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学2
编号:10412306
关格
http://www.100md.com 《中医内科学2》
     一、概述

    1.定义

    关格是指由于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利,浊邪内蕴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多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的晚期。

    关即指小便不通,格即格拒,呕不能食。临床二者既可合并出现,亦可以小便不利为主。不必悉具。

    根据关格的病理演变过程,关格一般分前躯阶段和本证阶段两个阶段。前躯阶段一般以水肿、淋证及癃闭等原发病的表现为主,在此基础上出现倦怠乏力,面色晦滞,头痛不寐,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舌质淡,体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细或细弱。本证阶段表现为恶心呕吐频作,甚则不能进食,口中秽臭,或有尿味,腹泻,或便秘,肌肤干燥,瘙痒不堪,或有尿霜析出,呼吸缓慢而深,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疼痛,牙宣,鼻衄,肌衄,呕血,便血,四肢搐搦,或抽搐,或狂躁不安,谵语昏睡,或神志昏迷,舌苔厚腻或黄腻而干燥,或花剥,脉沉细、细数或结代。
, http://www.100md.com
    2.历史沿革

    ⑴《内经》有关关格的论述

    如:《素问·六节脏象篇》说:“人迎与寸口脉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天地之精气,则死矣。”《灵枢·脉度篇》云:“阴气太盛,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阴气不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矣。”可见,内经所论关格,皆从脉象及阴阳而定,述及了关格之阴阳离决之候,其对预后方面的论述,与目前认识一致。

    ⑵《伤寒论》首次将关格作为一个疾病来认识,认为关格的主症是小便不通与呕吐,属于危重证候,后世所论关格多宗于此。

    ⑶隋代巢元方认为关格是指大小便不通,“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二便俱不通,谓之关格。”

    后世医家有偏于巢氏者,有偏于张氏者,有将二者合二为一者,也有的提出了一些其它观点,如张从正提出反胃、噎膈之证的后期出现的大小便不通,张璐认为关格是隔食和癃闭两证的混合证候等。总之,关格一证,虽有多种涵义,但以宗仲景者居多。本书所论关格,即以呕吐与小便不通为主证的病证。
, http://www.100md.com
    3.范围

    本节所论关格,主要指呕吐并见小便不通者,至于大便不通兼有呕吐,虽古亦称关格,但不在本节讨论之列。

    本节讨论之关格主要与现代医学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有关。

    二、病因病机

    关格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水肿、淋证等可能演化为关格的病证的病因病机,都是关格的病因病机,如外邪侵袭,饮食所伤,劳倦所伤,失治误治,情志所伤,阴液枯竭等,这些不同病因的作用,发展到脾肾阳衰,阳不化湿,使水浊内生,浊毒壅塞三焦而产生。因此,脾阳亏虚,肾阳衰微是关格之本,浊邪壅盛,三焦不利,累及心肺、脾胃、肝等脏腑,致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是关格之标。

    关格的基本病机为脾肾阴阳衰败,气化不利,浊毒内蕴。

, http://www.100md.com     本病病位主要在肾,与脾胃、肝、心、膀胱、三焦等密切相关,日久五脏六腑均可累及。

    病理性质总属标实本虚,本虚为脾肾亏虚,气血虚弱,心肝不足;标实为水湿浊毒潴留,泛溢全身,本虚与标实之间常常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本病病情深重,预后极差,病理演变多端,浊毒上犯,上逆干肺,故见气短不能续,喘咳;浊毒中阻,脾胃肠功能失调,故可见纳差,腹泻,或便秘;浊毒外溢肌肤,故见皮肤瘙痒;浊毒上蒙清窍,故见嗜睡。神昏;肾主骨,肾虚筋骨失养,故见腰痛或骨节疼痛;病及于肝,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引动肝风,故见头痛,眩晕,抽搐;病及于心,则见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疼痛;浊毒内盛,影响气血的化生,肾虚精不能生髓,髓不能生血,故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昏乏力;久病入络,故见瘀血之象,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气虚阳虚,失于固涩,或热迫血溢,则见吐血,便血,或肌衄。若治不及时,常可致内闭外脱,阴竭阳亡之候。

    三、诊断
, 百拇医药
    1.以呕吐、小便不通为主症。伴见概念及病机转化中所述的多种并发症,或伴见现代医学CRF的常见并发症。

    2.多数发病缓,病程长,多有水肿、淋证、癃闭、消渴等慢性疾病史。

    3.检查提示肾功能衰竭,B超、CT可见固缩肾,其它检查亦可见相应的病变。

    四、鉴别诊断

    1.癃闭 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不通为主症,一般无呕吐,亦无明显的水湿浊毒内停及脾肾亏虚之象,此与关格不同,但癃闭日久可转化为关格。

    2.走哺 以呕吐伴有大小便不通为主症的一类疾病,一般先有大便不通,多伴有腹痛,而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可以是胃内容物,痰涎、胆汁甚至粪便,最后出现小便不通,类似于关格,但其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位在肠,病理性质多属于实热证,以此不难鉴别。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肠梗阻等病证。
, 百拇医药
    3.反胃、噎膈、霍乱 以上三种疾病均可见呕吐,反胃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证,病机为胃中无火,为虚证。噎膈为气滞、血瘀、痰浊壅阻于食道,使食管狭窄或食管干涩而形成。霍乱是发病突然,吐泻并作的病证,三病亦可见小便不通,但反胃与噎膈系因水谷精微摄入不足,津液无以化生所致,或能通过其它途径及进地补充津液,则小便可恢复正常。霍乱之小便量少,系因吐泻过度伤津所致,吐泻停止后小便自然恢复。与关格之病史较长,小便不通常进行性加重,病机系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所致有本质的区别。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标本虚实

    辨本要辨明脾肾虚衰的不同,脾虚为主者,呕吐频作,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差,舌淡。偏于肾阳虚者,尿少或尿闭,亦可见小便清长,腰酸,肢冷,形寒,肢肿,舌体胖,边有齿痕。此外还有偏于血虚者。
, 百拇医药
    辨标要辨明水湿是属于湿浊还是湿热,有无瘀血,以及是以上逆为主,是以中格为主,还是以下关为主,根据标实的病理性质,脏腑病位,病情走势分别予以治疗。

    (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应辨明正虚的程度、性质,浊邪所在的部位及性质,攻补兼施。

    治本:宜健脾益肾,常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温补脾肾,滋补肝肾等法。

    治标:宜泄浊。分别采用和胃降浊、通腑泻浊,化痰祛浊、祛风通络、理气活血,平肝熄风、开窍醒神等法。

    注意事项:

    ⑴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故应重视脾胃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而饮食不节又是加重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饮食调摄及注重调理脾胃是至关重要的。
, 百拇医药
    ⑵肾为先天,治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伴血虚时,不能单纯依靠健脾生血,而应酌加温补肾阳之品,这也是肾生髓理论的具体运用。

    ⑶患者因呕吐不能进食服药时,可结合灌肠法。

    ⑷病至后期,五脏受累,病机复杂,病情危重,必要时须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分证论治

    1.脾肾亏虚,湿热内蕴

    症状:小便短少黄赤,面色晦滞,腰酸膝软,倦怠乏力,不思饮食,晨起恶心,偶有呕吐,头痛,夜寐不安,苔薄黄腻,脉细数或濡数。(舌苔既腻,则不可能干燥)

    治法:健脾益肾,清热化浊

    方药: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
, http://www.100md.com
    山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熟地 山萸肉、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苁蓉益肾固涩,半夏、陈皮化痰降逆和胃,枳实行气消痰而使痰气下,竹茹清热化痰和胃,黄连清热除烦。赤石脂偏于固涩,故在此减去。

    加减:⑴常加大黄、车前子、苡仁以清利湿热。

    ⑵脾气虚明显者,可酌加党参、黄芪、白术;脾阳虚明显者,加附子理中丸。

    ⑶若尿少或小便不通,可合滋肾通关丸(知母、黄柏、肉桂)、大腹皮、茯苓皮清下焦湿热,助膀胱气化。

    ⑷肾阳虚明显者,可合入济生肾气丸。可加入仙茅、仙灵脾、附子、肉桂、鹿角片,枸杞子等。

    ⑸湿热久羁伤阴者,可用猪苓汤清利湿热。

    ⑹兼出血者,加水牛角,生地、赤芍、三七凉血止血。气随血脱者,用独参汤。
, 百拇医药
    ⑺湿热下注者,加石韦、扁蓄清利湿热。

    2.脾肾阳虚,寒湿内蕴

    症状:小便不通,短少色清,面色晦滞,畏寒怕冷,下肢欠温,腹泄或大使稀溏,呕吐清水,苔白滑,脉沉细或濡细。

    治法: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方药: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方解:附子 干姜温阳散寒,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大黄泄浊,吴茱萸、干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加减:⑴嗜睡加菖蒲,远志,郁金。

    ⑵痰浊蒙闭心窍者,可用苏合香丸。

    ⑶脾虚者,常加入香砂六君子汤。
, http://www.100md.com
    ⑷气虚者,加黄芪。

    ⑸肾阳虚明显者,加入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⑹气血不足者,加八珍汤。

    ⑺兼血瘀者,加血府逐瘀汤。

    3.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症状:小便短少,呕恶频作,面部烘热,牙宣鼻衄,头晕头痛,目眩,手足搐搦,舌暗红,有裂纹,苔黄腻或焦黑而干,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平熄肝风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

    方解:熟地、山药、山萸肉滋补肝肾,泽泻泻水浊,丹皮泻肝浊,茯苓渗湿健脾,羚羊角、钩藤凉肝熄风止痉,桑叶、菊花清利头目面而熄风,白芍、生地养阴柔肝,与甘草相合酸甘化阴,贝母、竹茹清热化痰。常加牛膝、车前子以补肾利水。
, 百拇医药
    加减:

    ⑴偏于肝阴虚者,加一贯煎。

    ⑵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者,根据热盛、风动、阴虚的程度,可酌情选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羚羊钩藤汤或大定风珠等。

    ⑶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清热降浊。

    4.肾病及心,邪陷心包

    症状:小便短少,甚则无尿,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疼痛,神识昏蒙,循衣摸床,或神昏谵语,恶心呕吐,面白唇暗,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豁痰降浊,辛温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方解:涤痰汤豁浊化痰,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 http://www.100md.com
    加减:

    涤痰汤豁痰化浊;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神志昏迷者,可用鼻饲。

    ⑴若狂躁痉厥,可改服紫雪丹。昏迷者,加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⑵若症见汗多、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舌质谈、脉细微,为阳虚欲脱,急宜回阳固脱,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

    ⑶若汗多、面色潮红、口干、舌质红、脉细数,为阴液耗竭,应益气敛阴,重用生脉散或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救治。

    ⑷喘满者,加葶苈子、大黄泻肺平喘。

    ⑸热毒炽盛,入营入血者,用清瘟败毒饮。

    六、其他疗法

    关格病尚可应用灌肠疗法,常用的灌肠方有:
, 百拇医药
    1.降浊灌肠方:生大黄、生牡蛎、六月雪各30g,浓煎120m1,高位保留灌肠,约2~3小时后,应用300~500mI清水清洁灌肠,每日1次,连续10日为1个疗程。休息5日后,可继续下1个疗程。也有辨证选用大黄、公英、牡蛎各30g用于热证,大黄、附子、牡蛎各30g浓煎用于寒证。

    2.降氮汤:大黄30g,桂枝30g,煎成200m1,保留灌肠。

    七、转归预后

    关格的前期阶段,经过积极的治疗,预后较好,可长期带病生存。而延至后期,病情危重,预后较差,最终可导致内闭外脱,阴竭阳亡。临证应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抢救,必要时配合血液透析等替代疗法。

    八、预防与调摄

    1.积极治疗水肿、淋证、癃闭、消渴等疾病是预防关格发生的关键。

    2.在调摄方面,一般以低盐饮食为主,注意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尽可能选取能为人体充分利用的优质蛋白质,如牛奶、蛋清;适当增加糖的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

    3.保证蔬菜、水果的摄入,但要注意其中所含成分对本病的影响,尤其是后期阴阳失衡较严重时,尤当注意,不可一次进食太多。

    4.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