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学2
编号:10412273
喘证(一)
http://www.100md.com 《中医内科学2》
     一、概述

    一、定义

    喘证是由于感受外邪,痰湿内蕴,情志失调等原因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严重者可致喘脱。

    简而言之也可以定义为:喘证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肺失宣降,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严重者可致喘脱。

    喘脱:喘证严重时出现喘促持续不已,烦躁不安,肢冷,体温下降,汗出如珠,心悸,面唇青紫,脉浮大无根等表现时的一种危重病证。多因病及心肾之阳,致阳气欲脱,阴阳离决而形成的一种危候。
, 百拇医药
    严格地讲,喘是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病程中,因此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它有轻重之别,且喘甚每致喘脱,故把它做为一个独立的病证来讨论。

    喘即呼吸困难,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患者用力呼吸,可见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可呈端坐呼吸及口唇发绀。此即喘证的临床表现。在这些症状中,呼吸困难必然出现,而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则见于较严重者,不能平卧则见于重证,此时心阳已受到影响。

    二、范围

    由上可知,喘证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多种肺系病证如咳嗽、哮证、肺胀等都与之有关,故临床上须与这些病证互参。

    现代医学与喘证有关的疾病主要有:

    ⑴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炎、矽肺、肺结核等多种支气管、肺、胸膜、纵隔疾病。
, 百拇医药
    ⑵ 慢性心衰等所致的心源性呼吸困难。

    ⑶ 严重贫血、中毒、癔病等导致的呼吸困难。

    三、历史沿革

    1.《内经》对喘证的症状、病因、病位论述颇详

    提到喘息、鼻张、肩息等概念,病变主要在肺,同时也涉及到心肝等脏。对喘证的病因,认识到有外感与内伤、邪实与正虚的不同。

    2.《金匮》有“上气”专篇,并列有论治

    上气即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之证,其中包括了“喉中如水鸡声”的哮证及“咳而上气”的肺胀。

    列有射干麻黄汤、越婢加术汤、小青龙汤等方药。
, 百拇医药
    3.宋元以后,充实了内伤致喘的理论,辨证则以虚实为纲,治疗则分别从肺肾两脏论治。

    如朱丹溪等认识到六淫、饮食、久病、劳倦等皆可致喘;

    《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类证治裁》等皆从虚实论治喘证,并指明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肾两脏。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引起喘证的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外感为六淫侵袭,内因为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

    二、病机

    1. 外邪犯肺
, http://www.100md.com
    外邪多为风寒或风热之邪,正如《景岳全书》所云:“实喘之证,非风寒即火邪耳。”

    风寒袭肺,外则郁闭皮毛,内则壅遏肺气,致肺气上逆而作喘;

    风热犯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可致肺气壅实,肺失宣肃而形成喘证。

    病机转化:

    ① 风寒郁而化热,可形成表寒里热,致肺气失宣,气逆而喘;

    ② 邪热内蕴,蒸液成痰,痰热蕴肺,清肃失司,肺气上逆作喘。

    2. 痰浊内蕴

    嗜食生冷、肥甘、或嗜酒,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外邪及其它疾病影响到肺,致肺气受阻,气津失布,津聚成痰;或吸烟过量,酿生痰湿或痰热,上干于肺,阻遏气道,气机不利,宣降失常而致喘促。
, 百拇医药
    病机转化:

    ① 痰浊内蕴,多因脾虚而生,而痰浊的停聚又能加重脾虚,常可形成虚实夹杂之侯。

    ② 痰浊内蕴日久,郁而化热,可形成痰热郁肺之侯。

    3. 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肝失条达,疏泄不利,肺气闭阻;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犯肺,肺失肃降;气逆而喘.另外,惊恐伤及于肾,可致气机逆乱,喘出于肺.。

    病机转化:

    本证多因肝郁所致,肝气郁结,最易化火。
, http://www.100md.com
    4.久病劳欲

    久病:慢性肺系疾病如咳嗽、哮证、肺胀等日久,损伤肺气;或中气虚弱,肺气失于充养,气失所主,而致喘促。正如《证治准绳》所言:“肺虚则少气而喘”。气虚血瘀,也可加重喘证;或久病及肾,肾元亏虚,肾不纳气而致喘促不已。

    劳欲:劳欲伤肾,肾精肾气耗损,不能助肺纳气,气失摄纳,逆气上奔而为喘。

    病机转化:

    ① 本病初病多在肺,久病则多延及于肾。 肾虚既可表现为肾精肾气亏虚,肾失摄纳,以可影响到肾阳致肾阳衰弱,阳虚水泛,凌心射肺,亦可致喘。

    ② 本病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弧阳欲脱之时,病变常及于心,出现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出现喘汗致脱,亡阴亡阳之侯。其机理如下:一是心与肺关系密切,心脉上通于肺,肺主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宗气贯心肺;二是通过心与肾的关系,心肾水火既济,心阳根于命门之火。可见,心阳的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水谷之气皆有密切的关系,故肺肾俱虚,可致心气心阳的衰惫。
, http://www.100md.com
    三、病机特点

    1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肾

    肺为气之主,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外邪侵袭或它脏病气犯肺,致肺失宣肃,呼吸不利,发为喘促。若肺虚气失所主,亦可致少气不足以息之虚喘。

    肾为气之根,助肺主气,司气之摄纳,摄纳失常,则气上逆于肺,入多出少而为喘促。

    2病理性质虚实两类

    由于致喘的原因不同,喘证之病机有虚实之异。喘证的虚实性质与病位、病因及病程等多种因素有关。

    (1) 实喘多在肺,虚喘多在肺肾两脏。叶天士:“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 http://www.100md.com
    (2) 从病因来看,实喘多因外邪、痰浊、肝郁气逆等致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则多因肺肾气虚,或气阴两虚,或肾中精气不足等致出纳失常所致。

    (3) 从病程来看,早期多为实证,日久则可形成上盛下虚,正虚邪实等虚实夹杂之候或虚候。

    3.病机转化多端

    (1) 虚实转化 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实夹杂或纯属虚候。

    (2) 脏腑病位转化 喘证病位虽主要在肺、肾,但具体而言,其病位与病因、病机、病程等不同而有在肺、在肝、在脾、在肾之不同,或两个以上脏腑都累及。一脏受病,可累及它脏,如母病及子,肺虚可致肾虚;子盗母气,可致脾虚;如前所述,肺病可累及于心,心肾之阳气又常相互影响。
, 百拇医药
    (3) 产生多种病理产物 常见的痰浊,水饮及瘀血等。痰浊的产生责之于脾不能运化,肺不能布津;水饮的产生责之肺脾肾功能失调;瘀血的形成则与肺气不利致血行不畅,心肾阳虚致血行无力,痰浊水饮等阻塞气道所致。

    三、诊断

    1. 以呼吸困难,喘促气短,甚则张口抬肩,鼻冀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 从病史来看,多有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咳嗽、哮病、心悸、肺痨等病史。

    3. PE:两肺常可闻及干湿罗音或哮鸣音。

    4. 检查:WBC增高,胸透或胸片异常,EKG异常等。

, http://www.100md.com     四、鉴别诊断

    1. 与哮病相鉴别

    喘指气息言,为呼吸困难,是一个症状。哮指声响言,为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为一种发作性的疾病。

    二者的联系在于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

    2. 与气短相鉴别

    区别:二者同为呼吸异常,但气短即少气,呼吸微弱而喘促,或短气不足以息,无张口抬肩,似喘而无声,尚可平卧,且但卧为快。

    联系:气短往往是喘证之渐。,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C > 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