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的演变
《癸辛杂识》称:“长沙茶具,精妙甲天下,每副用白金三百星(衡器上记数之识点叫星,用金银时代,即以星为数——作者注)或五百星,凡茶之具悉务,外则以大缕银合贮之。越南仲丞相帅潭日,尝以黄金千两为之,以进上方。”
《清波杂志》曰:“凡茶宜锡,窃意若以锡为合,适用而不侈,贴以纸则茶味易损……” 宋末开始,发明蒸青散茶制法。饮用散茶时,不碾成碎末,全叶冲泡,不用盐调味,重视茶叶固有香味。蔡襄在皇佑元年至五年(公元1049~1053年)间写的《茶录》是当时的代表作,在下篇器论中,详述了茶焙、茶笼、砧椎、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的性质用法与茶汤品质的关系。
元代茶壶的变化主要在于壶的流子(嘴),宋代流子多在肩部,元代则移至腹部。这时江西景德镇青花瓶异峰突起,闻名于世。青花瓶不仅国内珍爱,而且远销国外,特别是日本,因“茶汤之祖”珠光氏特别喜爱这种茶具,后来青花茶具又定名为“珠光青瓷”。天目茶碗也传至日本,12世纪至14世纪,日本佛僧到我国天目山佛寺留学,曾带回天目山的茶碗,这种茶碗施有黑釉,因此在日本,人们把这种带黑釉的陶 瓷通称为天目瓷。天目茶碗有黄天目、白天目、黄践、 曜变、油滴鳖盏、灰潜兔毛盏等。
宋代以后,饮茶偏重于品,茶具有了较多的变化。许次纾《茶疏》道:“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
明代时,品茶瓷色尚白,器形贵小,当时许多的 瓷窑多生产小而精巧、色白的茶具。同时还出现了一 种“茶洗”,形状如碗和孟,底部有孔,是饮茶之前用 来冲洗茶叶的。16世纪中国瓷器出现在法国市场, 致使法国人惊叹不已,大加赞扬。明代中期以后,又 出现了用瓷壶和紫砂壶的风尚。
到了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 相继而起。
近年来,在浙江上虞出土了—批东汉(公元25 --220年)瓷器,出土器物中有碗、壶、杯、茶盏、托具 等。经北京故宫博物馆,上海、浙江考古单位鉴定,认 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瓷茶器。这对研究古代青瓷茶具有重要价值。, http://www.100md.com(吴晓洋)
《清波杂志》曰:“凡茶宜锡,窃意若以锡为合,适用而不侈,贴以纸则茶味易损……” 宋末开始,发明蒸青散茶制法。饮用散茶时,不碾成碎末,全叶冲泡,不用盐调味,重视茶叶固有香味。蔡襄在皇佑元年至五年(公元1049~1053年)间写的《茶录》是当时的代表作,在下篇器论中,详述了茶焙、茶笼、砧椎、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的性质用法与茶汤品质的关系。
元代茶壶的变化主要在于壶的流子(嘴),宋代流子多在肩部,元代则移至腹部。这时江西景德镇青花瓶异峰突起,闻名于世。青花瓶不仅国内珍爱,而且远销国外,特别是日本,因“茶汤之祖”珠光氏特别喜爱这种茶具,后来青花茶具又定名为“珠光青瓷”。天目茶碗也传至日本,12世纪至14世纪,日本佛僧到我国天目山佛寺留学,曾带回天目山的茶碗,这种茶碗施有黑釉,因此在日本,人们把这种带黑釉的陶 瓷通称为天目瓷。天目茶碗有黄天目、白天目、黄践、 曜变、油滴鳖盏、灰潜兔毛盏等。
宋代以后,饮茶偏重于品,茶具有了较多的变化。许次纾《茶疏》道:“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
明代时,品茶瓷色尚白,器形贵小,当时许多的 瓷窑多生产小而精巧、色白的茶具。同时还出现了一 种“茶洗”,形状如碗和孟,底部有孔,是饮茶之前用 来冲洗茶叶的。16世纪中国瓷器出现在法国市场, 致使法国人惊叹不已,大加赞扬。明代中期以后,又 出现了用瓷壶和紫砂壶的风尚。
到了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 相继而起。
近年来,在浙江上虞出土了—批东汉(公元25 --220年)瓷器,出土器物中有碗、壶、杯、茶盏、托具 等。经北京故宫博物馆,上海、浙江考古单位鉴定,认 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瓷茶器。这对研究古代青瓷茶具有重要价值。, http://www.100md.com(吴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