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医医案研究
编号:10412178
疔疮
http://www.100md.com 大医精诚
     疔 疮

    例一 王××, 男,62岁。门诊号:480388,初诊日期;1972年4月3日。

    右手肿胀疼痛两周。患者于两周前因玻璃刺入右手中指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手掌麻木,发烧38℃。经注射链霉素、卡那霉素,口服土霉素及中药,发热稍退,但手掌手背肿胀逐渐明显,手指不能弯曲,肿势逐渐向上蔓延至手腕以上,疼痛难忍,右前臂麻木,恶心,食欲不振,自感手部骨痛,每日晚仍发烧至39℃以上。

    检查:右侧手掌及手背部肿胀明显,皮色微红,按之较硬且痛,稍有波动感,腋淋巴结可扪及、有触痛,白细胞计数14,200/立方毫米,上午体温37.9℃,晚上最高体温39℃以上。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腻。

    辩证:毒热壅滞,经络阻隔(托盘疔)。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 http://www.100md.com
    方药:

    金银花30克 公英30克 地丁30克 黄芩15克 赤芍9克 归尾9克 姜黄9克 白芷9克 佩兰9克 鸡血藤30克 藿香9克 酒军9克

    4月26日:按上方加减治疗,手掌及手背肿胀基本消失,体温一直正常,中指仍肿胀,右上肢发麻仍未解,舌苔黄腻,脉沉,纳差,口苦,烧心,大便干、二三日一行,尿黄。进一步分析其病情,系因湿热与毒热交炽阻隔经络,缠绵日久。拟以活血通络。清热利湿为法。

    归尾12克 赤芍9克 桃仁9充 红花9克 白芷9克 公英12克 泽泻9克 藿香9克 泽兰9克 姜黄9克

    按上方加减继服,5月19日复查时肿胀已消,嘱加强手部功能锻炼。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例二 钟××,男,18岁。
, 百拇医药
    下颌部生疮3天。3天前下颌部发一小疹,翌日即灼热而痛,日渐扩大,疼痛发硬,影响咀嚼,伴有恶寒发热,食欲减退。曾用西药未愈。局部5×4厘米硬肿浸润,有数个脓头已破,流脓不多。舌质红,薄黄苔,脉弦数。

    辨证:疔疮散毒。

    治法: 清热解毒。

    方药:

    银花 丹皮 生地 白芷 紫花地丁 栀子 蒲公英 连翘 黄芩

    另服紫雪丹,每日三次,每次1.5克。

    外敷拔毒膏于疮顶,疮周厚围六合丹。两天后肿硬渐消,化脓溃破,继用清热解毒之剂内服,当脓排尽,乃用化腐生肌药方治之,共治二十夭痊愈。

    附方:(1)拔毒膏:蓖麻子肉93克 上松香(研)、银朱(研)、轻粉(研)、樟脑(研)各15克,冰片(研)6克。制法略。
, http://www.100md.com
    (2)六合丹:大黄、黄柏各93克 薄荷叶、乌梅肉各46克 白芷18克 亮煤炭55克 面粉155克。制法略。

    (吴介诚《疮疡经验录》)

    例三 汪××,男,38岁。

    有口角生疮5天,面部发肿加重3天入院。5天前右上口角生一个疮,用手抓破,次日面部肿痛,畏寒发热,近3天肿痛加剧,不能张口进食,四天来大便未解,小便黄短,曾外敷草药未效。体温39℃,白细胞11,200/立方毫米,血片脓培养均为“金葡”生长,胸透:右胸腔大量积液。诊为败血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因呼吸困难而作气管切开。

    中医以清热解毒、凉血养阴为治则。方药:

    银花 连翘 蒲公英 紫花地丁 赤芍 野菊花 生地 丹皮 鲜芦根 石斛 花粉 乳香 大黄 甘草
, 百拇医药
    另服紫雪丹,每天6次,每次1.5克。

    疮面用拨毒膏外敷,四周用六合丹围敷。3天后体温降至37℃左右,血培养阴转 大便仍燥结,脉数有力,精神好转。上方去野菊花、鲜芦根、花粉、乳香,加败酱草、川贝母、栝蒌壳,紫雪丹改为每天服4次,每次1.5克。住院第8天,体温正常,治以清热解毒豁痰法。

    方药:

    银花 连翘 黄芩 黄连 紫花地丁 栝蒌壳 浙贝 桔梗 花粉 甘草

    局部处理同前,情况更趋好转,停服紫雪丹。住院18天患部疮口干净,停外用药。住院20天拔除气管切开插管,35天痊愈出院。

    (吴介诚《疮疡经验录》)

    例四 夏××,男,22岁。
, http://www.100md.com
    五天前右唇生一疖,挤压后高烧。诊断:唇痈、败血症,血培养证实。用大剂抗菌素、支持疗法、物理疗法,仍未效,转入昏迷,腋下体温40℃以上。中医会诊;面颊皆肿,壮热神昏,口噤不语,两手握固,目赤,上唇腐烂出血。

    辨证;疔毒走黄,毒陷心包。

    治法:清热解毒,芳香开窍。

    方药:

    紫花地丁60克 带心连翘15克 金银花30克 生甘草10克 川贝(去心)10克 丹皮6克 赤芍1O克 黑山栀10克 钩藤(后下)10克 用水煎,冲入菊叶汁一杯,并调下紫雪丹3克,犀黄0.6克 鼻饲给药。

    外治:疮头掺黄升丹,贴黄连膏, 焮肿处用金黄散外敷,两委中穴放血。

    二诊:昨进药,次日下午体温37℃,神志较清,能讲一句话,治法原意扩充,药用:
, http://www.100md.com
    安宫牛黄丸2粒(研) 西黄1克(研) 犀角粉1克 分3次鼻饲,5小时一次。汤药:

    鲜生地30克 丹皮10克 赤芍10克 银花30克 地丁30克 天竺黄10克 川贝10克 带子青蒿10克 甘菊花10克 草河车10克 鲜竹叶307克 黛灯芯3扎 鲜菊叶汁一杯(冲)

    煎汤鼻饲,上唇腐烂用珠黄散和蜜调敷,其余外用药仍按原法。

    三诊:中西医治疗两天,体温、脉搏正常,神志清楚,壮热告退。目衄既止,唇内腐烂亦定,面目颈肿十去八九,口尚干渴,脉数未静,舌红苔黄,余邪未净,改用下方:

    银花藤30克 紫花地丁30克 连翘10克 甘菊10克生甘草3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黑山栀10克 黄芩10克 鲜生地30克 鲜野菊叶汁一杯 上犀黄0.3克

    会诊后5日,血培养(-),第9日局部红肿基本消退,一般情况良好,能下床活动,以后单用西药调理一月左右出院。
, http://www.100md.com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评按】 疔疮以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状而命名。多由感染风邪火毒所致。《内经》并指出“膏梁之变”是疔疮的发病因素之一。根据其发于体表的不同部位,名目纷繁。疔疮发病急、变化快,初起如粟状,继则焮红发热,肿势渐增,疼痛剧烈,甚者疔毒走黄。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大法。

    例一名“托盘疔”,即“掌心毒”之“未老白头,木痛而痒者”(见清·邹五峰《外科真诠》)。赵氏用五味消毒饮之银花、公英、地丁,配合黄芩、赤芍、酒军以清热解毒;苦参、六一散、桑枝、鸡血藤以除湿通络。后参入活血、透脓、化湿等品,心思灵巧,方具新意。例二为下颌部疔疮,其治亦重在清热解毒,配合紫雪者,防毒热内陷心包;“拔毒膏”为吴氏自订经验方,适应于一切痈疔、火毒、恶疮初期脓未成或脓液不易排出者,功能托毒排脓;六合丹为吴氏师传秘方,治痈、疖、疔毒以及一切疮疡阳证,功能清解、敛毒。例三、例四属疔毒走黄、败血症,症势凶险,按其疔毒所生部位,二例均名锁口疔。例三除疔毒走黄、败血症外,并有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困难,故采取中西医结合救治,疏方为五味消毒饮加减方,配合紫雪丹及局部外用药大致与例二同,而在主辅药的配合应用方面,则根据具体症情的不同,各有特色。例四高热昏迷,毒陷心包。治以清热解毒、清心开窍为大法,配合外敷、针刺,发挥综合疗能,其效益彰。按例四之治,解毒尤重于清热,许氏于疔毒内陷心包,吸取温热病中“温邪逆传心包”治法,治疗方药中用紫雪、安宫牛黄丸,此为“异病同治”,是祖国医学学术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疔毒走黄之治,清·赵濂《医门补要》主张用五味消毒饮加没药、牡蛎粉、牛子、皂角刺、僵蚕、草河车诸味,另加绿豆(约30克)包煎为引。我们过去在临床上亦曾试用(一天服两剂,每隔4小时服一次),对于早期患者确有良效;特别是对一些青、链霉素过敏或无效的病例,不妨试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