间和稳定程度。染色质构型重塑异常将导致造血细胞异常。DNA甲基化对基因组中基因的转录活性调控、染色质构型修饰、X染色体的失活等都有较大影响。基因组甲基化态势在肿瘤细胞内往往发生改变,抑癌基因启动子内的高甲基化可导致抑癌基因转录的静息。许多由染色体易位所形成的融合基因改变了它们原有的转录因子功能,可募集各种修饰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酶而干预和改变相应部位核染质构型的重塑,从而使基因表达程序畸化,发生各种恶性血液病。
, 百拇医药
    研究核受体转录调控复合物在白血病发病分子机制中的作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也为寻找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上海瑞金医院陈赛娟报告,染色体易位导致的转录因子功能异常与核受体转录调控复合物包括转录共抑制物(CoR)和共激活物(CoA)调节异常有关,CoR在维甲酸受体α(RARα)、核心结合因子(CBF)及核孔蛋白NUP98相关融合蛋白致白血病中起重要作用。由于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异常转录因子可与CoR结合或使与CoR结合能力增强,从而干扰了野生型转录因子对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作用,导致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及分化异常而引起白血病。如与造血细胞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异常,可导致AML1相关白血病、TEL相关白血病;与造血细胞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异常,可导致RAR相关白血病;核孔蛋白基因相关的转录因子异常可导致NUP98、NUP214 相关白血病。相反,混合细胞系列白血病(MLL)相关白血病的融合基因常表现为转录调控激活,有可能通过募集CoA而作用于MLL靶基因。同源盒基因相关的转录因子异常可导致MLL、HOX、PBX相关白血病;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转录因子异常可导致t1114q13q34 Bck-1编码的Cyckin D1上调。由此推测,针对转录异常复合物的调控将是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

    目前,白血病的初治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因联合化疗的进步和HSCT的开展而获得很大提高,微小残留白血病(MRL)的问题也随之凸现。长海医院许小平等报告,采用长春新碱(VCR)长期、间歇、单一、小剂量给药的方法诱导P388细胞成为多药耐药细胞系P388/VCR,然后应用基因转移技术将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导入细胞,获得特殊识别标记的P388/VCR-G细胞,在此基础上建立多药耐药急性淋巴细胞MRL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MRL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寻找有效清除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方法,是提高白血病长期完全缓解率乃至彻底攻克白血病的关键问题之一。, 百拇医药(高磊 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