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369505
结核病耐药分子机制初步探明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13期
     本报讯 (记者 王颖刚 张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中心结核病研究室主任吴雪琼研究员等,从染色体基因组水平上系统研究5种主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和吡嗪酰胺(PZA)作用靶分子编码基因突变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初步阐明了耐药的分子机制,为结核病的治疗、新药研究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在不久前获200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据介绍,我国结核病疫情和耐药情况都相当严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5.5亿人感染了结核菌,现有肺结核病人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我国耐药结核病人数量众多,初始耐药率为18.6 %,继发耐药率高达46%。耐药结核治疗困难,医疗费用是治疗一个初治病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患者易转为慢性传染源,长期排菌会感染更多人。

    为了探明结核病耐药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PCR-直接测序(DS)技术,系列研究了5种常用一线抗结核药物INH、RFP、SM、EMB、PZA的8种耐药基因katG、inhA、ahpC、rpoB、rpsL、rrs、embB和pncA突变与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katG、rpoB、rpsL、embB和pncA基因突变分别是结核分支杆菌耐INH、RFP、SM、EMB和PZA的主要分子机制。rpsL 43位密码子和embB 306位密码子是结核分支杆菌耐SM和EMB分离株最常见的突变位点,采用PCR-RFLP方法可快速分析这两个基因特定位点的突变,与PCR-DS结果比较,该方法的特异性为100%,但更简便、快速,只需2~3天时间,有望成为快速检测部分结核分支杆菌耐SM和EMB突变株的新方法。

    吴雪琼研究员指出,结核病患者入院后应首先进行快速药敏试验,针对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结核病药物,避免盲目治疗。309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中心探索出了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化疗方案,他们采用以利福喷汀、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钠或INH为基础,再选用1或2种未曾用过的敏感药物组成化疗方案治疗,平均疗程3.5个月,痰菌阴转率达67.8%,病灶吸收有效率为71.3%,空洞有效率为49.2%,取得了较好疗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