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 正文
编号:10348775
新技术可能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亚型分类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26日 医业网
     【医业网据路透社2004年2月25日纽约讯】据2月《眼科学文献》(ArchOphthalmol2004;122:211-217)上的一项报告说,视网膜渗漏分析仪(RLA)和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之类的仪器使得可能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分成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q/#s*, 百拇医药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按照根据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类,是我们的一个宏伟目标”,作者、葡萄牙Coimbra大学的罗伯(ConceicaoL.Lobo)解释,“我们相信,这样能让我们区别出威胁每个病人的特别亚型,从而提供了特别、有效治疗的机会”。q/#s*, 百拇医药

    罗伯和同事使用眼底照相术、荧光素钠血管造影术、RLA和RTA对14位2型糖尿病和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查了三年。尽管所有眼在研究初均有视网膜渗漏点,但95次检查中有20次荧光素的渗漏是正常的,这种逆转与血红蛋白A1水平的改善一致。研究期中,所有眼中也均发现视网膜厚度增加,但与血红蛋白A1和荧光素渗漏的变化无关。q/#s*, 百拇医药

    据此,研究者提出了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下列发展模式:A模式,可逆的视网膜渗漏,微动脉瘤缓慢积聚,出现正常中央窝缺血带(FAZ)形态;B模式,持续视网膜渗漏,微动脉瘤快速积聚,出现正常FAZ形态;C模式,可逆的视网膜渗漏,不同程度的微动脉瘤积聚,FAZ周围毛细血管网出现异常。q/#s*, 百拇医药

    “本研究通过显示视网膜微循环最初的变化情况为我们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开发了新视点”,作者总结,“根据本病的表现型,用RLA渗漏的强度与时间、微动脉瘤积聚的速度、FAZ的变化等可将它进行不同的遗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