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医医案研究
编号:10412386
头痛
http://www.100md.com 大医精诚
     头 痛

    例一 若××,忽病头痛,干呕,服吴茱萸汤,痛益甚,眠则稍轻,坐则满头剧痛,咳嗽引腹中痛,按之则益不可忍,身无热,脉微弱,但恶习见火光,口中燥,不类阳明腑实证状.盖病不专系肠中,而所重在脑,此张隐庵所谓阳明悍热之气上循入脑之证也。.....及其身无热、脉微弱之时而急下之,所谓釜底抽薪也。若身有大热,脉大而实,然后论治,晚矣。

    生川军8克 芒硝9克 枳实12克 厚朴3克

    服本方后约三小时即下,所下非燥矢,盖水浊也,而恙乃悉除,不须再诊。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例二 金××,女,63岁,住院号:74/4721,初诊日期:1974年2月17日。

    头痛反复发作史历二年余,昨起突然头痛如劈,颈项板滞,不能转侧,伴呕吐二次,口干尿频量少,脉弦小,舌光红。
, http://www.100md.com
    辩证:年逾花甲,肝阴已亏,肝阳上扰巅顶则痛,症情沉重。(西医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法:平杯潜阳,滋阴熄风,以观动静。

    方药:

    羚羊粉0.6克(分吞) 生石决30克(先煎) 生地18克 地龙9克 炒白芍18克 炙甘草3克 鲜竹茹9克 炒黄芩9克 钩藤12克 炒丹皮9克 广郁金9克 2剂

    2月19日(二诊):头部剧痛得减,呕吐亦止,左目模糊,颈项板滞,身热口渴,大便不畅,小溲不爽,次数减少,舌红绛而干,脉弦小数。风阳化火,伤阴劫津,症势仍属重笃,再拟育阴镇潜,三甲复脉汤加减。

    羚羊粉0.6克(分吞) 生牡蛎30克(先煎) 生龟板15克(先煎) 生鳖甲15克(先煎) 鲜生地3Q克 鲜沙参30克 鲜铁皮石斛30克(先煎) 阿胶9克(烊冲) 生白芍12克 生石决30克 麻仁15克(打) 西洋参6克另煎代茶 另:鲜竹沥1支
, 百拇医药
    2月20日(三诊):头痛较昨日减轻,腑气已通,尿滞亦爽,身热略减,颈项板滞,左目红赤,舌光干绛,尖边紫,脉弦细数。阴伤络损,营血两燔,,血热挟瘀,拟凉血化瘀,育阴潜阳熄风,三甲复脉场合犀角地黄汤出入。

    羚羊份0.9克(分吞) 水牛角30克(先煎) 生地15克 赤白芍各9克 丹皮9克 丹参9克 龟板15克(先煎) 鳖甲15克(先煎) 牡蛎30克(先煎) 阿胶9克(烊化) 麻仁

    9克 炙草3克

    后虽续诊数次,均以本方进退,未予更张,共服7剂,头痛渐平,身热退清,舌红较润,风阳得以潜熄,津液亦得恢复,终入坦途。

    (《张伯臾医案》)

    例三 徐××,男,30岁, 初诊日期:1971年4月25日。
, 百拇医药
    头痛偏左已一年,发作时痛甚剧(脑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兼有重压感。血压有时偏高。平时多用脑力,夜寐较短,病久不愈,此次连续作痛,已有月余(取西药可暂时缓解)。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辩证:肝阳扰动,络有宿阏。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药:

    天麻4.5克 石决明30克 钩藤15克 赤白芍各9克 蔓荆子12克 桑叶9克 菊花9克 桃仁9克 全蝎粉1.5克(吞服,另装胶囊) 7剂。

    头痛剧烈时,另吞羚羊角粉0.9克。

    5月2日(二诊):头痛大减,全蝎改用1.5克,加北沙参15克,共服14剂。

    5月16日(三诊):头痛已少发作,痛时亦较轻微,但精神较差,饮食如常,睡眠有时不安,舌质红,脉弦。肝阳渐平。气阴未复,再与清养气阴,平肝潜阳之法,以防复发。
, 百拇医药
    北沙参12克 赤白芍9克 石决明12克 钩藤12克 麦冬9克 菊花9克 桃仁9克 鸡血藤12克 夜交藤30克

    为了防止发作,嘱于停药后常服菊花、麦冬、北沙参各9克,煎汤次之,以巩固疗效。

    (《黄文东医案》)

    例四 周 ××,女, 45岁。

    头部冷痛10余年,终年戴皮帽.还需以帛裹之,寒冬尤甚,四肢不温,间见足肿,夜间尿多。爰因产后感受风寒,当时失治,尔后虽常服药,终难获愈。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辨证:产后气血虚弱,饥寒入髓海所致。

    治法:温阳散寒,补益气血。

    方药:
, 百拇医药
    黄芪18克 当归12克 肉桂6克 附片15克 天麻10克 藁本6克 荷叶15克

    上方服15剂后,头部冷痛已好转,数年皮帽裹帛已除,诸证悉减,寒凝已散,气血未复,仍宜益气养血,方药如下:

    黄芪15克 白术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西党15克 当归10克 陈皮6克 炙草5克 川穹5克 北辛3克

    连服10剂而获痊愈。

    (《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廖仲颐医案)

    例五 ×××夫人, 41岁。印尼人。

    婚后已20年,初次妊娠为左侧宫外孕,手术治疗后,始终未能受孕,经检查诊为手术后左侧输卵管阻塞,月经来潮时左侧头面作痛,两乳发胀,此等症状已有多年,经治不愈。平时白带不多,舌正常,脉弦细有力,尺脉带涩象,眼睑下晦暗。
, 百拇医药
    辨证:肝郁气滞夹热。

    治法:调肝解郁。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3克 白芍6克 茯苓6克 甘草1.5克 当归6克 白术4.5克 生姜3克 丹皮4.5克 黑栀子6克 青皮3克 薄荷1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 萸连3克 香附6克

    服上方6剂,此后经期无头痛,经血亦畅,量中等,除左脉稍滑大外,无其它异常,嘱照此方,于下次来潮前再服3剂,以巩固后效。

    (《岳美中医案集》)

    例六 黄××,男,45岁。

    先患太阳头痛,渐至全部头痛,凡祛风散寒温补之剂,无不尝试,历医十余人,经时五、六岁,病仍依然,遂置不问。近来上午头觉隐隐微痛,午后则痛如锥如刺,经脉突起,热敷可少安,然无如之何。……诊脉弦涩,而证状则如昔。本病午后痛剧,晚尤剧热敷则略减,是血虚挟瘀之证。盖头为诸阳之之会,贼风久客,瘀塞经隧,与气相搏,遏而为痛,即古人病久入络之义。所以前投温补凉泻之药,皆非所宜,而祛陈寒疏经络实为要着。初用金匮桂芬丸以治之,数剂亦不效。乃思及王清任善于治血者,方多奇中,因改用通窍活血汤:
, http://www.100md.com
    川穹4.5克 桃仁、红花各6克 赤芍9克 老葱六根 生姜3片 大枣3枚 麝香0.15克(后冲)加归尾、牛膝各9克

    连服3剂,头痛顿减,是瘀血化行,已著微效。前方赓进2剂,痛遂全止。如是知风邪之首犯头经,若不及时宣发,则经络瘀闭,又非疏解温通所能已,故今以祛瘀疏络获效。然病无定型,治当随证而变,若拘拘一格,陋突!

    (赵守真《治验回忆录》)

    【评按】 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清阳和气血等精华,均上会于此。六淫外袭上犯巅顶可致头痛,内伤诸疾或亦可致。本组类案均系以头痛为主证,且多以此为久苦者。例一为阳明头痛,阳明证头痛,其始在阙上,甚则满头皆痛。满头剧痛,其病多在于脑。此案现其证,身虽无热,但坐则满头痛甚,咳引腹痛拒按;脉虽微弱,但恶习见火光,口中燥,即所谓阳明悍热之气上循入脑为害。方用承气辈一下而愈,则说明其病本在胃腑肠腔,曹氏辩证之细腻用方之胆识,颇堪临床借鉴。例二证属肝阳头痛,兼见风阳化火,劫阴伤津,营血两燔,故先用羚角钩藤汤平熄风阳鸱张之势,继以三甲复脉、犀角地黄,以及大剂养阴之品,育阴潜镇,凉血化瘀。例三系因烦劳过度而致肝阳上升,即《内经》所谓“阳气者,烦劳则张”,因其兼见血瘀,故于平肝潜阳之中加入洛血化瘀之品,使方治更为熨贴。例四为阳虚头痛,爰因产后感受风寒,由于产后气血虚弱,风寒直入髓海,当时失于治疗,日久寒凝血滞,阳气被遏,以致头部冷痛,故于温阳散寒之中兼补气血,方能奏效。例五证属肝郁气滞夹热,多年经治不俞,方用丹栀逍遥舒肝解郁,甚为合拍。例六为血瘀头痛,证属血虚挟瘀,屡用温补凉泻皆非所宜,妙用通窍活血之品,则药到病病除,颇堪令人玩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