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
编号:10376181
智者的忧虑——有关基因研究的另一种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29期
     不久以前,当世界各国主流媒体还沉浸在爆炒“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兴奋中时,一位智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社科系杜慧群教授,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忧虑了。她和她的学生在一篇文章里写到:“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不但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埋下了无穷的隐患。一方面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性并未解决;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的急功近利甚至是见利忘义,造成基因污染的发生。目前基因污染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并且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防微杜渐,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基因污染,以免给当代人和子孙后代造成难以挽回的灾难性后果。”

    时至今日,当记者采访杜教授时,她拖着大病初愈的身体,依然把话题和忧虑锁定在基因污染问题上。

    记者问:基因工程令无数人欣喜若狂,为什么您却“乐不起来”?

    杜教授答:这项技术确实为人类解决了一些难题。但是,从生物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基因工程造就的动、植物与传统嫁接植物、杂交动物截然不同,前者存在着不可预知的巨大危险性。而最令人忧虑的是,这一点至今没有引起人类的足够重视!
, 百拇医药
    问:您为什么对基因污染问题如此忧虑?

    答:基因具有“移动性”,因此它能够被重组。根据遗传学上的“基因漂散”原理,将会导致广泛生物环境的基因污染。目前的基因工程,是在天然生物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会随着被污染的生物繁殖而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最可怕的是,基因污染是惟一一种能不断增殖和扩散的污染,而且人们无法清除它。因此,随着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基因污染也正在迅速蔓延。

    问:有没有动、植物基因工程污染自然环境的真实事例?

    答:当然有。例如,二十多年前,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为了保证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就公布了《重组DNA研究准则》,其中不但禁止进行一些类型的重组DNA实验,还针对实验的安全防护制订了一些具体规定。但是,很多生物工程公司为了申请专利、争夺市场,非但不执行这一准则,还在基因工程技术安全性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加速推广基因工程。目前,在美国农产品中,55%的大豆、45%的棉花、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如此大面积地推广基因工程农作物,在美国导致了转基因污染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种植到成品,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污染。在田间发生杂交是原始的污染。第二次污染则发生在没有清理干净的仓库和运输环节,致使传统作物的种子混杂有基因工程作物的种子。而且,基因工程农作物中的转基因,还能通过花粉所进行的有性生殖扩散到其他同类作物上,进而扩散到自然界其他植物,甚至动物上。又如,英国政府的环境顾问机构——“英国自然”,在前年提交的一份报告中,特意描述了超级转基因杂草化油菜对加拿大农作物的威胁。如今,在加拿大的农田中,非常普遍地生长着这种“怪物”。它拥有抗3种以上除草剂的转基因,是由对不同除草剂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油菜植株之间交叉授粉而来的。而这种超级杂草的出现,与加拿大首次种植转基因油菜的时间,仅仅相差两年。此外,在加拿大,转基因农作物的基因还通过授粉方式,“漂流”到了不含转基因农作物的农田和附近的野生植物当中。被污染的野生植物从转基因中获得了耐寒、抗病、速长、抗除草剂等新性状,因此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再如,转基因动物也具有危险性,特别是转基因鱼类和转基因无脊椎动物,都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或能向外界释放大量的生殖配子。在模拟系统研究中,美国学者已证明,基因工程鱼的转基因能扩散到同类野生鱼的种群中。此外,除了上述直接后果外,因食物链引起的间接危险也不容忽视。尽管,基因工程Bt毒素蛋白,能大规模地消灭害虫,但杀虫过程无法控制,就可能造成这些害虫的天敌如昆虫、鸟类数量急剧下降。苏格兰的一项研究发现:有一种蚜虫,在吸食了含Bt毒素蛋白的基因工程农作物液汁后,常被它的天敌——一种有益的甲虫捕食,Bt毒蛋白也转移到了甲虫身上,并会影响甲虫的繁殖。来自加拿大的研究说,含Bt毒素蛋白的基因工程农作物,还能毒杀另一种害虫的天敌——膜翅类昆虫。在美国,科学家们也发现,含Bt毒素蛋白的基因工程玉米花粉能毒杀一种非目标昆虫——美洲大皇蝶。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新概念是,将害虫控制在不构成灾害的水平,而并非是彻底消灭害虫。但是,像Bt毒素蛋白这样通过食物链不断转移,就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实施传统的生物防治造成严重干扰,甚至有可能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 http://www.100md.com
    问:那么,人们发现这些转基因动、植物对人类有危害了吗?

    答:现在还没有掌握这方面的直接证据。但是,已有一些很有说服力的间接证据了。例如,含Bt毒素蛋白的基因工程农作物所产生的Bt毒素蛋白,会从农作物根部渗漏到土壤,或随作物的叶子进入土壤,其毒性至少可保留7个月。因此,被污染的土壤和水很可能对人类造成伤害。事实上,德国科学家已发现,基因工程油菜的转基因已经污染了蜜蜂肠道中的微生物。那么,人类会不会是下一个受害者?对这个问题,芬兰的研究人员正在密切关注。因为他们发现,基因工程食物中存在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能转移到人体肠道中的细菌内。英国的研究人员近来在实验室中证实,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脾、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

    问:我们身边有这些潜在危险吗?

    答:有!例如,目前美国超过60%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而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农作物和加工食品,但我国广大善良的消费者却不知道。他们选择这些加工食品,可能对其本身,甚至后代产生危害!
, http://www.100md.com
    问:基因污染将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答:需要大家清醒正视的现实就是,现在的基因工程在技术上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危险性。但是,很多生物工程公司、机构为了自已的利益,来不及就基因工程对人类以及环境产生的长期影响进行充分研究,就开始大力发展基因工程,因此而导致的基因污染灾害将有可能超过工业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问: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答:基因污染确实是基因工程的一大负面后果。但从积极方面看,基因工程也有着巨大的美好前景,包括很可能是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最佳选择。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该记取以往的教训,例如,不能再重蹈滴滴涕的覆辙。滴滴涕杀虫剂的发明者曾获诺贝尔奖,但50年后人们才发现其对人类及生态环境产生了无法挽回的巨大伤害。因此,第一,应当坚持谨慎原则。要把基因工程的发展速度降下来,而着重提高其质量,将基础工作和研究做扎实,在确实弄清不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后再稳步推广。例如,欧盟国家曾在卢森堡举行环境部长会议,会上达成一致意见是,在新法规制订出来前,暂停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流通。土豆生产大国巴西也宣布,在查清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产生影响之前,暂时停止生产转基因大豆。第二,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我国1993年就由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2年1月5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三个配套文件。第三,应完善对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审批制度。要求技术在投入应用前必须经过微生物实验、动植物实验、人体试验和环境实验,并经过鉴定。应防止技术滥用及为牟利而轻率地将之产业化、商业化,如现已有一些国家政府明确规定,禁止制作和出售含任何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基因工程作物。第四,是大力开展科普教育。生物安全意识的匮乏,是中国发生基因污染的最大隐患。在大多数中国百姓连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转基因食品为何物都不知的情况下,对基因污染就更无从了解了。因此应开展科普教育,使广大人民对基因工程相关常识有充分的了解。今年3月,绿色和平组织整理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出版了《如何避免基因改造食物指南》,囊括了238种日常加工食品。第五,实施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联合国规定,出于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任何国家有权限制转基因食品的进口。转基因商品在装运中,应该贴有标签,注明其中“可能含有被修改过的基因体”。国际消费者协会认为,虽然现在还不能证明转基因食品一定不安全,但基于预防原则,应该设立标识制度,对转基因生物进行标识,让消费者可以选择。欧盟从1998年就规定,食品零售商必须在标签上标明其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只有贯彻知情同意、知情选择的原则,由消费者自主决定并自愿承担后果,才能体现对人格和个人自主权的尊重。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放慢脚步稳步前进,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百拇医药(胥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