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肥胖病 > 单纯性肥胖
编号:10325047
肥胖症的药酒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67期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有肥胖患者2.5亿人,我国约有7000万人,已占到成年人总数的14.6%;53%的肥胖者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相关疾病。可见防治肥胖症的重要意义。

    男女老少均可发生肥胖。新生儿超重(超过3.5Kg)而其母患有肥胖症者,极易发生肥胖症。儿童发育期、妇女生育后期、绝经期和男人40岁之后,往往容易体重增加,出现肥胖。肥胖程度分三度:(1)轻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2)中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1%~50%;重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处在中、重度的肥胖者上楼时会感到气促、易劳累、多汗怕热、呼吸短促,下肢轻度浮肿。并因大腹便便而弯腰穿袜困难,腰腿酸痛(因负重发生增生性关节炎),臀外侧、大腿内侧及上下腹部的皮肤可见紫纹。由于行动不便,动则气短,故常常喜坐、卧而少动,甚至酣睡,又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肥胖。专家指出,高热能、高脂肪的饮食和静止的生活方式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所以减肥的根本要靠锻炼和科学膳食,万不可走进入减肥误区。
, http://www.100md.com
    大蒜酒

    原料:大蒜头800g,白酒1500ml。

    制法:将大蒜头去皮、剥瓣、拍裂,放入瓶内;倒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即成,每日2次,每次服酒10m1,食大蒜头3~4瓣。

    特点:酒味芳香,温通血脉,降脂减肥。

    营养含量:大蒜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C、胡萝卜素、糖类、挥发油(主要为大蒜辣素、大蒜新素),还含有大蒜甙等。白酒含乙醇,蒸溜酒(白酒)含乙醇50%~70%,非蒸溜酒含乙醇15%~20%。有机酸、糖类、酯类、醛类等。

    功能分析:大蒜味辛甘、性温,能温中健胃、消食理气、解毒杀虫,可治疗脘腹冷痛,饮食积滞,肠胃不和。据《实用食物疗法》记载:“大蒜能治疗肺结核、大叶性肺炎、黄疽性肝炎、急性喉炎、防治流感、预防脑膜炎、消化不良、白喉带菌者、疟疾。”还可用于治疗痢疾、百日咳等病症。因大蒜甙能降低血压,大蒜油能降低甘油三脂、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并防止β-脂蛋白的上升,故还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百拇医药
    白酒味辛甘、性温,能和血脉、祛寒壮神,有宣导药势、增强药物的作用及补益作用。饮低度(10%左右)酒可使唾液、胃液分泌增加,促进胃肠消化吸收,增强活血化瘀,温里祛寒,祛风除湿的作用。但度数较高的酒(50%~70%),饮用过多会引起酒精中毒,湿热目赤、痰湿蕴结、失血、阴虚火旺、痔疮患者忌服。

    本方还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病、中老年肥胖等病症。

    大黄酒

    原料:大黄10g,黄酒(或米酒)800m1,白砂糖、蜂蜜各适量。

    制法:将大黄放入黄酒(或米酒)中浸泡30天后,再加入白砂糖、蜂蜜适量。每日喝10ml。

    特点:芳香清凉,活血化瘀,降脂减肥。
, 百拇医药
    营养含量:大黄主要含蒽醌衍生物,一部分为游离状态如大黄酸、大黄素等,大部分为结合状态,其中属蒽醌甙类有大黄素甲醚葡萄甙等,属双蒽醌类的有番泻甙A、B、C、E及F,还有大黄蒽醌衍生物与树脂、鞣质等。黄酒含乙醇10%~20%,含糖类,有机酸、甘油、酯类、醛类等。

    功能分析:大黄味苦、性寒,能清热攻下通便、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热燥湿。因其苦寒沉降,力猛善行,号为“将军”(大黄又名生川军、生军、制者有酒军、制军),大黄的泻下成分是番泻甙,因大黄含有较多的鞣质,因此小剂量不但不起泻下作用,而且呈收敛作用,大黄有抗菌、利胆、止血、降压、降胆固醇、扩张血管、抗肿瘤等作用。

    黄酒辛甘、性温,有和血通脉、祛寒壮神、宣导药势和补益等作用。

    本药酒不宜大量饮用,对既往有肝炎、痔疮、便溏、脾虚、阴虚等病症者不宜。本方具有活血祛瘀,减肥降脂,改善循环,提高免疫力等功能,适宜中老人肥胖者服用。
, 百拇医药
    山楂丹参酒

    原料:山楂80g,紫丹参60g,延胡索50g,白酒1500ml。

    制法:将三味中药切碎,装入砂布袋里,扎好袋口;将药袋放入瓷器(或小酒坛)内,倒入白酒,密封浸泡20天,每日将酒坛振摇1次,每次服10m1,每日2次。

    特点:醇香适口,活血祛瘀,强心降压。

    营养含量:山楂含酒石酸、枸橼酸、山楂酸、齐墩果酸、黄酮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糖类、蛋白质、脂肪、解脂酶、钙、铁等;丹参含丹参酮I、IIA、IIB,隐丹参酮、异丹参酮I、II等,并含维生素E、丹参素等;延胡索食生物碱达20余种(如延胡索甲、乙、丙、丁、戊、己、辛、壬)及延胡索胺碱、去氢延胡索甲素等。

    功能分析: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健胃消食,活血化瘀。所含解脂酶能促进脂肪分解而减肥,含多种有机酸,可提高蛋白分解酶的活力使肉食易被消化,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及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 百拇医药
    延胡索味辛、性温,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近年研究发现去氢延胡索甲素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

    丹参味甘、性微寒,有活血祛瘀、凉血清心、养血安神的功效。古人说:“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还有抗凝、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综合上述功能,有活血化瘀,健胃消食,强心降压之功能,适应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人。

    枣皮杜仲酒

    原料:山萸肉、杜仲、胡桃肉、云茯苓各10g,白术、菟丝子各15g,淮山药30g,白酒500m1,蜂蜜适量。

    制法:将八味中药放入白酒里浸泡1个月后,每次取10m1,加少量蜂蜜饮之。

, 百拇医药     特点:味美醇香,补肝益肾,降脂减肥。

    营养含量:山萸肉含没食子酸、苹果酸、酒食酸、山茱萸及维生素A等;杜仲含松脂醇二葡萄酸甙、杜仲甙、咖啡酸、杜仲胶、山奈酚、哈帕甙乙酸酯、黄酮类化合物及少量生物碱;胡桃肉含脂肪油40%~50%(主要为亚油酸),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茯苓主要含β-茯苓聚糖;白术含挥发油(苍术酮、白术内酯A、B),维生素等;菟丝子含树脂样配糖体,大量淀粉酶,维生素A等;淮山药含黏液质、胆碱、尿囊素、精练氨酸、淀粉酶及碘质等成分。

    功能分析:山萸肉味酸、微温,有补益肝肾、涩精缩尿、敛汗止血等功效;杜仲味甘、性温,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功用,杜仲含松脂醇二葡萄糖甙有降压及降血清胆固醇作用,还有抗炎利尿作用;胡桃肉味甘、性温,有补肺肾、定喘咳、强筋骨、润肠通便等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可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白术苦甘,性温,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菟丝子辛甘、性平,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脾止泻等,动物试验有降压,强心,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体液免疫等作用;淮山药甘平,有补脾养肺、益肾涩精缩尿等作用。
, 百拇医药
    本方具有补益肝肾、健脾利湿、降压消脂、减肥健美的功效,适宜于肥胖症及其并发症。

    天麻首乌酒

    原料:天麻60g、制首乌30g、丹参36g、黄芪15g、杜仲16g、淫羊霍12g,白酒1500m1。

    制法:将6味中药切碎,放入纱布袋里,袋口扎紧,放入酒坛内,倒入白酒密封浸泡20天,每日振摇1次,即成。每次10m1,每日2次服。

    特点:醇味可口,补益肝肾,消脂降压。

    营养含量:天麻含天麻素、琥珀酸、对羟基苯甲醛、黏液质、维生素A样物质及微量生物碱等;何首乌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蒽酮、土大黄甙、卵磷脂等;丹参含丹参酮I、IIA、IIIB等多种丹参酮,丹参醇I、II,维生素E,丹参素等;黄芪含异黄酮、熊竹素、胆碱、甜菜碱、葡萄糖醛酸及微量叶酸等;淫羊霍含淫羊霍甙、木兰碱、黄酮化合物和四种木脂素等成分。
, 百拇医药
    功能分析:天麻甘平,有平肝息风,通络止痛及降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心脑血流量等作用。

    制首乌味苦甘、性微温,可益精血、补肝肾、补虚扶正、降血脂等。

    黄芪甘、微温,可补中益气、升阳因表、托毒敛疮、利水消肿。

    淫羊藿辛甘、温,可温肾壮阳、祛除寒湿,并有降血压,降低β-脂蛋白、胆固醇及血糖等作用。

    综上所述,本品具有补肝益肾,通经活络功效。

    枸杞银花酒

    原料:枸杞100g、金银花60g、白茯苓80g,白酒1000m1。

    制法:将枸杞、银花、茯苓放入白酒里浸泡1个月。每2天摇动药酒1次,30天后进行过滤,所得滤液,每取10~15ml,加水对饮,每日l~2次。
, 百拇医药
    特点:甘凉醇味,清热明目,降脂减肥。

    营养含量:枸杞主要含甜菜碱,并含玉蜀黍黄素、酸浆素及微量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烟酸等成分。金银花含氯原酸、异氯原酸、新氯原酸、多种咖啡酰鸡钠酸,黄酮类、忍冬甙、肌醇和皂甙等;白茯苓主要含β-茯苓聚糖,尚含茯苓酸、麦角甾醇、胆碱、组氨酸、腺嘌呤、蛋白质、卵磷脂、脂肪及酶等成分。

    功能分析:枸杞子味甘、性平,可补精血、益肝肾、明目,动物试验证明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加白细胞,增强免疫,提高抗病能力,降血糖,保护肝脏和抗菌等。

    金银花味甘、性寒,可清热解毒、消痈、宣散透邪、凉血止痢等。

    白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功效。还可降血糖、镇静、抗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综上所述,本品具有补益肝肾、清热明目、降脂减肥,提高抗病能力之功效。, 百拇医药(马丽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肥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