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速递 > 医药快讯
编号:10432551
医药快讯(2004.03.19)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14期
     日本用老鼠干细胞成功生成脑神经细胞

    日本庆应大学医学系冈野荣之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用老鼠胚胎干细胞生成因早老性痴呆症而丧失的脑神经细胞获得成功。据称,如果能使这种细胞增殖,并提高其记忆机能,早老性痴呆症则有望治愈。

    据日本《读卖新闻》17日报道,早老性痴呆症的原因是人体不需要的蛋白质在脑内过量积蓄,使负责记忆的前脑乙酰胆碱能神经细胞逐渐减少所致。前脑乙酰胆碱能神经细胞在人体发育期产生,成人的大脑不能重新复制,所以这种细胞一旦失去,则无法再生。至于人体内是由哪种基因控制生成这种神经细胞,迄今人们还不清楚。冈野教授在促使老鼠胚胎干细胞分化的条件上进行了大力研究,他先让老鼠胚胎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干细胞,然后再改变培养条件,结果成功地生成出前脑乙酰胆碱能神经细胞。

    实验时,研究人员先人为破坏老鼠前脑乙酰胆碱能神经细胞,然后把用老鼠胚胎干细胞生成的前脑乙酰胆碱能神经细胞植入老鼠的脑内,结果老鼠的脑记忆功能和认识功能均得到了恢复。(何德功)
, 百拇医药
    丹麦研究显示戒酒太突然易患心脏病

    丹麦的两项研究显示,每天经常喝酒1~2杯的适量饮酒者,一旦戒酒,患心脏病的危险将高于那些继续适量饮酒的人。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传染病学》杂志上的这两项研究指出,每天小量饮酒者一旦戒酒,死于心脏病的危险会增加。而滴酒不沾者如果开始小量饮酒,可加强防范心脏病。

    这两项研究于1980年在丹麦进行,研究对象是6444名男性和8010名女性,年龄在25~98岁之间。在10年研究期间,每隔5年追踪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研究显示,戒酒者患心脏病的危险会增加29%。

    研究人员说,少量饮酒相当于服用降胆固醇药剂。改变饮食习惯,可预防心脏病。喝少量红酒,尤其有助于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但研究人员强调,酗酒者死于疾病,尤其是心脏病的概率会增加32%。
, http://www.100md.com
    丹麦卫生当局和国家预防心脏病协会对这项研究报告反应审慎。它们并未质疑研究结果,但表示将不会宣传倡导以小量饮酒促进健康。

    英实施献血禁令防止“人类疯牛病”

    英国卫生大臣约翰·里德16日宣布,为防范“克雅氏症”,即通常所说的“人类疯牛病”,通过血液传播,政府将从4月起禁止在过去24年里接受过输血的人献血。

    去年12月,英政府宣布一名患者可能因输血而感染“克雅氏症”死亡。而此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疯牛病只可能通过牛肉制品传播给人类。

    疯牛病1980年在英国“现身”,英政府为了阻断血液传播这种可能的途径,断然采用“一刀切”的做法,禁止所有在过去24年内接受过输血的人献血。里德在国会说:“尽管此项措施将减少5.2万名献血者,影响英国血液存量,但它却大大降低了‘疯牛病’通过血液传播的风险。”
, http://www.100md.com
    帝国理工大学传染病学家罗伊·安德森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说:“疯牛病通过血液传播的可能性相当小,但在理论上是可能的。”疯牛病学名为“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感染部位多为脑部、脊椎和眼。如果人类食用患病动物制成的产品,就有可能被感染,表现为“克雅氏症”。“人类疯牛病”潜伏期最长可达30年之久,因而初期很难发现。

    从1999年起,英国全国血液服务中心便开始剔除捐献血液中的白细胞,以降低血液传染的可能性。

    据悉,英国还有15人曾接受过后经证实感染了“克雅氏症”的献血者的血液,英卫生部与他们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曹丽君)

    美国研究发现所有灵长类动物大脑都有额叶皮质

    美国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可能所有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都具有额叶皮质(frontal
, 百拇医药
    cortex)区域,而且这一区域还在大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人类大脑的额叶皮质是用来处理判断、推理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的。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布什和奥尔曼以及他们的研究小组此前已经先后对25种灵长类动物和15种肉食性动物的大脑进行了过比较,并利用电脑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以上的结论。

    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额叶皮质在大脑中大体占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大约是整个大脑容量的36%,而肉食性动物这一比例还不足30%。

    另外的研究还显示,狐猴等其他小型灵长类动物大脑中整个额叶皮质所占比例并非很小,只是由于它们身型较小而给人们研究造成了一种“错觉”而已。

    这篇研究报告将发表在3月16日的《国家科学学报》(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此前,在2002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凯特尼那-西蒙德菲利也发表过类似的研究文章。
, http://www.100md.com
    吃得过饱易患糖尿病

    日本筑波大学讲师岛野仁发现,人如果吃得过饱,肝脏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简称SREBP-1C)会增加,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

    据《读卖新闻》晚刊16日报道,胰岛素除了可以使血液中的血糖进入肌肉细胞之外,还可控制肝脏向血液释放糖分,从而使血糖值下降。肝脏内专门有调节糖变为脂肪的基因,岛野从控制这个基因的SREBP-1C入手,通过老鼠实验发现,吃得过饱时,SREBP-1C会过分活跃,肝脏内合成对胰岛素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就会受到限制,从而使胰岛素作用下降。相反,如果让老鼠绝食,SREBP-1C作用低下,胰岛素的作用就会大增。

    此前人们已知SREBP-1C可使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增加,导致高血脂,酿成血管系统疾病,岛野在此基础上又发现,它会妨碍胰岛素发挥作用,使血糖值上升。筑波大学教授山田信博说,这一成果从基因水平上证明,防止过饱和肥胖对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开发抑制SREBP-1C的新药对治疗糖尿病大有帮助。(何德功)
, 百拇医药
    美研究发现胃量大小影响进食量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尽管个子大的人似乎胃口也大,但是真正影响饱腹感的是胃量的大小。因此,在与肥胖作斗争的过程中,控制胃量的大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研究人员发现,与体重正常者相比,那些体重超重或已达到肥胖程度的人,达到饱感的进食时间较前者要长。同样,那些胃部较大的人需要吃比常人多的饭食才能产生饱感。

    研究人员指出,空腹胃量的大小决定饱感产生的快慢。研究人员对134名志愿者进行了研究。在让他们饿了一晚上后,研究人员给这些志愿者吃一种流食直到其产生饱感为止。同时,研究人员通过造影技术对受试者吃流食前后的胃量进行了计算。

    研究结果发现,空腹胃量能独立地影响受试者达到饱感所需的时间。这说明,如果能够控制影响胃量大小的某些因素,就能帮助肥胖者有效地减少进食量,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研究人员介绍说,控制胃量的措施可以是少吃多餐,也可以是利用药物控制那些能影响胃蠕动和收缩的激素以及神经。同时,改变饮食结构或改变进食习惯都是肥胖者可以用来改变胃量的办法。
, 百拇医药
    研究发现肥胖使糖尿病患者减寿8年

    英国研究人员17日说,肥胖会使2型糖尿病患者减寿8年。

    位于英格兰南部吉尔福德的萨里大学的教授罗斯·劳伦森说,体重指数过高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他说:“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寿命会缩短,死亡率会增高。” 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单位:千克)除以身高(单位:米)的平方。指数超过30就可认为是肥胖。超过35就是严重肥胖。

    劳伦森和他的同事用一个政府数据库研究了44188名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也是可避免的危险因素。研究人员发现,体重指数超过35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是70岁,而体重指数在20~24的患者平均寿命是78岁。医学专家说,将体重减少5%~10%就能降低糖尿病和黄斑变性等相关疾病的风险。

    在伯明翰召开的英国糖尿病医疗会议上公布的这项研究还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是普通人的两倍。
, 百拇医药
    人工呼吸速度过快可能降低复苏率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部的季米特里斯·扬诺普洛斯的一项研究表明,职业急救人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时,如进行人工呼吸的速度比急救指南上规定的快3倍,有可能会导致复苏率大幅降低。

    在美国心脏协会(AHA)等提出的《2000指南》中,提倡实施心肺复苏时人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15次。但是扬诺普洛斯等人的研究小组在测量职业急救人员实施人工呼吸的速度时发现,实际频率高达平均每分钟36次。

    扬诺普洛斯等人在猪心脏停止跳动6分钟后,分别进行每分钟12次、20次、30次的人工呼吸,分别持续2分钟,不同的速度随机分配。结果每分钟实施30次人工呼吸时,一小时后的复苏率为14.4%,而按照指南每分钟实施12次时,复苏率达到85.5%。

    对于人工呼吸频率过高导致复苏率降低的原因,扬诺普洛斯指出:“是因为换气过频会使胸腔内压升高压迫静脉,使冠动脉血流量减少。在使实验动物心跳停止时使用的其实就是这种方法。”
, http://www.100md.com
    扬诺普洛斯表示:“美国由救生人员处理的院外心跳停止患者的复苏率不到5%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这样频率过快的人工呼吸。”

    吸烟者易患老年黄斑病变

    英国公共保健专家在最新一期的《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文章说,抽烟的人得一种会导致失明的疾病的可能性比不抽烟的人大得多。

    老年黄斑病变是一种尚未找到有效预防办法的疾病,这种病会致使人失明,但起因尚未搞清。不过,研究人员发现,抽烟的人得这种病的可能性更大。

    曼彻斯特大学的公共保健专家理查德·爱德华兹说:“抽烟的人得老年黄斑病变的可能性比不抽烟的人大4倍。”

    爱德华兹和他的同事在《英国医学杂志》上撰文说,对老年黄斑病变和抽烟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戒烟有助于防止老年黄斑病变和减缓这种疾病的发展;而得了老年黄斑病变的人继续抽烟会影响治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最好在出生3个月内摘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白内障中心负责人肖伟副教授提醒,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最好在孩子出生3个月内进行摘除,以达到早期锻炼,恢复患儿的视神经功能。

    肖伟介绍,小儿先天性白内障仅次于角膜炎,位居儿童常见致盲因素第二位,平均每万名新生儿中有5名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有的与家庭遗传有关,有的是母亲怀孕前3个月内感染病毒所致。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属视觉剥夺性视力障碍,早期手术可以促使患儿眼底细胞早一点见到光线,以恢复视神经功能。一般来说,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越早越好,1个月左右为最佳时机,最迟不晚于出生3个月以内。

    肖伟还说,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出生3个月之内完成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同时,不能植入人工晶体,因此需要配戴高度远视镜来帮助患儿进行视功能恢复训练。当孩子3岁时左右时,摘除白内障的眼睛方可植入人工晶体,这时对患儿进行弱视训练或视功能恢复,患儿视力恢复效果好。(葛素红)
, 百拇医药
    心脏病成为港人第二号杀手

    据香港医学会会董、专科医生陈以诚透露,继癌症之后心脏病已成为港人的第二号杀手。

    据统计,2001年,香港共有4703人死于心脏病,超过6万人需要入院治疗,而现时全港有超过20万人患有心脏病。2002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全港有18%的人肥胖,其中31%的中年男性肥胖,27%的中年女性肥胖。陈以诚指出,肥胖是心脏病的先兆,而中年人是高危一族。他担心该情况会继续恶化,更多港人会因患各类心脏病而死亡。

    陈以诚把港人患心脏病的原因归咎于港人生活的“西化”,由于经常吃快餐、宵夜而运动较少,导致脂肪积聚在血管,引发多种心脏病。

    他建议,港人应培养定时做运动以及均衡饮食的习惯,从而降低患病的机会。港人应每星期进行3次运动,每次持续1小时,以增强心肺功能,运动以踩单车、跑步和游泳为最佳。适量和有规律的运动能加强心肌功能,保持血液畅通,增强心脏功能。, 百拇医药(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