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12261
病因(二)
http://www.100md.com 大医精诚
     1.七情内伤

    精神活动在情志方面的表现可归纳为七种,即喜、怒、思、悲、恐、惊,称为“七情”。它是人体在接受外界各种剌激后产生的情绪变化,是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通常情况下,七情属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部分。然而,当外来的剌激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久,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七情”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中医学非常重视精神活动对疾病的影响,认为精神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不过,它的致病方式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是从口鼻或皮毛外侵人体,而七情则是直接影响脏腑而发病,所以又称“内伤七情”。

    1)七情与五脏的关系

    七情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人的情志活动是脏腑功能的部分反映,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所以,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
, 百拇医药
    具体七情与五脏的关系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2)七情致病的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七情内伤,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其一般规律是暴怒伤肝,惊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恐惧伤肾。

    (2)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内伤,伤及内脏,主要是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而导致种种病变的发生。

    怒则气上──过度愤怒,可使肝失疏泄,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发生吐血,甚至昏厥。

    喜则气缓──暴喜过度,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至失神狂乱。
, 百拇医药
    悲则气消──过度悲忧,可使肺气耗伤,而见少气乏力,意志消沉,情绪低落。

    恐则气下──过于恐惧,可使气机下陷,肾气不固,而见二便失禁。

    惊则气乱──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虚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可使 气机阻滞,脾运不健,而出现纳呆腹胀。

    同时,故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所以思虑过度,也可耗伤心神,心神失养,而见心惊、失眠、多梦、健忘等。

    (3)情志病证以心肝脾三脏为多

    七情致病,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脏腑气机失常,气血失调,而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而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情志所伤的病证,主要影响到心、肝、脾三脏。
, http://www.100md.com
    情志所伤,影响到心,常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甚则神不归舍,以致精神失常。影响到肝,可见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两胁胀痛,嗳气太息,咽中梗阻,月经不调等;影响到脾,常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不调,久则肌肉消瘦。

    心、肝、脾的病变,又常互相影响,出现心肝同病,心脾同病、肝脾同病等。

    (4)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2.劳逸过度

    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

    1)过度劳累

    (1)劳力过度:指较长时期的过度用力而积劳成疾。劳累过度则伤气,久之则气少衰,而见短乏力,四肢困倦,神疲消瘦。

    (2)劳神过度:指思虑太过,劳伤心脾而言。思虑劳神过度,则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可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心神 失养),纳呆、腹胀(脾失健运)。
, http://www.100md.com
    (3)房劳过度:指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而言。 房劳过度,则肾精耗伤,可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等。

    2)过度安逸:是指过度安闲,不参加劳动,又不运动。

    过度安逸,会使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呆滞,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出现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筋骨柔弱,肌肉萎软,肥胖臃肿,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等,即“久卧伤气”。

    3.饮食失当

    饮食失当包括饥饱失常、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三个方面。因为饮食物主要是靠脾胃消化,故饮食失当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从而变生各种病变。

    1)饥饱失常

    饮食以适量为宜,过饥过饱,食无定时,暴饮暴食,皆非所宜,均可引起疾病。
, http://www.100md.com
    (1)饮食不足:长期摄食不足,可使气血生化来源缺乏,造成营养不良,表现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虚证”。同时,气血不足则正气虚弱而抵抗力下降,容易受邪而变生他病。

    (2)饮食过量:食入过量,超过了脾胃的承受能力,则可导致脾胃受损,饮食停滞,而见脘腹胀满,暧腐吞酸,厌食、吐泻等。

    这种病证,小儿更为多见,因小儿脾胃尚弱,且缺乏进食常识,稍不注意节制,就会出现食滞的病变。食滞脾胃,使营卫不和,则易招致外邪入侵而发为食滞感冒;食滞日久还可化热化火,酿成疳积,出现手足心热,心烦易哭,脘腹胀满,面黄肌瘦等。

    此外,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饥饱失常,可以直接损伤脾胃,日久则脾气虚弱,消化机能减退,而形成多种胃肠的病变。

    2)饮食不洁

    进食不清洁的食物,可引起胃肠疾患和肠道寄生虫病。如痢疾、蛔虫;误食毒物,可致食物中毒,出现剧烈腹痛、吐不泻、甚至昏迷、死亡。
, 百拇医药
    3)饮食偏嗜

    饮食物的成份是比较复杂的,具有寒、热、温、凉和甘、酸、辛、咸的不同性味,对于机体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饮食要适当调节,才能起到全面营养人体的作用。如果偏嗜某一方面的食物,就容易引起部分营养物质缺乏,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从而发生疾病。具体表现:

    偏食生冷寒凉,则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内生,出现腹痛泄泻等;偏食辛辣燥热,则使胃肠积热,出现大便秘结,腹满胀痛或酿成痔疮便血等;偏食肥甘厚味,则易于化热生湿出现疮疡肿痛的病症;偏食咸味,则易伤肾等等。

    总之,饮食五味应当适宜,平时饮食不要偏嗜,病时更宜注意饮食宜忘。饮食与病变相宜,能辅助治疗,促进疾病好转,反之疾病变会加重。

    四、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1.水湿痰饮
, 百拇医药
    1)概念

    水湿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湿是指水液弥散浸渍于人体组织中的状态;水是指湿聚为水,质较饮更清;饮是指积水成饮,质较痰清稀;痰是指饮凝成痰,质地稠浊。

    痰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是指有形的,视之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如肺咳出的痰。

    无形之痰是指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看不见形质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症候来确定。

    饮包括痰饮(饮停肠间)、悬饮(饮停胸胁)、溢饮(饮停肌肤)、支饮(饮停胸膈)。

    2)形成

    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劳逸等,使肺、脾、肾、肝、三焦及膀胱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失常以致水液停滞而形成。
, http://www.100md.com
    3)特点

    (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

    水湿痰饮为有形的病理产物,形成后易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的升降;或流注经络,阻碍气血运行。如:痰饮阻肺,可见胸闷、咳嗽、喘促;痰饮流注经络,可见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痰饮结聚于局部可见痰核瘰疠,阴疽流注。

    (2)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由于痰饮可随气机升降而流行,无所不至,可时发时止。故“百病皆由痰作崇”和“怪病多痰”。

    (3)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水湿痰饮皆由津液代谢失常所致,均有重浊粘滞的特性,故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困难。

    (4)易扰乱神明
, 百拇医药
    痰迷心窍可见痴呆、癫痫、胸闷心悸;痰火扰心可见失眠易怒、喜笑不休甚或发狂。

    (5)多见滑腻苔

    2.瘀血

    1)概念

    指体内血液停滞,不能正常循行,包括离经之血和运行不畅的血液。

    2)形成

    由于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外伤等(外因)导致气血功能失调运行不利(内因)从而形成瘀血(结果)。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1)气虚血瘀: 气虚行血无力或摄血无力,形成瘀血。

    (2)气滞血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 百拇医药
    (3)血寒致瘀: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4)血热成瘀:血热互结,血热受热煎熬而粘滞;或热邪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形成瘀血。

    (5)外伤所致:跌打损伤、闪挫扭伤等或外伤肌肤或内伤脏腑均可使血离经脉形成瘀血。

    3)特点

    (1)疼痛:瘀阻塞经脉,不通则痛。疼痛的特点是,痛如针剌,固定不移,痛处拒按,久痛不愈,夜间痛甚。

    (2)肿块:瘀血阻内,凝积不散,会形成肿块。外伤瘀血,可在伤处见到青紫色的血肿;若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可形成症积,按之有块,固定不移。

    (3)出血:瘀血阻塞脉络,使气血运行受阻,血不循经而行,导致出血。
, 百拇医药
    由瘀血引起的出血,血色紫暗或黑色,或兼头有血块。

    (4)在望诊方面:久瘀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红点、丝状红缕(蜘蛛痣)、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5)脉象:脉多见细涩或结代。

    3.结石

    1)概念

    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砂石样的病理产物,称为结石。

    2)形成

    (1)饮食不节

    饮食偏嗜肥甘、酒酪,湿热蕴结,而成结石;

    过食柿、枣或饮用沙水,而成结石。
, http://www.100md.com
    (2)情志内伤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胆汁排泄受阻,日久煎熬成石。

    (3)药物服用不当

    长期过服某些药物如钙、镁、铋及一些碱性药物均可诱使结石形成。

    (4)其他因素

    如外感、六淫、过度安逸均可成为结石的形成原因。

    3)结石的致病特点

    (1)多发于六腑等脏器

    如胆、胃、膀胱等,也有发于肝、肾、鼻、眼、耳等部位者。

    (2)病程较长,症状不定
, http://www.100md.com
    (3)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水谷、水液等运行与排泄。

    损伤脉络——出血。

    (4)甚则发生绞痛

    胆结石——右胁腹痛牵及右肩部

    肾结石——腰及少腹剧烈绞痛并向下放射至两股内侧。

    五、其它原因

    有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和先天因素等。

    【难点讲解】

    一、六气与六淫

    ①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是万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人在生活实践中,能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适应自然六气的正常变化。所以正常的六气不易使人生病。②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③六淫是由六气变化来的,六气一般在以下条件下转化为六淫: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机体的适应范围;或因人的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而发病。④总之,六淫是使人发病的六气,是绝对或相对超限度的六气变化。六淫与六气不是绝对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http://www.100md.com
    二、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

    1.概念:

    1)外感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2)内生五邪:是指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火)等五种病理变化。

    2.区别与联系:

    1)区别:

    (1)外感六淫是由外感受的六种邪气,属病因范畴,临床多表现为表证;内生五邪则是由于某些病因(包括外感六淫)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出现的病理变化,属病机范畴,是病理结果而非致病因素。

    (2)暑邪只有外感而无内生。

    2)联系:

    (1)外感六淫的致病特点与内生五邪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往往有相似之处。

    (2)外感六淫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时会出现内生五邪的病理变化。,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