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330946
传染科疾病(2004.01.08)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77期
     自拟扶正消臌饮治疗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形成期已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机复杂,属中医“臌胀”重症,在临床治疗上非常棘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12卷第17期报道了北京平谷区平谷镇卫生院刘丽花医生根据中医辨证,以自拟扶正消臌饮治疗了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法:首先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60例),均采用基础疗法:严格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卧床休息,供给肝脏适当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并用扶正消臌饮为基础方,药物组成:生黄芪30g,白术12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0g,炙鳖甲12g,山甲珠6g,当归12g,泽兰10g,丹参12g,大腹皮10g,厚朴6g。辨证为分六型,气滞湿阻型:加舒肝理气、化湿运脾药物,如苍术、陈皮、柴胡等。寒湿困脾型:加温中化湿、健运脾阳药,如桂枝、干姜、木瓜等。湿热蕴结型:以基础方生黄芪易茵陈为君药,并加清热利湿、行气利水药物如虎杖、半枝莲、栀子、车前草等。肝脾血瘀型:加用活血化瘀、软坚利水药物,如生牡蛎、桃仁、鸡内金、炒莪术等。脾肾阳虚型:加温补脾肾、化气利水药,如干姜、炮附片、仙灵脾、桂枝等。肝肾阴虚型:基础方去白术加滋养肝肾、通络利水药,如沙参、百合、水蛭、山药、白茅根等。用法:隔日1剂水煎成400ml,早晚各100ml。并间断口服小量利尿剂。对照组常规口服肝泰乐、维生素C等护肝药;保钾利尿和排钾利尿药联合间歇服用,如双氢克尿噻和安体舒通联合应用,其剂量为常规量;适时静注白蛋白、肝安注射液等加强支持治疗;对黄疸明显者静点茵栀黄注射液和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等。疗效标准:依据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肝硬化腹水中医疗效判定标准(试行)草案》。一级疗效:腹水及水肿完全消退;主要症状基本消除,舌脉象基本正常;肝功能检查正常;肝脾有所软缩或稳定不变;末梢血WBC>4×10(9)L-1,Plt>100×10(9)L-1,上述5项稳定3个月以上。二级疗效:腹水及水肿大部分消退;主要症状及舌脉象明显好转;肝功能检查接近正常(ALT<70U/L,AST<70U/L,TBil<25.6μmol/L,白蛋白>32g/L,球蛋白<32g/L);肝脾大小质地稳定不变;末梢白细胞>3.5×10(9)L-1,血小板>80×10(9)L-1。三级疗效:腹水及水肿有所消退,平脐腹围缩小3.0cm以上;症状减轻,舌脉象有所好转;肝功能有所改善,白蛋白较治疗前提高5g/L以上,肝脾大小质地稳定不变;末梢血WBC上升0.5×10(9)L-1,Plt上升20×10(9)L-1。无效: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本组60例,一级疗效40例,二级疗效15例,三级疗效5例;对照组30例,一级疗效11例,二级疗效10例,三级疗效8例,无效1例;本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组远期疗效及肝功能异常指标改善和肝脾回缩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组不同证型综合疗效比较:本组中医辨证论治中以气滞湿阻型疗效显著,对肝肾阴虚型疗效欠佳。

    刘丽花医生指出:本方具有健脾柔肝益肾,扶正固本,化瘀行气,利水祛邪的作用,疗效满意。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起病缓慢,病程长,病情反复多变,迁延难愈。湖北省武汉市一棉集团职工医院汪冬梅医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她在《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第11期上撰文介绍了自己的临床体会。汪冬梅医生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了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3岁,平均41.5岁;病程最长者25年,最短者1年,平均8年。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50例,肝肾阴虚型24例,肝胆湿热型14例,瘀血阻络型12例。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肝郁脾虚型治以舒肝健脾、和胃解毒,方以逍遥散化裁:柴胡、当归、枳壳、香附、党参、炒白术各12g,赤白芍、黄芪、云苓、虎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楂曲各15g,甘草6g。肝肾阴虚型治以补益肝肾,方以一贯煎加减:沙参、麦冬、当归、赤芍、白芍、酸枣仁、合欢皮、郁金、虎杖、白花蛇舌草各15g,生地、女贞子各18g,枸杞子20g,甘草6g。肝胆湿热型治以清利肝胆湿热,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半夏各12g,栀子、黄芩各10g,茵陈20g,败酱草、垂盆草、车前子、泽泻、郁金、生地各15g,甘草6g。瘀血阻络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以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桃仁、枳壳各12g,当归、赤芍、白芍、生地、郁金、延胡索、丹参、泽兰、白花蛇舌草各15g,川芎、红花各10g,虎杖20g,甘草6g。上药每日1剂,加水500ml,文火煎取200ml,分2~3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4个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定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肝功能复常,HBeAg转阴)24例;显效:(症状与体征消失,肝功能接近正常,HBeAg转阴)43例;好转(症状与体征减轻,肝功能改善)29例;无效:(症状与体征无缓解,肝功能无改善)4例。总有效率为96%。
, http://www.100md.com
    辨证分型疗效显示:肝郁脾虚型50例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25例,好转10例,无效0例;肝肾阴虚型24例患者中,治愈4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2例;肝胆湿热型14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4例,好转6例,无效1例;瘀血阻络型12例患者中,治愈2例,显效4例,好转5例,无效1例。

    汪冬梅医生指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上以肝郁脾虚型多见,肝肾阴虚型次之,肝胆湿热型和肝血瘀阻型较少。治疗有效率以肝郁脾虚型较高,肝胆湿热型次之,其它两型相对较低。关键是在临床中要能够抓住主要病证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疗效证实:中医药在缓解乙肝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方面确有较好的疗效。

     许建阳教授中医药治疗SARS四方探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总医院李建银、周秀芳等在《中医杂志》2003年第11期上撰文介绍了该院许建阳教授根据中医四诊合参,总结出武警部队治疗SARS的4首协定处方,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1.早期宜辛凉解表,芳香化湿

    本病早期,多在发病后1~5天左右,常见症状有发热、微恶寒、身重疼痛、乏力,伴有头痛、关节痛、咽干或咽痛、口干饮水不多、干咳少痰,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舌偏红、苔薄黄微腻,脉浮数。证属外感风热夹湿。治宜辛凉解表,芳香化湿。方选加味银翘汤(协定方):金银花15g,连翘6g,荆芥6g,黄芩10g,薄荷6g,桔梗12g,白芷12g,沙参12g,藿香10g,佩兰10g,生甘草5g,水煎服,2~3次/日。许教授认识到本病属中医温病学瘟疫的范畴,病机当属风温夹湿,发病部位主要在肺。他运用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大法,运用加味银翘汤,辛凉解表,芳香化湿。先用本方的目的是取其轻清宣透之品以清宣肺卫之邪。此方主要针对受邪初期,卫分症状明显的患者。

    2.中期宜清热宣肺,止咳利湿

    本病中期,多在发病后3~10天左右,症见发热、面色潮红、汗出、胸闷、心烦、干咳或呛咳、气促,或伴有咽痛、口苦、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洪数。证属邪热壅肺,痰湿中阻。治以清热宣肺,止咳利湿。方选麻杏白虎汤(协定方):炙麻黄12g,生石膏36g,杏仁12g,知母12g,薏苡仁20g,沙参12g,全栝楼30g,法半夏15g,贝母15g,生甘草6g,水煎服,2~3次/日。许教授在治疗SARS这一期牢牢抓住麻杏石甘汤症的特征症状———热、渴、喘、咳,运用麻黄辛温性升的特点,助肺中阳热升温,使之从表宣散。麻杏石甘汤配伍白虎汤是许教授根据SARS的致病特点及患者临床表现而制定的,对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特别是在针对患者咳、喘、胸闷、汗出不畅方面,疗效独特。方中石膏配麻黄一升一降,邪热得除,咳喘得平;石膏配知母寒凉则热去汗止;栝楼、半夏、贝母、沙参、杏仁、薏苡仁,止咳化痰,除湿畅中,生甘草调和诸药。
, 百拇医药
    3.极期宜泻肺强心,宽胸化瘀

    本病极期(高峰期),多在发病后7~14天左右。临床的突出表现为身热汗出,面色潮红,气促喘憋明显,或伴有紫绀、喘促烦躁,甚则不能活动,呛咳或有咯血,口干、气短乏力,舌红绛,苔薄,脉细数。证属瘀热互结,邪阻心肺。治宜泻肺强心,宽胸化瘀。方选栝楼泻白汤(协定方):全栝楼30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葶苈子15g,半夏15g,贝母15g,桂枝9g,茯苓15g,丹参20g,生甘草6g,水煎服,2~3次/日。本方配栝楼,意在宽胸理气化瘀,加强泻白散的功用。方中栝楼配葶苈子,佐以泻白散、半夏、贝母,以清宣肺热,止咳定喘;栝楼配桂枝、茯苓、丹参,宽胸化瘀强心;生甘草调和诸药。

    4.恢复期宜益气养阴,清透余热

    本病恢复期,多在发病后7~14天以后。症见热退、心烦、口干、汗出、乏力、气短、纳差,舌淡红、质嫩、苔少或苔薄少津,脉细或细略数。证属气阴两伤。治以益气养阴。方选益气增液汤(协定方):太子参20g,淡竹叶15g,生石膏20g,麦冬10g,生地黄12g,葛根30g,玄参15g,陈皮6g,生甘草6g,水煎服,2~3次/日。许教授认为,任何热病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伤及到人体的阴津,所以在热病后期,即恢复期,一定要注意养阴护胃,“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
, http://www.100md.com
    上述4方是许教授在临床治愈56例SARS患者总结出的经验方,在临床上效果良好,保持了住院患者零死亡率的记录。4方分阶段治疗,缩短了患者的发热时间,减少并发症及西药毒副作用,缩短了病程,发挥了中医治疗SARS的长处。

     尤松鑫教授

    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经验


    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在临床上较为棘手。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彭海燕、汪悦在《中医杂志》2003年第10期上撰文介绍了该院尤松鑫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经验:

    一、清热利胆,保肝降酶

    血中转氨酶、胆红素的升高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反复出现的临床表现,是病情发展的一个标志,此属湿热疫毒留恋,肝气郁滞,肝胆疏泄失职。此时在治疗上应从胆腑以通降为顺出发,清热利胆使胆道通畅,排出有毒物质。故选蒿芩清胆汤(青蒿、黄芩、枳实、半夏、陈皮、竹茹、茯苓、青黛、滑石、甘草)为基本方,根据病情随症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海金砂、鸡内金以助利湿退黄;湿盛者加薏苡仁、泽泻等健脾利湿;肝郁化火者,加夏枯草、牡丹皮等清肝解郁;湿热伤脾、食少纳呆者,加麦芽、山楂以健脾消食。嘱患者禁酒,不宜盲目进补。
, http://www.100md.com
    二、虚者成臌,育阴利水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常因腹胀明显、食欲下降,腹部胀大而就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程较长,湿热疫毒之邪久恋于肝,最易消耗肝阴,以致常见肝阴不足之证,久而则见肝肾之阴俱虚。正常的津液聚于腹中为水,而不能滋养全身,形成了一方面水湿聚于腹中不去,另一方面肝肾阴虚、机体失养的虚实错杂之证。此时如果一味攻逐,往往会使正气受损,肝肾阴虚更重,邪气入里更深,腹中之水很快又复现。这种情况下,要用育阴利水之法治疗,以师传邹氏兰豆枫楮汤(泽兰、黑料豆、路路通、楮实子)为基础,根据病情随症加减:肝肾阴虚甚者,加山药、白芍等以滋养肝肾;腹胀明显、食少纳差者,加陈葫芦、地枯萝、大腹皮等健脾利湿;气滞血瘀之象明显者,加郁金、牛膝、青皮等理气活血;湿热蕴结甚者加茵陈、黄柏、栀子等清热利湿;脾虚明显者,加茯苓、薏苡仁、麦芽等健脾助运;伴齿衄者,加茜草炭、小蓟等凉血止血;伴见痔疮下血者,加槐花炭、地榆等清热止血。肝硬化腹水的死亡率是11.7%,采用育阴利水之法治疗,能全面调整患者的肝功能失代偿造成的全身机能紊乱,该法不但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并且在患者的生化检查结果中得到了证实(附验案一例)。
, http://www.100md.com
    三、肝病用药,轻稳为贵

    尤松鑫教授指出:肝硬化患者病起非一日之事,治疗中不宜急于求成、大剂量用药。随意加大剂量不仅不能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有些药在达到一定的剂量时,本无毒之品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例如白芍,在正常剂量(如10g左右)可以起到柔肝养阴,活血化瘀等作用,但若用量达到30g以上,则可能出现肝脏毒性。又如柴胡,在治疗肝炎、肝硬化时常用,此药在3~5g时可起到舒肝解郁的作用,但如果用到10g以上,则有耗劫肝阴的副作用。

    四、健脾助运,两便需畅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肝郁脾虚之证,临床表现为胸闷胁痛,嗳气纳差,食后腹胀,大便不调,这是由于患者体内湿热瘀毒之邪一方面引起肝气郁滞,木盛乘土;另一方面湿易困脾,使脾运失健,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正气更虚,内湿又盛。在治疗中应运用抑肝扶脾之法,选用四逆散、痛泻要方等为基础方,随症加减:乏力纳差明显者,加党参、白术、麦芽等;腹胀便溏者,加干姜、薏苡仁、焦山楂等;苔腻湿重者,加藿香、紫苏梗、半夏等;肝气郁而化热者,加牡丹皮、黄芩、栀子等。脾为后天之本,当患者食欲改善后,抗病能力也会随之增加。另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保持大小便通畅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体内有毒物质、代谢废物能否排出体外与大小便的正常排泄有重要关系。尤松鑫教授认为尿量尿色、粪质粪色对于判断病情是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判断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湿热下注而见尿黄不畅者,常加用通草、栀子等以清热利湿;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聚腹中而不下输膀胱导致尿少者,则治以调肝益肾,扶脾利水之法,常用黑料豆、楮实子养阴利水,泽兰、泽泻分利肾湿,茯苓、地枯萝、陈葫芦健脾利水。因肝郁化火,肠道津液耗伤以致大便秘结者,在清肝解郁的基础上,酌配火麻仁、栝楼子等清热通便;若因湿热阻滞,肠道气机不畅而致大便排泄不畅者,常配入枳实、厚朴等以理气通便;若因阴血虚亏,肠道失润而致便秘者加入何首乌、当归以养血润肠通便。

    尤教授特别指出:在肝硬化的治疗中,活血化瘀为常用之法。活血化瘀当从根本病因出发,而不是单纯选用活血化瘀药,并且不主张大剂量运用破血逐瘀之品。,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