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编号:10344644
维生素家族基业长青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92期
     维生素市场虽然仅占国际医药市场的一个零头,却是众多制药企业争相竞夺的领域。维生素现已成为国际医药与保健品市场的主要大宗产品之一。据有关资料,20世纪末,全世界医药、营养保健品、食品、化妆品、饲料等行业每年消耗的各种维生素原料的市值已达25亿美元。在维生素家族中,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已成为当今国际维生素市场上的三大支柱产品,年销售额合计约20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不少弄潮儿,也酝酿着变幻的风云。历经多次洗牌,维生素市场格局日趋合理,中国维生素生产企业也在风雨中逐渐走向成熟。

     国产维生素的优势

    自从1943年上海中国生物制药厂最早生产少量维生素C开始,我国维生素生产已有60余年历史。但我国维生素产业真正大规模地发展壮大,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维生素的生产大国及全球维生素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 http://www.100md.com
    (1)产量高。目前我国各类维生素产品的年生产能力在10万吨左右,年产量为8万~9万吨,其中维生素C产量5万吨左右,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维生素E产量为2万吨左右,约占全世界的50%。

    (2)品种全。2002年浙江新昌制药厂成功投产了生物素,至此我国已能生产所有的维生素品种,从而使中国成为全世界极少数能够生产全部维生素产品的国家之一。

    (3)规模大。现在我国维生素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制药、江苏江山制药、华北制药、石药集团、浙江新昌制药等大型企业中,单品种生产规模都很大。如生产维生素C的四大企业规模都在万吨以上,最大的达1.5万吨;生产维生素E的企业规模也在万吨以上。

    (4)工艺较先进。我国维生素C的二步发酵法工艺成熟,技术水平较高;维生素E的多种中间体都能自主生产。我国一些主要的维生素产品的生产工艺已不逊于国际制药巨头,各生产企业还在不断改革工艺,使之日趋完善。
, 百拇医药
    (5)价格有竞争力。目前在世界维生素市场上,中国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中国维生素产品已经能够影响国际市场价格走向。

    但也应看到,虽然我国是维生素的生产大国,却不是维生素的消费大国,国内维生素市场的容量还很小。生产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产品大部分都出口国外。世界最大的维生素消费市场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地区的维生素消费数量巨大,而且增长速度十分惊人。美国和欧洲市场每年消耗的维生素终端产品估计为几十亿美元。与它们相比,中国市场的年消费量很小,人均消费更是少得可怜。有研究机构统计,按人均消费量计算,美国人均维生素的消费量是中国的35倍。但是,这也说明中国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今后发展的潜力巨大。可喜的是,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维生素的消费量也呈快速增长态势,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将成为世界维生素的主要消费大市场。

     需求决定商机
, http://www.100md.com
    维生素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维他命”,今后国内外市场维生素产品的需求还会以较快速度增长,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是名符其实的“万年青”产品。原因主要为:

    (1)需求稳定增长

    近年来,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明显。特别是中国经济,保持了20余年高速发展,预计今后还会以较大比率增长。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市场的繁荣。

    现在我国人均年消费药品约5.5美元,而中等发达国家为40~50美元,法国为322美元,日本为447美元,美国则更高。我国人均消费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广大农村人口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消费量小。2000年我国农村人均用药为12.55元,和城镇人口用药相比,相差22倍。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加大扶持力度,对农村卫生、药品供应等有关政策的落实以及农村人均收入和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今后我国人均年消费药品(包括维生素产品)都会大幅增加。
, 百拇医药
    (2)老年人口增多

    现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目前全世界老龄人口已达6.29亿,平均每10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老人。联合国预测,老年人口比例还会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平均每5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近1.3亿,约占总人口的10%,今后老年人口还将以3%~4%的幅度增加。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老年人口的比例更高,如江苏省老年人口已达14%,南京市640万人口中老年人有88万,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占全市人口的25%。现在,老年人对药品及维生素的需求已占总消费的50%左右,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人口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习惯于每天服用维生素产品以保健养身。

    (3)用途不断扩大

    近年来,维生素的用途在不断扩大。以前,我国维生素主要是人用医药品,现在已扩大到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美容化妆洗涤用品等许多领域。特别是饲料添加剂方面,国外用于饲料添加剂中的维生素产品数量大、品种多,已占维生素总量的40%左右,每年需求的各种维生素高达数万吨。我国饲料目前年产量约为5000万吨,人均年占有饲料量30多公斤,而日本为200公斤,西欧为300公斤。今后,随着饮食结构的逐步调整,市场对肉、蛋、奶、水产、家禽等物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养殖业还会有大的发展。
, http://www.100md.com
    (4)保健产品受庞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中,维生素作为营养补充剂的消费量很大,很多人都有每天服用的习惯。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调查发现,有一半的美国人有规律地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美国人从补充剂中获得的维生素占25%。在我国,近年来补充维生素已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白领人群中逐渐流行,并向其它消费群体扩散。

    2003年春季,我国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风暴,在这场抗疫战斗中,国内维生素市场也掀起了一场销售热潮。“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的口号深入人心。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多种维生素产品在全国各地热销,很多单位大批购买发给职工,有的产品甚至供不应求。现在SARS风暴虽已过去,但“常服维生素有益健康”的观念已被大众认可。

    目前国内维生素制剂市场正在步入快速增长期,外资、合资、国产的各种品牌很多,一些品牌经多年宣传推广知名度较高,如美国施贵宝的“施尔康”系列、美国家庭用品公司的“善存”系列、杭州民生的“21金维他”、江苏江山制药的“艾兰得”等。今年,善存、金施尔康等产品在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药品零售市场上多次名列销售排行榜前十位。近年来,瑞士罗氏的“力度伸”、海南养生堂的“成长快乐”、上海健特生物的“黄金搭档”、西安利君集团的“维口佳”等品牌也在大力开拓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
, http://www.100md.com
     VC——大起大落的至尊上将

    维生素C是目前全世界产销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泛的维生素产品。全球市场年销售额达5亿美元,年产量达9万多吨。维生素C在我国医药工业中也是超重量级品种,目前年产量为5万多吨,出口量和出口创汇额都居我国医药行业之首。2002年我国维生素C出口创汇1.5亿美元,2003年1~6月出口创汇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75%,估计全年出口将超过2亿美元。同时,我国也是全球市场维生素C的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商,目前产量和贸易量均占世界的50%左右。

    上世纪90年代,国际维生素C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1995年10月前,市场一片红火,价格保持在每公斤12美元左右,生产企业利润丰厚。1995年10月,罗氏公司发动了价格大战,使维生素C市场进入漫漫7年的严冬期,价格从每公斤十几美元一直降到2001年最低的2.8美元,各生产企业都在苦苦支撑。在这场维生素C大战中,我国维生素C生产企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中不断发展壮大。四大维生素C生产企业规模经营逐渐形成,技术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平均总收率接近60%,成本都控制在每公斤3美元左右,领先国际水平。中国维生素C已和瑞士罗氏、德国巴斯夫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在国际市场牢牢占有一席之地。
, 百拇医药
    2003年,维生素C市场又一次经历了大起大落。2002年年底,世界维生素C生产大户罗氏公司在美国的维生素C工厂停产改造,以达到美国新泽西州新出台的废气环保规定,由此造成了全球市场约2万吨左右的缺口,导致市场供应短缺,价格持续上扬。2003年年初,价格达每公斤8.5美元,2003年2月上升到10美元,2003年3月达12美元。我国各大维生素C生产企业纷纷开足马力,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2003年5月,全国维生素C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54%,数量同比增长27%,平均价格同比增长179.4%。

    2003年4月份开始,国际维生素C市场价格开始回落,且回落速度很快,到6月份价格已是每公斤7美元,8月份为4美元,10月份价格又有所下降。价格快速回落的原因是罗氏公司在美国的维生素C工厂环保改造完成,4月份开始复产。同时,国内各维生素C生产厂受价格上涨的刺激,纷纷扩大产量,供求形势发生变化。另外,罗氏公司于苏格兰的生产线在2000年作出了新投资,现投资即将完成,带来了更大产能。据有关统计,按2003年全球各主要维生素C企业公布的扩产计划,到2004年,世界维生素C生产能力将高达15万吨,明显超过市场需求,有人预测,近两年内维生素C价格恐难出现高价。
, http://www.100md.com
    今后维生素C市场风云无论怎样变幻,我们相信,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的中国维生素C生产企业都能从容应对,一路走好。

    VE、VA 生机勃勃的中坚力量

    维生素E:维生素E现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用途最多,产销量极大的主要维生素品种。维生素E有化学合成品和天然品两种,目前世界上大部分为合成维生素E,约占产量的80%,天然维生素E约占20%。2002年全球维生素E产量已达4万余吨,其中合成维生素E为3.4万吨,天然维生素E约6千吨,估计2003年全球维生素E产量可望达到4.4万吨。

    在全世界维生素市场中,维生素E是需求量和销售量增长最快的品种之一。多年来,全球销售额每年都以10%~20%的速度增长。合成维生素E在发达国家中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和营养增补剂,现在全球每年有近2万吨用于此方面。2002年下半年起,国际市场合成维生素E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涨,世界主要维生素E生产企业纷纷扩产,如巴斯夫公司计划斥资1.06亿美元,将德国的维生素E工厂扩产到2万吨;罗氏公司拟斥资1.23亿美元,将瑞士的工厂扩产到2.5万吨。
, 百拇医药
    天然维生素E在西方国家中主要是作为医药品、食品添加剂、营养保健品、美容护肤品等。由于它的活性比合成维生素E高许多,加上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兴趣逐年增大,市场需求也连创新高。近年来,每年的增长率都达到2位数,但产量的增长往往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价格也高高在上,现在已比合成维生素E高出1倍多。

    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我国合成维生素E的生产步人了快车道,产量连年翻番,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维生素品种。1994年全国产量为618吨,1999年达4800吨,2001年达到万吨,2003年1~6月,产量已突破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0%有多,估计全年产量将突破2万吨。与此同时,出口创汇也连创新高,2002年全年出口创汇88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6.6%,2003年1~6月,出口创汇已达693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61.21%,估计全年出口创汇将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成为我国继维生素C之后又一个出口创汇超亿美元的维生素产品。

    自上世纪末起,我国天然维生素E的生产也开始起步。至今,全国已有多家企业生产天然维生素E,产量连年增长,质量也稳定提高,现在年产量已达500吨左右,不但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已开始出口到国际市场。
, http://www.100md.com
    维生素A:维生素A是促进生长和防治夜盲症的脂溶性维生素。我国于1964年由上海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后在上海、辽宁等地投产。多年来,我国生产维生素A的企业不多,产量也偏小,时常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现在,全国生产维生素A的企业仅有几家,主要企业为浙江新和成有限公司、辽宁巴斯夫维生素公司、上海罗氏维生素公司等,其中浙江新和成有限公司近几年来异军突起,产量快速增长,现已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维生素A生产企业,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很大部分。

    目前我国维生素A年产量在1000吨左右,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国外。2002年出口创汇23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88%。与此同时,我国每年也从国外大量进口维生素A,2002年我国维生素A的进口金额为1070万美元,列我国维生素产品进口额的首位。今后,我国维生素A还需加大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

    VB 稳扎稳打的坚强后盾
, 百拇医药
    维生素B6:维生素B6主要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营养补充剂等方面。多年来,全球市场维生素B6需求稳定增长。瑞士罗氏为生产巨头,产量占全球很大部分。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由上海新亚制药厂最早生产,但产量不大,工艺水平也不高。20世纪80年代,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科研人员经多年努力,研制出维生素B6生产新工艺,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后来,上海新亚制药厂、南京制药厂等多家企业都采用该工艺路线,全国有10余家企业生产维生素B6,产量和出口量连年大幅上升,中国维生素B6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中国维生素B6的迅速倔起触动了跨国公司的利益,上世纪90年代初,罗氏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多年市场运作经验,发动了维生素B6的价格战,大幅降低其生产的维生素B6价格,矛头直指中国企业。当时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我国企业在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也没有市场运作经验,结果这场价格战仅持续了1年多就以中国企业的失败而告终。当时我国最大的维生素B6生产企业上海新亚制药厂的维生素B6生产线被罗氏收购,成立上海罗氏新亚维生素有限公司。其它企业的维生素B6生产线几乎全部被迫停产。以后若干年里,我国仅有罗氏新亚独家生产维生素B6。
, 百拇医药
    这次价格战的轻易得手,使罗氏公司低估了中国企业的实力。以致于1995年10月故伎重演,针对中国维生素C企业发动了价格大战,可这次它却打错了如意算盘,不但利润损失惨重,到头来还要出售其整个维生素部门。

    近年来,我国开始有一些企业生产维生素B6,如湖北咸宁第二制药厂等,产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维生素B6产量为700余吨,其中上海罗氏新亚约占80%左右,其它企业占20%左右。我国维生素B6产量的大部分出口,2002年全国维生素B6出口创汇24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0%,列我国维生素产品出口创汇的前几位。

    维生素B12:在维生素家族中,维生素B12是个小弟弟,长期以来产量一直居维生素系列的末位。目前全球维生素总产量已达近20万吨,而维生素B12产量仅有20多吨,占全球维生素产量的0.01%左右。但维生素B12的价格却高高在上,售价一直保持在每公斤6000~7000美元,2003年虽有所下降,但仍比其它维生素品种高出许多。
, 百拇医药
    维生素B12主要用于医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在美国市场上,维生素B12医药用约占40%,饲料添加剂用约占36%,食品用约占24%,在我国,维生素B12的医院用药普及率已达90%~100%。近年来,维生素B12的需求量和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医学研究发现了维生素B12的许多新用途,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另外,它在饲料添加剂方面的用量也有较大增长,自从欧洲"疯牛病"事件后,发达国家纷纷采用人工合成的各种维生素来替代"肉骨粉"做饲料添加剂。

    近几年,我国维生素B12的生产和出口都在大幅增长,特别是出口增长强劲拉动了生产。1997年我国维生素B12的产量为2.33吨,1999年达3.4吨,2000年为4.26吨,2001年为6.2吨,目前达7吨。1999年我国维生素B12出口1.5吨,1999年出口2.4吨,2001年出口4.9吨,2002年出口创汇2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8.07%。

    维生素H:维生素H又名生物素,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H是机体脂肪代谢及其它羧基化反应的重要辅酶,也是畜禽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一种生物催化剂。主要用于医药、营养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方面。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也一路上扬,曾一度达到每公斤3000多美元的高价位。
, 百拇医药
    维生素H生产工艺复杂,是所有维生素产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以前人们大多采用提取法和发酵法生产,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合成法生产维生素H的工艺路线才被攻克。但合成法工艺复杂,前后共计11步反应,致使工业化生产规模小,收率低、成本高,质量难控制。全球最大的维生素H生产企业每年产量仅为20多吨。现在世界仅有瑞士罗氏、美国默克、日本住友、韩国西来等少数几家企业掌握该产品的生产工艺,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仅有罗氏和住友。罗氏公司原生产能力为35吨,规模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因国际市场需求旺盛,该公司2000年开始对原生产线进行技改,计划扩产到60吨。日本住友株式会社生产规模为10吨。但因技术工艺不够完善,成本较高,产品缺乏竞争力。

    因维生素H合成法生产工艺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仅有个别企业用提取法生产。1997年,浙江新昌制药厂开始组织力量进行攻关,经过数年努力,终于打通了工艺路线,并成功地将国外通用的11步反应改为8步反应,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建成我国第一条化学合成法生产维生素H的生产线。后来又经不断扩产,2002年该企业年生产能力已达40吨,年产量达20吨左右,占世界产量的1/3左右,产品绝大部分出口。2002年,该企业出口创汇的一半来自维生素H。现在维生素H已成为我国维生素产品出口创汇的大品种。目前,我国其它一些企业也在准备投资上马该产品。
, 百拇医药
    维生素B1:维生素B1能维持机体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有盐酸盐和硝酸盐两种形式。我国于1959年由天津制药厂最早生产维生素B1硝酸盐,1963年开始生产维生素B1盐酸盐。国内应用多为维生素B1盐酸盐,硝酸盐主要出口国外。目前全国维生素B1年产量约为1500余吨,其中硝酸盐约占80%左右,盐酸盐约占20%左右。全国有维生素B1生产批文的医药企业近20家,主要生产企业为湖北华中制药厂、东药总厂、辽宁巴斯夫维生素公司、天津中津制药厂、杭州民生制药厂等,其中湖北华中制药厂产量最大。多年来我国维生素B1出口国外,2002年出口创汇2032万美元。

    维生素B1在我国主要用于医药品,其它方面用量较少。它是复合维生素B片、多种维生素产品的主要成份。因维生素B1价格低廉,现已成为城乡普遍应用的产品,据统计,它在我国医院用药普及率为90%~100%。另外,维生素B1还有一些衍生物,如新维生素B1(优硫胺)、长效维生素B1(呋喃硫胺)等,新维生素B1不被体内硫胺酶破坏,吸收快,长效维生素B1具有长效、高效等特性。但因宣传推广不够,目前这些产品在我国的使用量不大。
, http://www.100md.com
    维生素B2: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我国于1959年由天津河北制药厂最早投入生产,现在全国有维生素B2生产批文的医药企业20多家,主要生产企业为湖北广济药业有限公司、天津太河制药公司、山西集翔生物工程公司等。其中湖北广济药业产量最大。近年来,我国维生素B2产量稳定在400~500吨左右,生产的维生素B2除供应国内使用外,还大量出口。2002年全国维生素B2出口创汇21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5.38%,出口金额列维生素产品出口排序的第六位。维生素B2在我国主要用于医药品,其它方面用途较少。

    有待攻取的市场高地

    烟酰胺:烟酰胺是烟酸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也是重要的维生素产品。我国于1957年由上海五洲制药厂首先投产,现在全国有生产批文的企业十多家,主要生产企业为广州龙沙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北京第二制药厂、天津河北制药厂、上海五洲制药厂等。其中广州龙沙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量最大,占全国总产量的很大部分。近几年我国烟酰胺产量成倍增长,1998年全国产量400多吨,1999年达到2000余吨,2000年增至4000余吨,目前全国烟酰胺年产量为6000吨左右,产量仅次于维生素C和维生素E,居我国维生素类产量的第三位。
, 百拇医药
    烟酰胺临床上有多种用途,可用于防治糙皮病、口炎、舌炎等,对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伴发的心律失常也有疗效。除单方制剂外,它还是复合维生素B、多种维生素产品的重要成份。另外,它也是饲料添加剂的重要成份,近年来国际市场饲料添加剂对烟酰胺的需求大量增加,价格也有所上涨。今后市场的需求很大,发展前景良好。

    在维生素家族中,较重要的品种还有维生素D、维生素K、叶酸等。但多年来我国这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不够先进,产量小,成本高,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某些产品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

    维生素D2:现在全世界每年消耗量约为1800吨,其中70%左右用于饲料添加剂。我国每年需求量约为100多吨。现在全球维生素D2市场被巴斯夫、罗氏等把持,我国企业维生素D2生产工艺落后,收率只有20%左右,仅为发达国家收率水平的2/3,从而影响成本和产量。现在全国维生素D2总生产能力为1500吨,但近年来每年实际产量只有0.5吨,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现国内应用的多为进口品。据悉,最近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已经研制开发出维生素D2生产新工艺,并且正与企业联手投资上马该品种。
, 百拇医药
    叶酸:也是重要的维生素产品,近年来,它的一些新功能、新用途不断被发现,市场需求大量增加。现在美国、欧洲等地区将其列入法定食品添加剂名录,预计今后市场需求还将不断增长。上世纪末,全球叶酸产量为500余吨,现在已增至800吨左右。德国拜耳、瑞士罗氏、美国默克等为世界叶酸的生产大户,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叶酸,虽然生产历史已有30多年,但生产工艺始终未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致于现在全国只有1~2家企业生产叶酸,年产量也只有几吨,质量、成本都难以和国际巨头抗衡,今后还需进一步发展。

    此外,我国维生素K的产量也很少,年产量仅为1~2吨。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不少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投入力量对维生素产品进行科研攻关,并已取得一些成绩。如北京化工大学已在天然维生素E、维生素D2等多项维生素产品的研发中取得突破,有的成果还获得科技进步奖;浙江新昌制药厂多年来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合成维生素E、维生素H、天然维生素E等产品的研制开发中取得一系列硕果,一些产品的生产工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最近,该企业又完成了维生素K、维生素D3、维生素A等目前市场上紧缺的维生素产品的研发工作。相信今后我国维生素产业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维生素生产大国、生产强国和消费大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