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10347161
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的医学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99期
     傅山(公元1607~1684年),字青主,号公佗,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其幼年聪颖好学,经史百家,无不诵读。工诗文书画,兼精医学,擅治内、妇科杂病。傅氏博学多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推书法美学思想,其次才是医学成就。他在书法理论上针对帖学末流的靡弱甜媚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碑帖转换的先行者。故本文试通过其以“四宁四毋”为代表的书法美学思想进行研究,以寻觅其在现代中医学发展中的价值。

    “宁拙毋巧”与返朴归真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是傅山提出的著名美学思想,真正含义归纳起来,“四宁”的本义应释为:真纯不羁、虚静通明、大巧若拙、大朴不雕、朴实厚重、率性而生、自然天成、质朴无华。其中拙的理论,为后世的碑学大兴奠定了基础。古人说“百巧不如拙”、“弄巧成拙”,从书法而论,拙是人生的真实流露,艺术的真实也需要表露拙,为归真返朴之拙,并非笨拙之拙。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学是从数千年中华文化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其理论古朴无华,颇有点“拙”的意味。以《黄帝内经》为例,其文字之简洁、自然,一字一句,孕育万千,很少加入“水分”,体现了“拙”的珍贵、高雅。

    近年全球出现了崇尚传统、钟爱天然的现象,医药界20世纪60年代后连续发生药源性事件以后,返朴归真之风盛行,人类发现化学药品可能带来灾害,不少人把攻克世界性疑难大病寄希望于天然药物的研究,各国一度出现中医药热。“脏器相补”、“取类比象”、“生食疗法”等等,一些古拙的医疗保健方法受到重视,这就是“返朴”。同时也是人们经过东西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撞击之后的一种反思,这种现象与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元代赵孟頫师法二王,笔法精熟,极尽妍媚,到傅山“四宁四毋”的出现;医药从神农尝百草、砭石兽针到大量化学药品的问世,都是先由质朴向精妍发展,再转古拙之风。就书法而言,自惟妍媚,惟帖风不行,到惟碑学不美,但爱古朴是美学思想的必然发展过程。对中医学发展中的中西结合、中医现代化、中医如何走,傅山的美学思想应该给我们一点启示,那就是“返朴”要达到“归真”的高度。何谓“真”,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杨王孙传》:“真者,自然之道也”。当今世界的回归自然现象说明中医理论的古朴,不是有人所说的“落后”、“无用”,相反这些东西正是中医文化的精髓所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亟需要我们去继承。
, 百拇医药
    崇尚传统与融古出新

    傅山是一个忠厚老实的读书人,对《左传》、《汉书》等十分精通,在书法上先学王羲之,又学赵孟頫、董其昌,临帖功夫几乎可以乱真,后来又厌恶赵字,骂赵字是“妩媚绰约自是贱态”而发字颜鲁公,对颜字也写得极好。即至顺治十四年,傅山51岁时,从他的书法作品看,带有浓重的颜体味道,但是已显出一种对颜体的不满足之感,表现出了把颜体打碎然后重新组合的新体势。傅山就是这样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独特见解的美学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这种踏实的继承、勇敢的创新精神在医学方面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傅氏家境贫寒,依靠行医为生,其著作有《傅青主女科》二卷、《产后篇》一卷、《傅青主男科》二卷等,流传甚广。据文献记载,傅山治医,师古而不泥,尚能融会诸家之说,而不偏一家之言。祈尔诚在《傅青主女科》序言中云其“谈证不落古人窠臼,制方不失古人准绳,用药纯和,无一峻品,一目了然,重者十剂,浅者数服立愈”。其尊重传统,重视继承可见其一斑。不仅如此,他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所创新的生化汤、完带汤、易黄汤等颇为效验,至今为临床习用。
, 百拇医药
    从傅山书法与医学思想不难看出,傅氏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学者素养,以致在学习和研究中能进入历史层次,挖掘出带有本质意义的内涵,在这种丰厚的文化基础上,才可能达到有水平有成就的创新。

    科学要发展,只有走创新之路,中医学也不例外。当今中医现代化、中西结合等不失为发展中医的方法之一。傅山的美学思想告诉我们“拙朴浑厚,古茂清新”,要发展,求创新,必须花功夫去深入研究,老老实实去学习,真正把古人的精神吃透,到那时我们才能准确地说出孰“有用”,孰“无用”,否则无论何种现代超前意识、巧妙方法都将是无本之木。

    “宁直率毋安排”与天人合一

    傅山主张在书法创作上的“宁直率毋安排”,其中直率可解为顺应自然,自然天成之意。因势利导,不是雕琢,不刻意安排,方可达到艺术上的天人合一至高境界。

    中医学有一个至为独特的观点,就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在整个宇宙环境中,人是一个小天地,生长生活在天体自然环境的包围之中,无不受到自然变化的种种影响。《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正是古人“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的总结。当然,除养生预防之外,临床治疗中也无不关系气候、环境、地域等。因此,笔者认为书法论与医论都属于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处处相通,可资借鉴,任何事都应顺应自然,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书法之道如此,医家治病、病家养生也是如此,称之为“道法自然”。
, 百拇医药
    书法务真与大医精诚

    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美的伟大原则。庄子《温父》曾有:“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也”的名言,梁同书在《频罗庵书画跋》有“天真浪漫是吾师,惟真故朴,惟真诚故厚”的体会。说明艺术家共同的审美意识最终的基础是在于“真”与“诚”,“拙”、“丑”是真,“支离”、“直率”更是真。书法如此,医学何尝不是如此呢?唐代孙思邈有《大医精诚》,告诫学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要求品德高尚,否则不可为“苍生大医”。傅山还特别强调“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说明我们所从事的医疗活动,除了学习必要的技巧与方法外,还是一种精神道德的表现过程。现在我们一般认为,只要能准确无误地写出补中益气汤的药味,施之于人也有一定疗效,就算吃透了东垣学说,而对当时的文化生活、历史背景、医家治学等可以不屑一顾。当然,现代人的知识是值得骄傲的,甚至对补中益气汤的药理、药化、临床应用皆有许多研究进展,这些是前人不可能了解的,但也是因为这些原因而助长了今人学习传统中医理论的实用化、表面化、“西医化”。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深邃的历史积淀,是真正的精华,不应在追求实用中丧失,我们不妨“务真”一些。中医要发展,需要现代化,也需要与国际接轨,但我们更需要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当前或许是少了一点对历史文化的精诚,只有承认这一点,才可能逐渐地从庸俗的时髦中走出来,多一点古拙的真诚,少一些虚浮的巧媚,走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道路,警惕在失态的追逐中忘掉自我。, 百拇医药(王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