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监督管理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编号:10435161
河南:医药流通,在阵痛中觉醒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25日 康易
     ■一向平静的河南省医药流通市场即将迎来一场变革。虽说此前市场的变革一直存在,但这次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屈指算来,到2004年12月11日医药销售领域完全对外资开放,时间只有近10个月,形势所迫,医药流通企业的动作频频不难理解。

    ■企业数量多、集中度差,是造成企业规模小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也是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通病。

    变革风生水起

    记者日前得到消息,我省医药流通的龙头企业省医药公司正在寻求合作,有合作意向的是深圳海王集团。

    河南省医药公司办公室一位胡姓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一说法。他同时透露,由于和海王的合作刚刚有意向,目前协议还没有签订,具体情况不便向媒体公布。

    与此同时,记者从郑州市商业局得到消息,郑州市医药公司的改制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改制方案已经报上去,目前正在等待审批”。
, 百拇医药
    种种迹象表明:一向平静的河南省医药流通市场即将迎来一场变革。虽说此前市场的变革一直存在,但这次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将涉及体制和所有权。

    与国有企业相对的是,新近崛起的民营企业也摆出了一副积极应对的姿态。郑州爱生医药有限公司正在联合中小医药企业,为同行打造医药购销平台。

    综观所发生的这一切,有一个大背景,这就是按照加入WTO的承诺,从2003年1月1日开始,我国医药商业领域逐步开放。同时,WTO还规定,要在正式加入后3年内零售市场完全放开,屈指算来,到2004年12月11日医药商业领域完全对外资开放,时间只有近10个月,形势所迫,医药流通企业的动作频频不难理解。

    行业整合是主旋律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景霞曾经用“多、小、散、低、差”五个字来描述我国医药商业现状。这种描述同样适用于我省的医药流通企业。
, 百拇医药
    据了解,在全河南省292家医药批发企业和1972家配送企业中,2003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只有河南省医药公司和迅速崛起的河南华北制药销售有限公司。而像爱生、康信等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全省不超过10家。

    这样的“小舢板”,别说同那些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相竞争,就是同国内的大型企业相比,也很可能不堪一击。有数据为证,2003年销售额排名第一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销售额是150亿元,差距不可谓不大。

    而实际上,第一家医药流通合资企业———中国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2003年12月挂牌后,已经标志着外商提前进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虽说眼下“狼”并没有来到河南,但业内人士认为,外资之所以没有及时进入,主要是市场环境还不成熟,但从长远来看,有着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的外资进入这一领域是迟早的事。在内忧外患面前,我省的医药企业急需做大做强。

    不少人认为,企业数量多、集中度差,是造成企业规模小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也是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通病。美国的药品批发企业,排在前10位的就占了总销售额的95%以上,而居前3位的三大批发商销售额已占到总额的70%以上。我国十大医药零售商仅占全国医药零售总额的17%。由此可见,从医药行业发展上看,批发与零售的规模化、集约化是大势所趋。
, 百拇医药
    此前我国的行业政策已有所体现。如原国家经贸委医药管理局曾决定扶持20家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并扶持50家到100家营业额在20亿元以上的区域性重点批发企业。按河南省企业现有的规模来说,进入全国20家重点扶持大型企业已是奢望,唯有力争成为区域性重点批发企业。

    据了解,目前河南省仅郑州市就有1000多家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差。 一位从业多年的人士说,河南省每年药品销售额有80亿元,却没有一家大型批发企业,这同人口大省的情况极不相称。

    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并购、重组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重头戏。

    从去年年初的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上海复星实业合作成立国药集团开始,相继有南京医药股份控股福建回春药业、深圳海王入主山东潍坊、上海华源入主安徽仁济、华北制药集团和湖北九州通合作组建了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各地都在上演一出又一出医药行业整合的精彩大戏。
, 百拇医药
    而在河南省,靠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也有成功先例。

    早在2001年2月,由华北制药集团控股、武汉均大实业公司及河南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等参股成立河南华北制药销售有限公司。成立第二年,公司销售额就达到了3亿元,去年更是飙升至5亿元,经营管理也渐入佳境,华北制药和湖北九州通也借此成功实现曲线入豫。

    其实,河南省的本土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的呼声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譬如说2002年创立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国信医药,尽管很多业内人士为其“盛宴还未开席却已散伙”感到可惜,但它联合起来做大做强的思路得到了业界的认同。

    因此,不少人对河南省医药公司和海王的合作寄予厚望。

    民营企业冲击市场

    在这场医药流通企业的扩张大潮中,民营企业也表现出强烈的做大做强的欲望。
, http://www.100md.com
    对民营资本来说,医药行业也许是开放较晚的行业之一。药品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无论在工业领域还是商业领域一直都是国有资本唱主角。

    该行业开放不过两三年的时间,民营企业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已是蓬蓬勃勃。

    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在我国医药批发业,由民营资金作为主资金流的企业数量已经占了总量的40%,在中小城镇这一比例更大,民营医药批发企业已经成为医药流通企业一支不可小觑的生力军。

    郑州爱生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袁现明很欣慰地说,从去年开始业内已经不再有国有主渠道的说法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民营企业逐渐取得了和国有企业平等的地位,言辞之间,颇多感慨。

    向来低调的武汉均大实业公司应该算是国内民营企业的老大,其去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35亿元,远远超过许多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它还运用资本手段在医药市场上频频发力,为民营企业的扩张树立了榜样。
, http://www.100md.com
    而爱生却明显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食品行业里的三全、思念已经成为同行业里的大品牌了,民营医药企业才刚起步。”袁现明这样慨叹。

    “环顾周边省份,河北、安徽、湖北、山东几乎都有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批发企业,而我们河南一个都没有。安徽一家医药企业和上海华源集团合作后,年销售额达到56亿元,重庆和成都等地,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有6家,深圳海王和山东潍坊合作以后,去年销售额达到14.6亿元。”

    “我们今年销售额争取达到5亿元,明年要达到10亿元。”袁现明为企业锁定了目标。

    这不是一个小数字,能对这个目标起到支撑的是爱生整合省内中小分销商的计划。据称,爱生正在同华北制药、三精、上海医药股份等大企业商谈签订总经销协议,同别的大型企业的接触也正在进行中。“这样,上游合作的厂家多了,就能为下游分散客户提供一个更好的采购平台,进而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 百拇医药
    对下游分销商进行整合,无疑是爱生迈出的做大的第一步。

    医药商业的生死劫

    近几年,药价虚高,几乎成为众矢之的。但实际上,经历几年的市场竞争,药品流通企业的利润已经很薄。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外人眼里利润丰厚的行业,竟连续两年大面积亏损。

    2002年,在全国医药商业亏损的17个省中,河南是其中之一。据说,2003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

    如何解释这一相悖的现象?

    一企业老总认为,我国的流通行业费用居高不下是主要原因,特别是国有大企业,流通费用率高达14%,在利润达到13%的情况下,最后还是亏损。而国外的情况是,费用率降到4%以下,平均利润率保持在5%左右,这样算下来还是有盈利。

, http://www.100md.com     费用高、效益差已经成为制约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原国家经贸委也提出了将流通费用率降到5%的目标。

    另外,由于药品降价、招标采购等行业政策的实施,目前医药流通行业利润率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近来在全国各地涌现的平价药房,更是对原有的价格体系进行了猛烈冲击。

    一业内人士认为,在流通领域,尽管存在药价虚高的现象,但涉及品种并不是太多,只是相对数量较大,客观上给人们留下的印象较深。实际上,从整个社会零售药店的药品价格上看,普遍要比医院药房的药品价格低20%到30%,价格已经不算很高了,利润再低企业就没办法生存了。

    河南康信医药有限公司副总李晓敏认为,GSP(药品经营质量的管理规范)认证已经进入倒计时,这对药品经营企业来说是另一个生死劫。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到2004年年底没有通过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将被取消经营资格。这必将对市场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众多大型企业竞相争夺销售渠道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通过抬高门槛实现优胜劣汰,使医药流通企业的总量得到控制,是国家实行这项产业政策的初衷。对药品批发企业的淘汰率,2001年年底已达到26.8%。将来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因无法通过GSP认证而被淘汰出局。药品销售渠道的相对紧张,将使药品销售网络的价值凸现。对存活下来的流通企业来说,这也许算是一个福音吧。

    河南报业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