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临床运用
编号:10376186
异病同治——保和丸运用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29期
     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是由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莱菔子各一两,共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多用于治疗食积停滞所导致的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大便不调等消化系统疾病。据其方山楂、神曲色赤红,入血分,兼消兼化兼通六腑,消食化瘀行心血,利胆腑,有洁净之作用,故可用于心、胆、脑之疾病。半夏、茯苓降逆止呕,味辛主开,配陈皮苦降理气,运中焦之气,配莱菔子兼能化痰消食。连翘散结,故可用于胃不和之呃逆、哮喘痰证。保和丸,顾名思义,保胃之和,和则生气,诸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故笔者将其应用于临床异病同治,取效满意。

    一、中风

    杨某,女,66岁。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就诊前一晚因看电视剧后心情激动突发中风偏瘫。诊见左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情呆滞,言语不清,口角流诞,喉中痰声漉漉。检查血压185/115mmHg。左上、下肢肌力二级。舌质润,苔厚腻,脉弦滑。证属痰浊湿食上扰清空,脉络受阻。治拟祛痰化浊消积,平肝潜阳。方选保和丸加天竺黄、广地龙各10g,羚羊粉1g(冲服)。服药二剂后血压降至130/80mmHg。神志清,语言较前清楚,肢体活动好转,左下肢肌力4级,左上肢肌力3级,再以上方加生黄芪30g。治疗一周,左下、上肢肌力分别增加一级,口舌已不歪斜,语言基本清晰,生活基本能自理,血压130/80mmHg。再服二十剂以巩固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二、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易某,女,45岁。确诊胆囊炎、胆石症已多年,一周来又发上腹部疼痛,痛引肩背,疼痛较著,且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口苦口干、口中粘腻、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胃纳不佳。胆区:莫菲氏征阳性。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属气滞湿热型。治拟化痰湿消积,疏肝利胆通降。方以保和丸加川郁金、焦栀、大黄各10g,王不留行15g,金钱草、茵陈各12g。七剂水煎服。服完后疼痛减轻,胃纳增加,大便通畅,诸症好转。继服一月,其间某日突感腹痛剧烈,阵发性加剧,次晨发现大便中排出一枚结石。随访二年未再复发。

    三、哮喘

    王某,男,62岁。发现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十余年。五天前突发哮喘,唇色青紫,喉中痰声漉漉不止,如有水鸡声,端坐呼吸,腹胀满,大便五日未解,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细数。经西医抗感染及缓解支气管痉挛等措施处理后,症状时轻时重,夜间尤甚,诊断为哮喘。因患者年高久病,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按同气相求原理,肺病可移犯大肠,肺失肃降则腑气不通,传导失常,积滞久宿肠道,伤津化燥,故大便干结,腹胀满。肺虚则脾土反克之,使痰浊盛于内,故喉中痰声漉漉,舌苔厚腻如脂。故证属痰食内停,治疗宜缓消,不宜峻下。方选保和丸加石膏、麻子仁,四剂后哮喘大减,复进三剂哮喘未发作。
, 百拇医药
    四、胆——心综合征

    任某,男,52岁。胆区剧痛五天,自服消炎利胆片后症状未减,伴有胸闷、心悸、气短。急查B超示:胆囊炎,心电图示:快速心房纤颤,否认既往有冠心病史。舌质红,苔薄黄,脉结代。西医诊断:胆——心综合征;中医诊断:胁痛,证属肝气郁结。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患者服入即吐,呕吐物腥臭,内夹杂未化完谷,腹满拘急。审患者体质羸瘦,知其中州本虚,柴胡、黄芩能伤中败胃,故难以受纳。选保和丸加木香、栝楼、砂仁。一剂后得矢气并泻下一次,更进二剂后胁痛大减。保和丸加减后可消导食积,并调补中虚,兼畅中行气,此谓“通则不痛”,肝胆疏泄功能正常后,则使心脏疾患自愈,故心电图转为窦性心律,房颤消失,诚如《薛氏医案》谓:“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

    五、慢性迁延性肝炎

    程某,男,40岁。患者十年前曾患乙肝,治疗一年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两对半成小三阳。此次因饮酒后,自觉肝区胀痛,伴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秘结,五日一行,小便黄赤,恶心,口干苦,烦躁易怒。谷丙转氨酶698单位。舌淡红,苔白厚,脉弦滑。证属脾胃不和,痰湿食阻滞。治拟健脾疏肝和胃,化痰湿消食。方以保和丸加茵陈、虎杖各15g,垂盆草12g。七剂后胁痛口苦消失,精神转佳,舌苔薄,脉弦。再服二十剂,症状减除,转氨酶降至正常。按上方增减续服二个月,随访一年病情稳定。

    六、呃逆

    黄某,男,56岁。有心房纤颤病史,一直给予扩冠、营养心肌和抗心律失常治疗,病情稳定。后因饮食过量而突发呃逆不止,频频发作,呃声洪亮,并伴胸闷、心悸。《症因脉治》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太阴填塞,不能运化,下降浊恶之气反上于清道,则喘呕不负矣。”心电图示:快速心房纤颤。舌质淡红,苔白微腻。为急止呃逆,针刺合谷穴及穴位注射异丙嗪均无效。辨证属脾虚食滞,胃气上逆。治当消食导滞,和胃降逆。遵《证治汇补》“气逆者,疏导之;食停者,消化之”之法,合《寓意草》“久病者,阴阳渐入,扶元养正,宜用其平”之义。方选保和丸加全栝楼、薤白、炒酸枣仁。服二剂后呃逆大减,惟平卧时偶发,前方加竹茹、半夏,再进三剂痊愈。, http://www.100md.com(董飞侠)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消导化积剂 > 消食导滞 > 保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