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362428
心导管术后使用血管闭合器有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危险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1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11期
     本报讯 奥地利维也纳综合医院Koreny等通过对30项资料完整的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发现,心脏导管术后使用血管闭合器,有增加穿刺部位形成血肿和假性动脉瘤的危险。(JAMA 2004,291∶350)

    世界上每年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超过100万人,外周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血肿、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发生率约为1.5%~9%。人工压迫血管可增加患者不适,延长卧床时间,使用血管闭合器不必压迫血管,并可缩短卧床时间。Koreny等通过系统回顾文献资料,对血管闭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研究者检索了MEDLINE、EMBASE、PASCAL、BIOSIS、CINHAL等数据库和Cohrane对照试验登记中心的资料。统计了所有有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和临床效果(止血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报告的随机对照试验。标准人工压迫包括单纯人工压迫和附加使用机械设施压迫。

    结果显示,符合入选标准的试验共30项,包括4000例患者。与使用血管闭合器相比,标准人工压迫形成腹股沟血肿的相对危险(RR)为1.14(95%CI为0.86~1.51,P=0.35);出血的RR为1.48(95%CI为0.88~2.48,P=0.14);形成动-静脉瘘的RR为0.83(95%CI为0.23~2.94,P=0.77);形成假性动脉瘤的RR为1.19(95%CI为0.75~1.88,P=0.46)。

    与标准人工压迫相比,使用血管闭合器组止血较快,平均相差17分钟;卧床时间也较短,平均相差10.8小时;住院时间较短,平均相差0.6天。

    研究者在分析中发现,许多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差,支持血管闭合器有效性的证据较少,对其中4项使用意向性治疗分析的试验结果(共计673例患者)进行统计发现,使用血管闭合器,形成血肿和假性动脉瘤的危险反而较高,RR分别为1.89和5.40。(姚海木)

    点评 血管闭合器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病人的卧床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早期产品设计不够完善,且操作者开始使用时可能会经历学习曲线,导致局部并发症略有增加。随着产品的改进、术者熟练度的增加,血管闭合器的使用会更加广泛,成为手工压迫的替代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使用血管闭合器具有潜在的风险,只有在行PCI后卧床时间长的患者中使用意义才较大。另外,使用血管闭合器是否能真正减少介入术后的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http://www.100md.com(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