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儿科
编号:10334070
“抽动—秽语”综合症案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8日 清阳客栈
     红 仟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830000)

    杨 立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中医科针灸室(830001)

    原载于《新疆中医药》1998年第16卷第4期

    李××,男,11岁,学生。1989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3年前出现挤眉、眨眼、呶嘴、搐鼻动作,到四川成都市中医院服用中药治疗,诸症有所缓解。今年5月病情反复且加重。刻诊:性急易怒,坐卧不宁,眨眼、挤眉、纵肩摇头、呶嘴、搐鼻、颈部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喉中时有痰鸣,纳呆,舌质红瘦、苔白腻,脉弦滑。治疗以镇肝熄风,化痰为治则。取穴颈三针,风池、翳风、完骨,用28号1寸毫针刺,风池刺入0.5~0.8寸,另二穴刺入0.5寸,捻转进针用泻法,以得气酸胀感为度,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保持针感。1次治疗,诸症减轻,5次痊愈。

    按:本方法受中医理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之启发,依据本病抽动、性急、易怒及纳呆、喉中有痰鸣等症状特点,辨证为肝风内动,脾胃不和。患儿肾阴亏虚,阴虚血亏则风动,肝主筋则见纵肩摇头,颈部抽动。阴虚生风,风动化火,炼液成痰见喉中有痰;脾虚痰盛,喉中有痰。肝常有余指肝风内盛化火,脾常不足指脾虚生痰,肝风与痰湿相挟发为本病,对此熄风化痰为治疗之本。风池、完骨为胆经要穴,与肝相表里,善治头面之风痰,翳风为三焦经之穴,治疗风痰阻痹之病独有其长,三穴并取,增强了镇肝熄风化痰之功。, http://www.100md.com(红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