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 正文
编号:10359911
胚胎研究相对宽松[中国特刊]学者吁创新精神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15日 医业网
     中新社2004年3月11日纽约讯:全球著名的《自然》杂志三月十一日出版首期中国特刊,并向全球发行。特刊中的多位作者提出,要改进中国的教学体制,培养和激励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i&vk, 百拇医药

    题为《中国之声》的特刊共有八篇评论文章,由十名旅居国外的华人学者撰写,内容涉及科研体制、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等多个领域。i&vk, 百拇医药

    作者之一、康涅狄格再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向中教授应邀担任特刊的组织工作。他认为,增刊目的是激励和启发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根据自己在西方和中国的研究及工作经验,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看法和建议。《自然》杂志中国特刊的全球首发,表明了国际科学界对中国越来越重视。其内容对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有借鉴作用。i&vk, 百拇医药

    在有关中国科研机构的文化反思一文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蒲慕明博士提出,墨守陈规和等级森严的儒家传统,给现代中国社会留下长远的阴影。尊奉权威和现存的条框,是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障碍。中国研究机构在国际上取得卓越地位的障碍,也许不是来自经济因素,而是文化因素。i&vk, 百拇医药

    他主张,要培育下一代的科学家,应强调激励学生追求知识的热忱,而非传授知识本身,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提问的习惯。对现有的证据、假设、概念提出挑战,无论那挑战多么幼稚和薄弱,都应该受到鼓励和严肃的对待。i&vk, 百拇医药

    康奈尔大学的吴瑞博士就提高中国科学研究的产出率建言,一种办法是中国自己培养。这就要首先改进中国高等院校的教学体制,采用类似英美鼓励学生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和多提问题的方法;而非在大学和研究生院中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无保留地接受教师或教科书的观点。另一种办法是吸引大批在国外工作的高产出率的科学家回国效力,提高基础研究的经费支持水平,建立更加公平和透明的研究计划评审和经费分配体系,同时推动各大学和研究所的基础结构和行政管理系统的改革。i&vk, 百拇医药

    美国纳米材料集团董事长萧镜如博士认为,要创办成功的高科技公司,必须有法律保障的知识产权,有效的市场需求,及有经验的管理和执行团队。i&vk, 百拇医药

    康涅狄格大学动物科学系教授杨向中是动物克隆和胚胎生物技术方面的权威。他在文章中说,中国的胚胎技术研究与世界其它国家比较相对宽松,有潜力在短时间内在该领域成为世界领先的国家。他预言:“如果中国能进一步加强在胚胎干细胞等研究领域的投入,五到十年后中国将成为了治疗克隆及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