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75972
简介抗菌药物增效剂的作用机制
http://www.100md.com 药学之窗
     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些物质本身抗菌作用不强或无抗菌作用,但能增强其他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这些物质就叫抗菌药物增效剂。目前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3类:通过抑制分解抗菌药物活性的酶,相对增加体内抗菌药物的浓度,而增强抗菌活性的,如他唑巴坦、舒巴坦和克拉维酸等;通过增加抗菌药物的吸收或减少灭活、排泄,从而增加抗菌活性的,如西司他丁、丙磺舒等;通过不同的抗菌机制,增强抗菌药物活性的,如甲氧苄啶等。抗菌药物增效剂与抗菌药物按一定的比例制成的复合剂,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掌握它们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

    1 他唑巴坦(tazobacam)是舒巴坦的衍生物,抗菌谱与舒巴坦和克拉维酸相似,对TEM-I酶(β-内酰胺酶)、SHV-I酶(硫化氢抑制酶)抑制性比舒巴坦和克拉维酸都强。对革蓝阴性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产生的TEM、SHV、OXA(邻氯青霉素水解酶)等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染色体介导的I型酶、抗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作用比舒巴坦、克拉维酸都强[1,2]。在临床上常用的有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的复合制剂。
, http://www.100md.com
    2 舒巴坦(salbaotam)是不可逆的、竞争性的抑制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通过竞争β-内酰胺酶的活性部位而发挥抑制作用[3]。β-内酰胺酶的活性中心是蛋白质多肽链中的丝氨酸,它作为亲核试剂向β-内酰胺环中的羰基进攻,致使β-内酰胺环开环而失活。舒巴坦的抑菌谱较克拉维酸广,作用弱与克拉维酸。舒巴坦口服吸收差,蛋白结合率38%,半衰期1h。药动学与氨苄西林相似,二者的复合制剂是最佳组合。临床上常用的有舒巴坦与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等组成的复合制剂。

    3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样,可渗入细胞中,与多种β-内酰胺酶牢固结合为不可逆的共价键结合物,使二者均失活。口服1h达最高血药浓度,蛋白结合率22%-30%,半衰期0.76-1.4h,8h尿排出46%。临床上常用的有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的复合制剂。

    4 西司他丁(cilastatin)是肾去氢肽酶1抑制剂,不具有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也无抑制作用,它是亚胺培南的增效剂。亚胺培南在体内经肾小球过滤或分泌后,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中的去氢肽酶水解失活约60%-95%[4]。西司他丁减少亚胺培南被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去氢肽酶水解,同时可使亚胺培南的AUC增加20%,在尿中回收的原形药物多达70%。西司他丁还能防止亚胺培南引起的肾小管坏死而减轻肾毒性。西司他丁的蛋白结合率为40%,半衰期为3.8-8.4h。临床常用西司他丁与亚胺培南复合制剂。
, 百拇医药
    5 丙磺舒(probenecid)是抗痛风药,它能竞争性抑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肾小管中分泌排出,从而增加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和延长作用时间。临床现有氨苄西林与丙磺舒的复合剂。

    6 其他 Ro48-1220和Syn2190均是新型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染色体介导的I型酶的抑制前者强于他唑巴坦15倍,后者强于他唑巴坦220-850倍。

    作者简介:赵民生(1963-),男,山东沾化县人,药学大专学历,主管药师,执业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zhaominsheng@mail.china.com,电话:0543-5326825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刘裕昆,汪复.实用抗菌药物[M].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165

    2 黄海辉,张婴元.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合剂[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9(1):55-57

    3 谢友红,钱元恕,刘宏,等.SHV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效应的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5):349-351

    4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二部.2000年:647-64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