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335498
神经精神科疾病(2004.01.29)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85期
     脑卒中患者加用补阳还五汤辨证施治效果好

    脑卒中属于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疾病,共同特点为起病急,多在短时间内发生偏瘫和意识障碍。《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25期报道了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谢彦英医生临床加用补阳还五汤辨证施治脑卒中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被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2岁,平均61岁,发病至开始接受治疗时间均在2h~2d。纳入标准:依临床症状和体征,经颅脑扫描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处理,治疗组另加中药补阳还五汤辨证施治。方法:治疗原则为改善脑缺血区血液循环,减少脑水肿和血液黏度。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腹蛇抗酸酶、阿司匹林等,合并有其他疾病者同时给予相应治疗。以上方法两组共用。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黄芪20g,当归15g,赤芍15g,地龙13g,川芎12g,红花10g等并辨证加减。1剂/日,水煎分早晚各1次服。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基本痊愈: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生活能够自理,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增加2级,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肌力增加1级,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治愈患者所用时间,治疗组19日~3个月,平均49日。对照组33日~4个月,平均75日。治疗组疗程短于对照组。两组均随访1年,未见复发。

    谢彦英医生指出:祖国医学认为该病之病因为气血双亏,气血闭阻,运行不畅,脉失荣养,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经络故口眼喎斜,言语蹇涩。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横窜脉络,使经络失调故出现肢体瘫痪、言语不清。气血不足,最易导致络脉不通出现血滞血瘀和气血凝滞。方中黄芪、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以补气养血和营,舒筋和络;当归、地龙另据病情辨证加减;如加白附子、白僵蚕、防风、白术、制半夏、制天南星以祛风除湿、解经通络;肢瘫重则加蜈蚣、乌梢蛇以舒筋活络;痰热重者,加竹沥、川贝母以除热化痰;对伴有脑卒中的其他疾病辨证加相应中药一并除之;伴高血脂加草决明、柴胡、山楂、泽泻等。观察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联合现代医学的西药治疗,发挥各自优势,可缩短疗程,使患者病情迅速得到改善,同时可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 百拇医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伤病。《新中医》2003年第35卷第10期报道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颅脑外科戴先才、冯新送等医生撰写的文章,介绍了该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法:西医根据伤情及CT所见,有手术指征即行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微创手术血肿清除。非手术治疗以利尿、甘露醇脱水、止血、应用抗生素、预防消化道出血、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神经营养及吸氧、高压氧等常规治疗,合并伤者及时行专科治疗。中医早期治以活血祛瘀、通窍醒脑。若神清、头痛而以气滞血瘀为主证型者,用川芎嗪、血塞通或田七、皂甙钠等静脉滴注,汤药用桃红四物汤,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黄、赤芍;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昏迷而以瘀阻清窍为主证型者,则用川芎嗪、血塞通、田七皂甙钠或醒脑静等用静脉滴注,汤药用血府逐瘀汤,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怀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昏迷、脉细数、血压下降、汗出淋漓而以阴阳厥脱为主证型者,则用丽参、参附或参麦注射液静脉推注,川芎嗪及醒脑静静脉滴注,中药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或独参汤,鼻饲胃管灌入。随症加减:高热痰多者加菊花、连翘、天竺黄、川贝母、黄芩、桔梗等;便秘者加生大黄、枳壳等;便血者加大黄炭。对轻型颅脑损伤能口服者,入院次日用汤药口服,中、重型颅脑损伤昏迷者观察24~48小时用插胃管鼻饲。中后期治以活血健脾益脑、补肝肾、强筋骨法,若见头痛头晕、烦躁、失眠、苔薄白、失眠、脉弦者,用桃红四物汤加酸枣仁汤;若瘫痪则用补阳还五汤。
, http://www.100md.com
    结果显示:本组1100例患者,出院时或出院后3个月~1年随访,治愈1021例,中残17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8例(其中中型颅脑损伤死亡3例,重型死亡11例,特重型死亡34例)。

    戴先才、冯新送医生指出:西医治疗保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障呼吸、循环功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轻血性脑脊液刺激,减轻血管痉挛,减少2次脑损害;中医方活血祛瘀,通窍醒脑,活血健脾益脑,补肝肾,强筋骨。中西结合,能提高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的激发因素可能是病毒感染,各种方式的寒冷刺激和自主神经不稳定致神经营养血管收缩缺血,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压迫面神经而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广东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陈逢俭医师等观察了面神经炎的辨证针药结合治疗效果。《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7卷第22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 百拇医药
    他们将患者按所接受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男43例,女35例;年龄13~78岁,平均为(45±14)岁;入组时病程1~52天,其中4周内68例,4周以上10例。对照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15~75岁,平均(44±16)岁,病程1~60天,4周内62例,4周以上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地塞米松、神经营养药物、抗病毒药等)治疗,连用1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加用针灸治疗,主穴为太阳、下关、颊车、地仓、颧髎、翳风、迎香;配穴为:合谷、丰隆、足三里、太冲。根据中医辨证取穴治疗,取主穴四五个,配穴一两个,1次/天,15次为1个疗程。未痊愈者两组均间隔3天后进行下1个疗程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经治疗后,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治疗组54例,对照组34例;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只有仔细检查时才发现轻度无力或有轻微的联带运动,治疗组14例,对照组8例;有效:症状体征部分恢复,但运动时患者面部有明显的口角偏斜,治疗组9例,对照组25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恶化,治疗组1例,对照组3例。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经之脉引起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生面神经炎。针刺能刺激经络,行气行血,改善微循环,通经活络,消肿化瘀。以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采用针灸结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可明显提高其痊愈率。

    抗眩止晕汤治疗老年性眩晕

    老年性眩晕困扰着很多中老年人,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多由风、火、痰、瘀、虚等引起。《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第25卷第12期报道了福建省南安市中医医院卓建家等医生临床采用抗眩止晕汤治疗老年性眩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们共收治了110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32例;年龄最大者90岁,最小者50岁;病程最长者有10年,最短者半年。临床表现主要是眩晕、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并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心悸失眠、耳鸣、头痛、恶心欲呕等症状。抗眩止晕汤的药物组成:熟地黄、茯苓、丹参、续断、牛膝、党参、黄芪各15g,山茱萸、丹皮、泽泻、川芎、杜仲、当归、白术各10g,山药20g。随证加减:偏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去杜仲、续断、黄芪、党参加旱莲草、女贞子、龟板(先煎)、石决明(先煎)各15g;有阳极化风者,再加天麻20g,钩藤15g(后下),羚羊角3g(另煎兑服);偏于肾阳虚衰者,加鹿角胶(另炀化冲服)、巴戟天各15g,肉苁蓉10g;偏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者,加白术、何首乌、酸枣仁、柏子仁各15g。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 http://www.100md.com
    结果显示: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半年内未再复发)76例;显效(症状消失,半年内有复发或症状明显好转)29例;无效:(症状无改善)5例,总有效率为95.5%。

    卓建家等医生指出:本病证属本虚标实。实指风、火、痰、瘀,虚则气血阴阳虚亏。老年人常常会气血虚亏,肝肾不足,若兼夹风、火、痰、瘀则易致眩晕。所以在治疗上,应补气血、益肝肾、养脑髓为法,佐以平肝潜阳、祛瘀生新、燥湿祛痰。方选六味地黄汤合归脾汤加减化裁而成自拟方抗眩止晕汤。方中六味地黄汤养肝肾;杜仲、续断、牛膝温补肾阳;黄芪、党参、当归、白术补益气血;丹皮、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补气血、益肝肾、养脑髓之功。临床证实,此方由于药与证合,所以疗效非常好。

    醒神开窍针法治疗急性脑梗塞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中医杂志》2003年第12期报道了河南平煤集团总医院朱晓波、雷权等医生临床采用醒神开窍针法治疗急性脑梗塞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们针对中风病的两大症状——神志障碍和肢体瘫痪指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窍闭神匿”,应以“醒脑开窍”为治疗的根本大法。醒神开窍针法组方是主穴为水沟、内关、三阴交,辅穴为极泉、尺泽、委中、丰隆、太冲。他们所选的患者均为脑梗塞的急性发作期,在发病3天内纳入观察。他们首先将86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47~79岁,病程12~72小时;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52~81岁,病程10~96小时。诊断标准:两组脑梗塞患者均符合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扫描证实,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均不列入研究对象。方法:治疗组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治疗的基础上施以醒神开窍针法:先刺双侧内关穴施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施术1分钟,继刺水沟穴,向鼻中隔下斜刺,用雀啄手法,以眼睛有泪为度。三阴交穴沿胫骨后缘进针,针尖后斜刺与皮肤呈45o,施以提插捻转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三次为度。极泉穴在原穴下1寸处进行,施以提插捻转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三次为度。尺泽穴施以泻法,以患侧前臂及食指抽动三次为度。委中穴仰卧位抬腿取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太冲、丰隆穴均施以提插泻法,施术1分钟。对照组根据患者的情况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治疗。两组均以三周为一个疗程。
, http://www.100md.com
    疗效标准:痊愈:语言清晰,肌力Ⅴ级,生活能够自理;显效:语言较清晰,肌力Ⅳ~Ⅴ级,生活基本自理;好转:简单语言或发音含糊、迟钝,肌力Ⅲ级,进食、二便基本自理;无效:失语、偏瘫、感觉障碍、颅神经体征治疗后均无改善。

    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嗜睡2例,治疗后痊愈2例;对照组治疗前嗜睡2例,治疗后痊愈2例;治疗组治疗前面瘫24例,治疗后痊愈5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疗前面瘫26例,治疗后痊愈6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治疗组治疗前舌瘫11例,治疗后痊愈2例,显效2例,好转5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前舌瘫10例,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2例,好转4例,无效4例;治疗组治疗前上肢功能障碍35例,治疗后痊愈12例,显效17例,好转6例;对照组治疗前上肢功能障碍37例,治疗后痊愈6例,显效13例,好转18例。治疗组治疗前下肢功能障碍32例,治疗后痊愈1例,显效12例,好转16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疗前下肢功能障碍33例,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百拇医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

    脑损伤后综合征在中医学中属“头部内伤”范畴,其病机主要是由于头部损伤,瘀血内阻,脉络闭塞,窍络不通,清窍被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血壅滞所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中医科叶芸医生在《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25期上撰文介绍了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被收治的96例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15~58岁,平均41岁;病程8个月~20年。纳入标准:1.脑震荡或脑挫裂伤半年以后仍有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失眠、无力等症状。2.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或存在轻度精神、心理、感觉与运动障碍。3.CT或MRI检查颅内一般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方法:运用血府逐瘀汤作为基本方治疗,药用:当归9g,生地黄、桃仁各10g,红花6g,枳壳9g,赤芍12g,柴胡、桔梗各6g,牛膝9g,川芎6g,甘草3g。加减:伴肝阳偏亢加双钩藤、天麻、白芷、石决明;心脾两虚加党参、黄芪、酸枣仁、白术;肝肾两亏者加枸杞、熟地、山茱萸、旱莲草、白芍;心肾不交则加黄连、酸枣仁、五味子、莲子、枸杞;若血瘀日久者加全蝎。1剂/日,水煎取汁,分两次口服,15日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4个疗程治疗期间患者停用其他中、西药物治疗。
, http://www.100md.com
    结果显示:治愈:主要症状全部消除22例;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除,虽有反复但用药后仍能显著好转60例;好转:症状部分减轻,虽有反复但用药后又见减轻8例;无效:服药1个疗程后症状与治疗前比无任何改变6例。总有效率为93.7%,有效者中有39例于服药1周即起效,有51例于服药1个疗程见效。

    叶芸医生指出:针对脑损伤后综合征发病机制,采用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方中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祛瘀,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血去而又不伤新血;柴胡、枳壳疏肝行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牛膝破瘀通经,引瘀下行;桔梗为舟药,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上部;甘草缓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行瘀活血,疏肝行气,缓急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对人体内分泌代谢失调也有调节作用,有抗炎及镇痛作用。可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作用,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特别是改善神经系统的代谢及营养,解除平滑肌痉挛、抗炎抗感染等途径达到镇痛效果。故用血府逐瘀汤随证加减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