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16020
2003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医学真菌学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2期
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真菌病的诊断,真菌病的治疗,预防
2003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医学真菌学/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真菌病的诊断/真菌病的治疗/预防/
2003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医学真菌学/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真菌病的诊断/真菌病的治疗/预防/

     廖万清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文职将军,从事皮肤真菌病学四十余年,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菌物学会理事兼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真菌感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学真菌学是研究致病真菌对人类致病的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重要学科。现在已知的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有270余种,其引起疾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浅部真菌可侵犯毛发、指(趾)及光滑皮肤,而深部真菌则可以侵犯心、肝、脾、肺、肾、脑、血液、胃肠、骨骼等器官和系统,预后差,死亡率高。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导管插管、腹膜透析、放射治疗等的大量开展,尤其是HIV感染者的不断增多,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数日益增加,因此真菌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成为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真菌致病的机制、真菌病的诊断、临床药物治疗及预防四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介绍。

    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

    机体和致病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以往常规的生理、生化、病理学和免疫方法,以及显微形态学的研究结果,部分解释了病原真菌的某些毒力因素,如皮肤癣菌的毒力因素包括致病真菌对皮肤角质层的粘附、致病真菌的菌丝形成、致病真菌分泌细胞外蛋白酶、致病真菌特殊的成分可以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最常见的深部感染真菌为白念珠菌,其最重要的毒力因素就是对机体上皮细胞的粘附和随后出现的菌丝形成以及胞外蛋白酶(天门冬氨酸蛋白酶)。另一日益重要的病原真菌为新型隐球菌,其毒力因素包括多糖荚膜、产生黑色素、甘露醇和胞外蛋白酶(如磷脂酶)。

    明确病原真菌的某些毒力因素,对阐述致病机制是不完整和不充分的,应同时确认这些因素的具体生化作用和合成途径,如认识到多糖荚膜是新型隐球菌的重要毒力因素,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没有解决其生化合成途径的难题,因此针对荚膜多糖的靶点,在致病机制和治疗上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近20多年来,采用先进的分子遗传学方法已经克隆了许多致病真菌的致病基因,并深入研究了这些基因的功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