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学2
编号:10412299
泄泻
http://www.100md.com 《中医内科学2》
     一、概述

    1.概念

    泄泻是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所伤,致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水湿清浊不分,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则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症。

    本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部分患者还与个人体质及地域之间的差异有关。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较好的疗效。

    2.历史沿革

    泄泻一病,《内经》称本病证为“鹜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等,且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较全面的论述,认为饮食、起居、情志失宜,亦可发生泄泻,并说明泄泻的病变脏腑与脾胃大小肠有关,这些理论为后世奠定了基础。汉唐方书将此病包括在“下利”之内,《金匮要赂·呕吐哆下利病脉证治》的“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两病,而对泄泻的论述概括为实热与虚寒两大类,并提出实热泄泻用“通因通用”之法。《三团极一病证方论·泄泻叙论》从三因学说角度较全面地分析了泄泻的病因病机,认为不仅外邪可导致泄泻,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景岳全书·泄泻》说:“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且列出了利水方剂。《医宗必读·泄泻》在总结前人治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其论述系统而全面,是泄泻治疗学上的一大发展,其实用价值亦为临床所证实。
, 百拇医药
    3.范围

    本病与现代医学的腹泻含义相同,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凡消化系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腹泻,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 外邪之中,以暑、湿、寒、热较为常见,其中又与感受湿邪最为常见脾喜燥而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以致升降失职,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下发生泄泻,故有“湿多成五泄”之说。寒邪和暑热之邪,除了侵袭皮毛肺卫之外,亦能直接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障碍,引起泄泻,但多夹湿邪,形成暑湿、寒湿、湿热之邪为患。

    2饮食所伤 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湿热内蕴;或过食生冷,寒邪伤中,寒湿内蕴;或误食不洁,均可损伤脾胃,化生食滞、寒湿、湿热之邪,致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而发生泄泻。
, 百拇医药
    3情志失调 烦恼郁怒,肝气不舒,横逆克脾,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或忧郁思虑伤脾,脾气不运,土虚木乘,升降失职;或素体脾虚,逢怒进食,更伤脾土,而成泄泻。

    4脾胃虚弱 长期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体虚,或素体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运化精微,聚水成湿,积谷为滞,湿滞内生,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5命门火衰 年老体弱,肾气不足;或久病之后,或房室无度,肾阳受损。命门火衰,脾失温胸,运化失职,水谷不化,而成泄泻。且肾为胃之关,主司二便,若肾气不足,关门不利,则泻下不止。

    由上可知,泄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外感寒暑热湿等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皆可致泻。

    (二)病机

, 百拇医药     1.基本病机

    泄泻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外邪之中以湿邪最为重要,湿为阴邪,易困脾土,运化无力,升降失职,水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而成泄泻,其他邪气需与湿气兼夹,方易成泻。内伤中脾虚最为关键,脾主运化升清,脾气虚弱,则运化无权,化生内湿,混杂而下,或清气不升,清气在下,则生泄泻。肝肾等脏腑病变所引起的泄泻,只有影响脾之运化,才可能致泻。另外,外邪与内伤,外湿与内湿之间关系也十分密切,外湿最易伤脾,脾虚可产生内湿,又容易感受外湿,均可形成脾虚湿盛,此乃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

    2.病位

    泄泻的病位在肠,但关键病变脏腑在脾胃,与肝肾有关。若脾胃运化失司,则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无法传导燥化,导致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发生泄泻。然而脾气之升降、大肠之传导,又与肝气之疏泄有关,若肝郁气滞,横逆犯脾,则升降失职,清浊不分,发生泄泻;脾胃之运化又与肾阳之温煦有关,若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则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成泄泻。可见本病证的发生尚与肝、肾有密切关系。
, 百拇医药
    3.病理性质

    泄泻的病理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别,外感、食滞泄泻,病程短者,多属实证。脾肾亏虚所致泄泻,多属于虚证。肝气乘脾导致的泄泻,一般属本虚标实之候。

    4.病机转化

    一是虚实转化,暴泄多实,日久则损伤正气,变为虚证。二是脏腑之间的转化,如病变在脾者,日久脾病及肾,导致肾阳亦虚,形成滑泄不止。另外,若泻下较甚,可损伤津液。

    三、诊 断

    1.临床表现 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或完谷不化,次数增多,可伴腹胀腹痛等症。急性暴泄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恶寒、发热等症。慢性久泄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由饮食不当、感受寒热或情绪变化而诱发。

, 百拇医药     2.辅助检查 大便常规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大便培养致病菌阳性或阴性。必要时X线钡餐照影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鉴别诊断

    1痢疾 两者均有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特征,而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证,大便不挟有脓血,也无里急后重,腹痛或有或无,且腹痛泄后则安。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主证,腹痛便后不止。

    2霍乱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同时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或如米泔,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则见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转归均与胃痛不同。
, 百拇医药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缓急 泄泻而饮食如常,说明脾胃未败,多为轻证,预后良好;泻而不能食,形体消瘦,或暑湿化火,暴泄无度,或久泄滑脱不禁,均属重证。急性泄泻发病急,病程短,常以湿盛为主;慢性泄泻发病缓,病程较长,易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即复发,常以脾虚为主,亦可见脾肾两虚。

    2.辨寒热虚实 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完谷不化,多属寒证;粪便黄揭,味臭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热证;凡病势急骤,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利者,多属实证;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