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缅怀学习
编号:10333719
一位老中医的心愿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83期
     上海张赞臣先生是我国中医近代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他为人谦和,学识渊博,在中医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为了中医事业忠心耿耿,奋斗终生。早在1927年,为了捍卫中医,抗议国民党伪政权汪精卫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他挺身与之斗争,为维护中医的存在和应有的地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很早以前张老与我就有书信往来,为了鼓励后学,老人家曾把他的几部名著寄给我,我一直视为至宝而珍藏和学习。

    1985年元月,在全国中医学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我见到了张老。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他,当时张老虽年已八旬,但身体尚健,精神饱满,只是听力稍差,须借助于助听器,老人操着浓厚的上海话,首先询问了我和夫人大真的工作近况,叙了一些家常,便把话题转到了秦伯未老师的身上。张老说:“伯未与吾交往数十年,可谓是莫逆之交,他对中医学术的研究,颂为博、大、精、深不为过也,只可叹因十年浩劫,致使他过早去世,是我国中医界不可弥补的损失。他逝世后,我曾写过一篇纪念文章给健康报社,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发表……”。稍停了一会儿,张老接着说,“记得是1963年伯未来上海探视,与我谈起他近几年来,主要搞教学和临床,无暇著作,手边只有些讲稿。我说,你应当把它整理出来,伯未说,我也有此打算,只因讲稿是在全国各地讲的,内容杂,涉及面广,又不太系统,如何编辑?如何命名?一直琢磨不定。我俩思考良久,午饭后,我说,你可按讲稿的年限为顺序,名为《医学讲稿》,伯未说,似乎题目太大了些,我说,那就加上你的号‘谦斋’二字,名为‘《谦斋医学讲稿》’,伯未当即拍案叫绝,他说,妙极了,就叫《谦斋医学讲稿》”。
, http://www.100md.com
    张老讲到这里,我惊懵了,原来这部中医学名著的书名竟是张老的建议。

    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二大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体与会代表并合影留念,那天张老手扶拐仗坐在第一排,当习仲勋同志与他握手时,老人家热泪盈眶,激动万分。后来,每当我们谈及此事,他仍幸福地回忆着那一情景。

    1986年5月,我去上海出差,特意到新昌路87弄张老的住所拜访他,十几米的书房里,没有多少家具,只有摆满了书籍的高高书架,张老正坐在一个小桌旁,手拿放大镜在看书,见我进去非常高兴,谈了约一小时后,约我第二天中午去吃饭,我不敢负约,第二天冒雨应约,张老在小女儿剑华的陪同下,我们一起到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对面的人民饭店二楼,张老亲自点了几道菜,量虽不多,菜式很全,剑华给张老倒了半杯桔子水,给我斟了一杯啤酒,我们边吃边谈,张老捋了一下胡须,带上了助听器微笑着说:“我没有烟酒嗜好,却很喜欢与朋友们一起聚会,记得我和伯未跟丁老(丁甘仁先生)学医时,我俩稍有空闲,即去小西门老关帝庙走走,找个地方吃一吃,我们也有个规矩,几个人轮流做东,谁请客谁拿钱,谁掏钱谁把吃剩的食品带回去,决不浪费,因为当时大家经济都不富裕。几十年前的往事回忆起来似乎就在眼前,而今伯未已经作古,我也年过八旬,弹指间几十年,时光好快呀!”张老喝了一小口桔子水,吃了一点小菜说:“凤岐呀,你现在在中医司工作,有件事我要嘱咐你,这几年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中医事业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但是中医界本身应如何做,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依我看,要振兴中医关键是发展学术,发展学术的关键是大力培养人才,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让他们学习什么,学会什么,是个值得很好研究的问题。我主张,努力继承,大力发掘,通过学习经典著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其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治病能力和临床疗效。学习医学,作为医生首先要求学会看病,能看好病才行。要用多种方法培养人才,要大力办学,办大学,办中等学校,办各类学习班,进修班、提高班,要鼓励师带徒,鼓励自学成才,更要注意不断提高现职人员的业务水平”。

    边吃边谈,时针已到午后二点,我怕张老太累,就此结束了这次谈话,我和剑华搀扶着张老回家了。此时路上已小雨转晴。

    而今张老已走多年,但他对中医事业的一片冰心,一直让我长久地感动,他诚挚深沉的话语一直在我耳边回荡。我不由想起秦伯未老师在临终前三、四个月时,闲谈中他曾仿陆放翁的“示儿”,呤诗一首,他说:“死去原知万事空,生前殁后此心同,待到国医振兴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前辈们安息吧!国医振兴有后人。, http://www.100md.com(王凤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