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学2
编号:10412295
腹痛
http://www.100md.com 《中医内科学2》
     一、概述

    1.概念

    腹痛是因多种原因导致脏腑气机不利或经脉失养,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历史沿革

    《内经》已提出寒邪、热邪客于肠胃可引起腹痛,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并提出腹痛的发生与脾胃大小肠膀胱等脏腑有关。仲景对腹痛已有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在诊法上提出:“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并在辨证治疗、拟方用药方面,开创了治疗腹痛之先河。

    3.范围

    腹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本节主要讨论内科腹痛,外科、妇科所致的腹痛不包括在内,另外,痢疾、霍乱、积聚、鼓胀、虫证等内科疾病出现的腹痛症状,可参考有关章节。现代医学急慢性肠炎、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激惹综合征、消化不良性腹痛、急慢性胰腺炎、肠粘连等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者,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 百拇医药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感时邪 六淫之邪,侵入腹中,均可引起腹痛,其中以寒暑湿热之邪最为常见。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伤于暑热,或寒邪不解,郁而化热,或湿热内蕴,壅阻气机,传导失职,腑气不通而发生腹痛。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食滞不化,致饮食停滞;或恣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酿生湿热,蕴蓄肠胃;或误食馊腐,饮食不洁,损伤脾胃;或过食生冷,寒湿内停等,既可使寒湿、湿热、食积等阻滞胃肠气机,又可损伤脾胃,致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

    3.情志失调 抑郁恼怒,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滞而痛;或忧思伤脾,或肝郁克脾,肝脾不和,气机不利,腑气通降不顺而发腹痛。气滞日久,血行不畅,气滞血瘀则发生腹痛。

    4.跌扑手术 跌扑损伤,络脉瘀阻,或腹部手术,脉络受损,均可形成腹中瘀血,瘀血内停,阻滞气血,不通则痛。
, http://www.100md.com
    5.阳气素虚 素体脾阳不振,或过服寒凉,损伤脾阳,寒湿内停,渐致脾阳衰惫,气血生化无源,不能温养脏腑,而致腹痛;久病累及肾阳,肾阳不足,脏腑失于温煦,经脉失于温养则腹痛。

    总之,腹痛的成因,不外寒、热、虚、实、气、血等几方面,各因之间常相互联系,或相兼为病,并可发生相互转化。

    (二)病机

    1.基本病机 腹痛的病机,仍不离“不通则痛”,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以及跌仆手术等原因,皆可导致脏腑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实证腹痛;气血不足,阳气虚弱,则脏腑经脉失于温养,气血运行无力而成虚证腹痛。

    2.病位 腹内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所以外邪侵袭,内有所伤,引起脏腑气机不利,邪气阻滞腹中,经脉运行不畅,或脏腑经脉失养等,均可引起腹痛。
, http://www.100md.com
    3.病理性质 腹痛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别,实者为邪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虚者为阳气虚弱,脏腑经脉失于温养引起。

    4.病机转化 一是寒热转化,如寒邪客久,可郁而化热,致郁热内结;二是气血转化,气滞作痛,日久则血行不畅,可成瘀血内阻;三是虚实转化,实证日久,失治误治,损伤正气,可转为虚证。在病机转化过程中,可见寒热并见,虚实夹杂,气滞血瘀之证。

    三、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其疼痛性质各异,但一般不甚剧烈。起病多缓慢,其痛发或加剧常与饮食、情志、外伤、受凉等因家有关。腹部按之柔软,压痛较轻,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2.辅助检查 腹部x线、B超检查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排除外科、妇科疾病所致腹痛以及其他内科病证中出现的腹痛症状。
, 百拇医药
    四、鉴别诊断

    1.胃痛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烧心、反酸等胃病症状,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多伴有便秘、泄泻等肠病症状,当两症同时出现时,须根据主症与兼症加以辨明。

    2.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 许多内科疾病有腹痛的表现,但均以其本病特征为主,此时的腹痛只是该病的伴见症状之一。如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霍乱之腹痛,伴有吐泻交作;积聚之腹痛,伴见腹中包块;鼓胀之腹痛,以腹部胀大如鼓为特点等等。而腹痛病证,当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当然,有些腹部病证常以腹痛为初起见症,应特别注意。

    3.外科腹痛 内科腹痛常疼痛不剧,腹部柔软,压痛不明显, 痛无定处,一般无发热,或先发热后腹痛;外科腹痛多先腹痛后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伴有肌紧张及反跳痛。当出现外科腹痛征象时,应及时确诊。
, 百拇医药
    另外,女性患者应与妇科腹痛相鉴别,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性质 应首先辨明寒热虚实,在气在血。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者,为寒痛;腹痛急迫,痛处灼热,时轻时重,腹胀便秘,得凉痛减,痛在脐腹者,为热痛;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撑作痛,得嗳气矢气则胀痛减轻者,为气滞腹痛;腹部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者,为血瘀腹痛;脘腹胀满,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者,为食滞作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而有形,痛势不减,得食则甚者,为实痛;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而痛增者,为虚痛。

    2.辨急缓 突然发病,腹痛较剧,伴随症状明显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或跌扑损伤等,属急性腹痛;发病缓慢,病程迁延,腹痛绵绵,痛势不甚;多由内伤情志,脏腑虚弱,气血不足,属慢性腹痛。
, http://www.100md.com
    3.辨部位 由于脏腑经络的分布部位、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不同,因此不同脏腑病变导致的腹痛各有特点。大腹疼痛,多为脾胃、大小肠受病;脐腹疼痛,多为虫积;胁腹、少腹疼痛,多为厥阴肝经受病;小腹疼痛,多为膀胱病变。

    (二)治疗原则

    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治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通之,瘀者散之,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但腹痛以“不通则痛”为常理,且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所以在审因论治基础上,结合通法,使病因得除,腑气得通,则腹痛自止。但通法并非单纯泻下,应在辨明寒热虚实而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辅以理气通导之品,标本兼治。

    注意不可过用香燥理气之品,应中病即止;因久病入络,故对于缠绵不愈的腹痛,应加入辛润活血之剂,尤为必要。

    (三)分型论治
, 百拇医药
    1寒邪内阻

    [症状]腹痛急起,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痛甚,恶寒身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自可。苔白腻。脉沉紧。

    [证候分析]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邪入侵,经脉气血凝滞不通,故腹痛暴急,得温则寒散而痛减,遇冷则寒凝而痛甚。如中阳未伤,运化正常,则大便自可;若中阳不足,运化不健,则大便溏薄。口和不渴,是里无热之象。小便清利,舌苔白,脉沉紧,为里寒之征。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九合正气天香散。

    方中高良姜、干姜、紫苏温中散寒,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加减:

    1)若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为寒气上逆,用附子粳米汤温中降逆。
, 百拇医药
    2)若腹中冷痛,身体疼痛,内外皆寒者,用乌头桂枝汤温里散寒。

    3)若少腹拘急冷痛,寒滞肝脉者,用暖肝煎暖肝散寒。

    4)若腹痛拘急,大便不通,寒实积聚者,用大黄附子汤以泻寒积。

    另外也可辨证选用附子理中丸、乌梅丸、温脾汤等。

    2.湿热壅滞

    [症状]腹部胀痛,痞满拒按,胸闷不舒,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身热自汗,小便短赤。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故腹痛拒按,胀满不舒。湿热之邪耗伤津液,胃肠传导功能失常,故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热迫津液外泄,故自汗。尿赤,苔黄,脉数均为实热之象。
, 百拇医药
    [治法]通腑泄热。

    [方药]大承气汤。

    方中大黄苦寒泄热,攻下燥屎;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破结;厚朴、枳实破气导滞,消痞除满。

    加减:

    1)若燥结不甚,湿热较重,大便不爽者,可去芒硝,加栀子、黄芩、黄柏。

    2)若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大便秘结者,可用大柴胡汤。

    3)若小腹右侧疼痛,为肠痈者,可用大黄牡丹皮汤。

    另外还可辨证选用厚朴三物汤、枳实导滞丸等。

    3.中虚脏寒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 百拇医药
    [证候分析]脾阳虚弱,脏腑失于温养,故腹痛绵绵。病属正虚,而非邪实,故时作时止。遇热得食或休息,则助正以胜邪,故腹痛稍减。遇冷逢饥或劳累,则伤正以助邪,故腹痛更甚。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故见胃纳不佳,大便溏薄。中阳不足,卫阳不固,故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等证。舌淡苔白,脉象沉细,皆为虚寒之象。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

    方中桂枝、饴糖、生姜、大枣温中补虚,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加减:

    1)尚可加黄芪、茯苓、人参、白术等助益气健脾之力,加吴茱萸、干姜、川椒、乌药等助散寒理气之功。

    2)若腹中大寒痛,呕吐肢冷,可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
, 百拇医药
    3)若腹痛下痢,脉微肢冷,脾肾阳虚者,可用附子理中汤。

    4)若大肠虚寒,积冷便秘者,可用温脾汤。

    5)若中气大虚,少气懒言,可用补中益气汤。

    还可辨证选用当归四逆汤、黄芪建中汤等。

    4.饮食停滞

    [症状]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粪便奇臭,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证候分析]宿食停滞肠胃,属有形之邪,故脘腹胀满疼痛而拒按。宿食不化,浊气上逆,故恶食而嗳腐吞酸。食滞中阻,升降失司,运化无权,故腹痛而泻,食浊下行,故粪便奇臭。泻则积食减轻,故泻后痛减。宿食内结,郁而化热,燥屎内结,致腑气不行,故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实,均属食积之征。
, 百拇医药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

    方中大黄、枳实、神曲消食导滞,黄芩、黄连、泽泻清热化湿,白术、茯苓健脾和胃。

    加减:

    1)尚可加木香、莱菔子、槟榔以助消食理气之力。

    2)若食滞较轻,脘腹满闷者,可用保和丸消食化滞。

    5.气机郁滞

    [症状]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痛引少腹,时聚时散,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痛剧。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气机郁滞不通,故脘腹胀满疼痛。气属无形,走窜不定,故疼痛攻窜而无定处,或攻窜两胁,或痛引少腹。嗳气或矢气后,则气机稍得疏通,故胀痛酌减。遇恼怒则气郁更甚,故胀痛加剧。苔薄白,弦脉为肝气不舒之候。
, http://www.100md.com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理气,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川芎行气活血。

    加减:

    1)若气滞较重,胁肋胀痛者,加川楝子、郁金。

    2)若痛引少腹睾丸者,加橘核、荔枝核、川楝子。

    3)若腹痛肠鸣,气滞腹泻者,可用痛泻要方。

    4)若少腹绞痛,阴囊寒疝者,可用天台乌药散。

    6.瘀血阻滞

    [症状]少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甚则见便血、尿血等,经久不愈。舌质紫暗。脉细涩。
, http://www.100md.com
    [证候分析]日久由气滞而导滞血瘀,或跌仆手术而导致瘀血内停,因血属有形,阻滞脉络,故腹痛较剧,或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故便血、尿血。舌质紫暗,脉细涩,均为瘀血内停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小茴香、肉桂、干姜温经止痛。

    加减:

    1)若腹部术后作痛,可加泽兰、红花。

    2)若跌仆损伤作痛,可加丹参、王不留行,或吞服三七粉、云南白药。

    3)若下焦蓄血,大便色黑,可用桃核承气汤。
, http://www.100md.com
    4)若胁下积块,疼痛拒按,可用膈下逐瘀汤。

    六、预防与调护

    患者需注意饮食,寒痛者勿过食生冷,虚痛者宜进食易消化食物,热痛者忌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食积者注意节制饮食,忌暴饮暴食;寒痛者要注意保温;气滞者要保持心情舒畅。

    附录:

    1.病案举例

    1.陈××,女,51岁。初诊:1984年11月23日。诉今年7月13日突然发生上腹部疼痛,经当地医院尿检,淀粉酶明显增高,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收住院治疗。住院十余日,未愈出院。当时发现白血球下降,继续在门诊观察治疗。因多次检查血、尿淀粉酶未下降,故来福州诊治。症见左侧腹部胀痛,纳食不甘,二便正常,面色不华,声音低微,脉沉细,舌淡苔薄白。尿淀粉酶2250u/ml。辨证属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治以益气健脾,加强运化。处方:麦谷芽各30g党参15g淮山药15g茯苓10g陈皮6g甘草5g。三剂。
, 百拇医药
    二诊:12月1日。药后精神好转,腹痛消失,纳食增进,尿淀粉酶降至570u/ml。继以原方调治,前后服药二十余剂,临床症状消失,携方返里,继续调治。

    [按语]本例以麦芽、谷芽为主药,性皆甘平无毒,是“五谷为养”的上品,且又孕育蓬勃生发之机,可以借二芽生发之气,合党参、薯蓣、黄芩、甘草、陈皮鼓动人体之胃气,达到健运和生化的目的。可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大肠的传导功能,从而治愈本病。(董建华.中医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北京出版社,1990:528~529)

    2.谢××,女,58岁。初诊:1978年3月20日。主诉:患者于1972年行“胆襄切除术”,术后腹部经常阵发性绞痛,痛甚则大汗淋漓,曾多次住省立某医院治疗,诊断为“术后肠粘连”。此次进油腻食物后,腹部绞痛难忍,伴轻度畏冷发热,经省×医院给庆大霉素8万单位,2次/日,肌注,以及阿托品解痉止痛等处理,寒热已瘥,疼痛亦得缓解。但近一周来腹痛再次加剧,因多次使用西药未能根治,而求诊于中医。诊查:腹部疼痛如绞,痛处固定,气胀不舒,得矢气稍减,口苦咽干,不欲饮水,纳呆寐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屈膝顶胸,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右上腹部见手术疤痕约8厘米,腹软,脐周偏右压痛明显。舌质红,苔根厚浊而燥,边有瘀斑,脉弦缓。辨证为素体湿热内蕴,困阻气机,肝胆疏泄失常,气血为之瘀滞。治法:疏肝利胆,理气活血,缓急止痛。红藤四逆散加味治之。处方:红藤15g皂刺5g枳壳5g.柴胡5g赤自芍各9g木香5g枯芩9g茵陈9g甘草3g分化硝(分冲)9g。六剂。
, 百拇医药
    二诊:3月26日。服上方药六剂后,大便畅行,腹痛已除,唯心窝部胀甚,嗳气矢气则舒,纳呆,舌脉同前。药切病机,仍守原方,加苏梗5g,以宽中理气。三剂。

    药后未再复诊,后因它病求医,询得三剂尽后,诸症悉除。

    [按语]余自拟红藤四逆敬治疗肠粘连,疗效尚属满意。其组方以红藤为主药,活血止痛,皂刺助红藤之力,四逆散、木香疏肝理气,枯芩中空像胆取其清热解毒,消除炎症。诸药合用具有疏肝利胆、理气活血的功用。本例患者湿热为患,则针对病因加入茵陈、芒硝通幽利胆之品,取其腑以通为顺,仅服药九剂病愈,随访一年七个月未再复发(董建华.中医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北京出版社,1990,548-549)。

    2.研究进展

    王氏以疏通法为主治疗急性腹痛202例,各例均有腹部剧烈疼痛,其中右上腹痛78例,中上腹痛65例,左上腹痛45例,右下腹痛3例,左下腹痛5例,脐周痛6例。西医诊断:急性胆囊炎25例,胆石症11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58例,急性胰腺炎56例,急性胆管炎15例;胆道蛔虫症16例,肠梗阻5例,肾结石5例,肠蛔虫症7例,急性胃炎4例。中医辨证属里热实证,拟以疏肝理气,清热通下法治之,基本方组成:细柴胡、黄芩、生山栀、川朴、生枳实、青陈皮、郁金、生大黄(后下)。服药后多数在3天内腹痛缓解,少部分在1周左右缓解。其中有效178例,占88%;无效24例,占12%﹝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7):30﹞。
, 百拇医药
    唐氏对诊断明确的急性胰腺炎,用胆胰汤(由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加减而成,主要药物为茵陈、黄芩、银花、香附、川楝子、枳实、白芍、法夏、柴胡、大黄(后下)、黄连各6g,蒲公英15g,甘草3g)治疗7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在短期内症状消失,检验恢复正常,无一例手术治疗,住院时间最短者4天,全部治愈出院﹝湖南中医杂志1988;(5):19﹞。

    参考复习题:

    1.试述腹痛的病因病机。

    2.腹痛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鉴别要点是什么?

    3.腹痛如何辨寒热虚实,在气在血?

    4.腹痛与哪些脏腑经络有关,如何辨脏腑?

    5.腹痛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

    6.腹痛的常见证型有哪些?试述其主症、治法及方药。

    (张润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