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分析研究?
编号:10333715
创新是学科发展的灵魂 中医骨伤科专家陈渭良的创新思想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83期
     陈渭良是我国广东省骨伤科专家,从小受在当地颇有医名的三位叔公的影响,对中医学情有独钟,并得家传,17岁即在当地联合诊所独立开设骨科行医,小有名气。两年后师从岭南伤科名医李广海15载,深得李氏真传。在跟随李氏学习的过程中,陈渭良还曾就读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研究班”,亲耳聆听了当时著名的中西医学专家授课,奠定了他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基础,这对他日后在骨伤科方面的造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40多年从事骨伤科的医疗实践中,陈渭良从不满足于单纯学术上的继承,更着意创新和发展。他勇于实践,勤于思考,运用中西两套理论和方法,潜心研究骨伤科领域存在的各种难题,在传统正骨理筋手法、骨伤科整体辨证论治理论、骨伤科剂型改革上提出了新的科学的见解,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累累的硕果,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风格。在他的思想里,中医骨伤科的活力,在于不断的创新。因为一门学科只有创新,才会有发展,也才会有生命力。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 http://www.100md.com     陈渭良一向主张理论联系实践,临床结合科研,反对墨守成规,提倡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思维。他认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实践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借助于新科技而不断深入,不断提高。既不能因为现代医学理论的发展,而否定中医的理论,也不能闭关自守,把中医学禁锢在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模式。中医与西医一样,都应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前进,但中医药学更应走自己的道路,这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努力揭示骨伤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

    陈渭良在传统骨伤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医学的解剖知识、创伤机制和各种现代实验手段,把西医创伤骨科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有机地融合于中医骨伤科诊断、手法整复、手术治疗、内外固定、内外用药、功能锻炼以及功能康复的全过程。如他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把传统的正骨八法发展为“正骨十四法”,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出诊疗规范。对骨折的治疗宜闭合治疗者,则采用“正骨十四法”,宜手术者则手术,并以各种手术方法作为正骨手法的补充,称正骨第十五法,给中医骨伤科的传统治疗方法赋予了新的内涵。“小儿肘关节内翻畸形矫形手术”一直以来被认为应在14岁以后进行,陈渭良积几十年临床实践之经验,打破常规,提出了“小儿肘关节内翻畸形矫形手术宜尽早进行”的新观点,并总结出了该种骨折整复能否成功的关键技术要领;1964年,他在国内最早运用手法整复肱骨外髁翻转移位骨折获得成功,既免除了伤者手术的痛苦,又达到了功能恢复良好的效果。陈渭良将这些成功的经验,皆归结为“在反复实践中勤于思考”。
, 百拇医药
     辨证是创新的途径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灵魂。但创新不是凭空的想象,需要辩证的思维方法。中医药学有自身的理论体系,而其理论体系的学术特征之一,就是运用“以表知里”、“司外揣内”的功能认知方法,从功能角度把握人体规律。古人因条件所限,主要采用功能方法以及从病理、药理向生理逆行粗放型推断的方法,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取的。但也决定了传统中医骨伤科在辨证论治的一些方面存在着不足,如对病位、病理的分类过于笼统;只重视局部辨证而忽略整体;只照顾伤科情况而忽略个体的差异。这些方面都不利于指导临床治疗。陈渭良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些认识,提高中医疗效,这就是我们在理论思维和临床技术方面的创新点。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特色之一。陈渭良认为,辨证论治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基础,药证相符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所以他认为现代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既要辨病,也要辨证,局部要与整体相结合,不能只顾局部而忽视全身情况,不能只反映普遍情况而忽略特殊情况,此外还要以动态的眼光来审视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他强调,中医的辨证和辨病要与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相结合,即要有辨病(中医)——辨病(现代医学)——辨证(中医)的过程,这样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疾病,使诊断结论既能反映内外致病因素及病位,又能与多种相类似的疾病进行鉴别,还能全面而具体地判断疾病在各个阶段的特殊性和主要矛盾。在得出结论后,便能对疾病预料顺逆吉凶。
, 百拇医药
    陈渭良认为,临床上不同的疾病、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个体都存在着“证”的差异,如病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年龄、性别以及地域方位、气候情况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都会产生不同的证候表现。骨伤科辨证施治同样要辨明寒热虚实,无论外治、内治亦是视各人的体质及各个不同的阶段,找出症结所在,力排虚象、假象,明辨证候,才能正确用药;不知医理,即难辨证,辨证不明则无从立法,致药味堆砌,杂乱无章。故精确的用药要建立在正确的辨证基础上,医者不得忽视。他谆谆告诫后学:“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要敢于大破大立。要掌握用药之技巧,必须熟习药性,精研配伍,用方遣药须灵活机动,要根据不同情况化裁运用,方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如传统的中医骨伤理论认为:肝主筋,肾主骨,骨折病人的中、后期治疗的重点是补肝肾。但陈渭良对这一理论不是盲目地继承,他从李东垣的“脾胃论”中受到启发,并将其应用到中医骨伤科的辨证施治中。他发现,骨折病人的中、后期脾胃功能良好,病人的体质就会增强,身体就会很快康复。于是他提出“对骨折病人的治疗必须要使脾胃得以健运,补肝肾不若补脾胃”之说。经大量病例的临床验证,他的这一提法是正确的。缺血性骨坏死的病理复杂,病因不明确,治疗困难,历来是中医骨伤科的棘手问题。陈渭良认真分析研究典型病例后,认为缺血性骨坏死的病理是本虚标实,即肝、脾、肾本虚,而骨头坏死造成局部压力较高,使血液供应受到障碍而形成标实。据此,他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健脾益气中药,配合外敷温经散寒,强筋壮骨之剂,内外兼治,收效颇佳。
, 百拇医药
    即使是采用正骨手法,陈渭良也认为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在具体治疗时,须随证选择多种手法互参结合使用。同时还必须根据受伤机制与程度、部位与类型、性别与年龄等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适应证选择准确,整复时机掌握适宜,手法固定运用得当,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发展是创新的目的

    陈渭良认为,新世纪中医学术只有在理论上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才会有实质上的发展和提高;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改掉中医“慢郎中”的形象,提高中医药对危、急、重症的治疗水平和应变能力;借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现代科技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来发展中医的理论与技术,使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更规范化、标准化;加大力度进行中药剂型的改革,借鉴现代科学理论,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工艺改造传统方剂,使中医变得速效和方便等等。如他在临床实践中研制的“外用伤科黄水”,简便有效,填补了国内外用中药水剂治疗开放性损伤的空白,是对中医药剂学的一大发展。他还应用双能骨密度仪诊断骨质疏松症并研究观察中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量效关系,研制出一系列治疗骨疏松症的制剂,发展了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论和方药。
, http://www.100md.com
    在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陈渭良强调要正确处理好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关系。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体系,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学的研究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单方面对症治疗。中医学与之迥然不同,其研究是从整体作为着眼点,采取多方面的调理治疗。若以西医学的思维方式是难以发掘与阐明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的,故中医药的创新必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遵循中医在自身发展中的轨迹,力求以精确的定量检测手段,探寻与体现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内涵。

    现在中西医结合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合理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疾病,怎样更多地发现中西医学的交叉点和结合部。并不是说中西医两种疗法的简单堆积就是中西医结合,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事实上,中西医两种疗法同用于一个病体,其疗效是协同还是拮抗,必须在临床实践中摸索,不是说感染性疾病西医用抗生素,加用中医清热解毒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全部,而应当辨清病机,分析转归,从整体上稳定机体的内环境、减轻症状、促进疾病痊愈几方面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协同作用。在疾病的诊断方面,西医学有优势,也不妨借鉴过来。先进的检验、诊断仪器作为中医临床诊治的辅助手段,弥补了传统直观的“四诊”方法之不足,提高了中医诊治疾病的准确率和有效率,这也可当作中医四诊的延伸。所以,应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把西医学针对病因的对症治疗与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的合理内涵,从而逐步在临床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中医骨伤科学。, http://www.100md.com(白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