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制剂 > 信息
编号:10329132
他们正在崛起——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展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72期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而省会南昌近年来,借创建花园城市的东风,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已经形成一江二河八湖的花园式湖滨城市。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就坐落在英雄城美丽的青山湖畔。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我国中医药行业首批四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其法人实体为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江中制药集团、江西中医学院等单位共同联合出资组建。中心主任是我国药用植物界著名学者、江西中医学院首席教授杨世林博士。

    中心成立刚刚一年,即已取得非凡的成绩,其发展速度之快引起世人瞩目。时值岁末年初,借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际,记者专门拜访了中心主任杨世林教授,请他谈谈该中心发展如此迅速的原由。

    中心成立的背景和快速发展

, http://www.100md.com     谈起中心情况,杨世林教授首先向我们讲起了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随着人类病种的变化和人类亚健康情况的出现,以及人们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深入认识和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际医药市场中天然药物的用途和需求不断扩大,中药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被世界所重视。中国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尽早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扩大中国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和市场占有率。

    但是,无可否认,我们应当看到中国中药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许多问题。我国中药产业的突出问题在于如何提升中药的科技含量,特别是解决中药制剂技术、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中药现代质量标准、中药物质基础、中药药效和安全性评价等制约中药产业化的瓶颈问题。正是由于中药产业化科技创新不足,已有的中药科技成果不能迅速实施产业化,国家发改委决定资助成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利用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联合优势,产生资源聚集效应,并应用企业化管理机制,促进中药工程技术的产业化过程。
, 百拇医药
    江中集团以研发、生产、销售中药固体制剂为主导产业,在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江西中医学院在中药种植、药效研究、炮制等中药关键科技问题的研究方面拥有一批创新性成果;军事医学科学院在中药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方面占据了一定的制高点。由于这些机构的中药研究的背景和有机联合,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2002年12月28日在南昌成立。

    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博士6名,教授9名。中心具备良好的硬件条件。总建筑面积17000m2,实验大楼3000m2,中试车间2000m2,生产大楼5000m2,仓储大楼6000m2。固定资产4000万元,拥有高效液相色谱11台、气相色谱1台和进口压片设备、制粒设备等先进的制药设备。随着中心的进一步发展,硬件条件将进一步加强。中心设有以中药制剂、中药化学、中药质量标准、中药药效和毒理、中药制造技术工程、中药功能性食品研究为主要任务的6个研究室,另有提取和中试车间。2003年8月,由江西本草天工科技公司控股的江西本草天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药业公司的成立将可以将中心技术直接转化为产品投放市场,真正实现中心的科技价值。
, http://www.100md.com
    讲到这里,杨世林教授说,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振兴民族经济,是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每一位成员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中心也应该有能力在中药产业化的科研攻关方面作出贡献,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中心的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核心工作是打造中药产业化相关技术平台,形成自身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技术竞争力。中心成立之初,结合中心已有的技术成果,经过认真讨论和认证,确定近5年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并完善中药双相胶囊填充技术平台、中药靶向给药制剂制造技术平台、中药泡藤片制剂制造技术平台、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平台、中药片剂在线检测技术平台和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平台。在技术平台建设过程中,注重已有技术的整合,并确保技术得到专利保护,以保证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中心正在研究和完善的中药固体制剂制造关键技术包括:符合中药同时含有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填充的胶囊技术和与之相关的胶囊填充设备制作的工程技术,符合中药复杂成分提取的膜分离技术,中药肠溶制剂制造技术,中药泡腾片制造技术,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技术,中药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经过中心科研人员的努力,结合中心产品的研制,在上述技术平台建立和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进展。
, 百拇医药
    任何技术的价值必须通过市场才能体现,中心的中药固体制剂技术的市场价值也要通过市场检验。为此,中心在强调技术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将技术赋予产品,实现产品创新。通过中心产品的市场价值体现中心技术的市场价值,顺利将中心的专有技术向行业辐射,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心的产品战略定位是:技术领先,专利保护。即充分利用自身的专有技术和专利保护策略,保证中心产品的领先地位。中心以高技术含量的中药功能性食品的研制、已有较大市场容量的大品种的技术提升和创新中药制剂研究为突破口,实现和提升中心技术的市场价值。目前中心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选定了11个品种,正在研制之中。中心刚刚成立一年,就利用已经申报专利的益寿糖混合技术、成功研制出以益寿糖和珍珠为主要原料的润喉制剂;利用肠溶制剂制造技术,研制出以大蒜和生姜为主要原料的调节血脂制剂。

    作为国家级工程中心,申报并承担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是一项重要任务。中心成立以来,已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十五”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级重点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中心也十分重视对技术和产品的专利保护,目前中心已申请国家专利11项,并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
, http://www.100md.com
    讲到这里,杨教授再次强调中心的科技创新是中心发展的主要命脉。

     中心的机制创新和经营模式

    中心的良性发展需要创新的运行机制,创新的运行机制是企业化管理的科研机构的主要核心竞争力之一。关乎中心发展的主要机制包括科技创新机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机制。中心的管理层深知:在营造良好的科研硬件环境的同时,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是中心成立时的主要任务。为了早日形成和提升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中心在项目管理、激励管理、授权管理、成果转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符合科研人员特点的科学管理机制。经过一年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人才是中心发展的原动力。中心在吸引大批科研人才的同时,充分利用人才网络和行业学会渠道,实行人才流动机制;同时,为了保障中药科研信息的顺利交流,中心坚持对外开放的工作协作机制,将中心置身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中药研究队伍之中。
, http://www.100md.com
    成立之初,中心制订了科技经营、市场经营、资本经营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利用科技成果-产品-资本过程中的放大器机制,加快中心的发展步伐。2003年12月,润喉制剂系列新产品将上市,标志着市场经营战略的正式启动。市场环节的启动,意味着公司的发展将进入产业化轨道,以科技促产品,以产品促市场,以市场促发展的格局将顺利实现。产品永远是技术的载体,市场永远是产品的战场,但要成功地占领市场,仅仅依靠科技牌、质量牌是不够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资本是市场的载体,资本的运作能够带动市场的发展。通过资本运作,有效扩张资本、重组优势资源,为中心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加速中心的前进脚步。

    讲到这里,杨世林教授停顿了片刻,然后右手使劲做了一下划动作说:“我们中心将利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始终坚持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并致力于推动这一战略的稳步实施。不久的将来,中心定将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我们的事业亦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中心的技术辐射和科研合作
, http://www.100md.com
    中心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实现技术辐射作用。中心先后为江西、贵州、云南、宁夏、海南等地的中药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包括中药产品的指纹图谱建立和新产品的研制。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行业内的科研力量,中心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沈阳药科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南通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北京翰林精工等科研机构开展项目合作研究,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特别是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在中药制剂制造过程的在线检测研究项目中,中心充分利用该校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优势;与北京翰林精工项目合作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在胶囊设备制造方面的优势。

    杨教授认为,中心通过对外技术服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中心技术的行业辐射;通过与科研机构的项目合作,利用科研机构在技术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心自身科技水平的提高。

    采访即将结束,我们要求杨教授就中心的未来发展作一个展望。杨世林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外交化的回答。他说:“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本身担负的就是振兴中药的一个历史责任,对于我们来说,强烈的民族使命感是我们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的最大动力。对于中心来说,它的成或败都只是中药振兴中的一个插曲。我们始终坚信,未来一定属于中国,属于中药……”

    临走时,楼外下起了细雨,寒风刺骨。但不知为什么,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冷。, 百拇医药(甄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