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391283
睾丸附件扭转7例诊治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睾丸附件扭转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6年(1994~2000年)7例附件扭转诊疗过程。结果 本组7例中,年龄3~25岁,平均12岁;4例保守治疗,3例因合并睾丸扭转、隐睾、诊断不明确各1例而行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睾丸附件扭转好发于10岁左右儿童,含有蒂、头结构的附件是发生扭转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睾丸触诊、多方位透光试验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多可明确诊断,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睾丸附件 扭转 诊断 治疗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1-0040-02

    睾丸附件扭转

    临床较少见,笔者收集本院自1994年6月~2000年4月共7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睾丸附件扭转,年龄3~25岁,平均1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48h,平均11h。所有病例均为单个附件扭转,其中右侧6例,左侧1例;合并鞘膜积液3例,睾丸扭转1例,隐睾附件扭转1例。

    1.2 病史及辅检 除1例以腹股沟痛性包块就诊外,余病例均表现为突发患侧睾丸疼痛,程度不等,诱因不明,所有病例均无畏寒、发热及排尿异常。体检:1例合并睾丸逆时针扭转180°,睾丸呈横位;3例睾丸鞘膜积液;2例睾丸上端发现豌豆大触痛结节,透光试验可见黑色斑点。血常规检查:血象正常或轻度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例鞘膜积液中2例发现睾丸上端蝌蚪形不均回声,简称“蝌蚪征”;两侧睾丸CDFI对照,除1例合并睾丸扭转血流减少外,余均无明显差异。

    2 治疗及结果

    7例中保守治疗4例,手术探查3例,分别为合并睾丸扭转、隐睾及诊断不明确各1例。术中发现睾丸上端或附睾窦处暗红色带蒂小体,病理检查为含大量炎性细胞、柱状上皮的结缔组织,结构紊乱。全部病例均在4~9天痊愈,平均6天,无任何并发症。5例随访0.5~2年,患侧睾丸发育正常。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睾丸附件的发生率及形态特征 睾丸附件是胚胎发育过程中Muler管退化的遗迹,有4种类型:睾丸附件、附睾附件、旁睾及迷走输精管。可单个或多个发生,以前二者最常见,本组病例均为单个睾丸附件扭转。Anderson PJ等 [1] 报道有附件的睾丸比率(87%)和不同类型附件发生率(睾丸附件74%,附睾附件22%),97%睾丸附件和所有附睾附件带蒂。附件的主要形态有长蒂或短蒂卵圆形、双头线形、梭形、线形、棒形等,以前者最多见,蒂、头结构的存在可能是附件发生扭转的主要原因 [2] 。

    3.2 睾丸附件扭转的诊断及鉴别 由于以往对睾丸附件扭转认识不够,易误诊为睾丸扭转、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等,故国内报道较少。结合本组7例分析,睾丸附件扭转可有如下临床特征:(1)好发年龄为10岁左右儿童,短蒂向长蒂转化可能为该年龄段易发病之原因 [2,3] ;(2)睾丸疼痛为主要症状,但较睾丸扭转轻,多可耐受;(3)睾丸张力可稍增高,为附件扭转机械性及炎症刺激白膜所致,但睾丸无明显肿大、精索无增粗,Prehn征(-);(4)睾丸上端及附睾头附近可有触痛小结节;(5)多方位透光试验可见蓝色或黑色斑点,合并鞘膜积液即难发现;(6)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因鞘膜积液而易发现“蝌蚪征”,CDFI两侧睾丸对照无明显差异。本组有4例分别出现上述特征而明确诊断。睾丸扭转常见睾丸肿大、精索增粗可呈拧绳状,压痛明显,Prehn征(+)、CDFI血液减少,睾丸及附睾炎则血供增加,血流增快。
, 百拇医药
    睾丸附件扭转一旦诊断明确,应保守治疗 [4] 。附件扭转一般症状较轻,病变局限,坏死面积小,短期内可吸收痊愈,无并发症及后遗症。但需指出:对不能排除或合并睾丸扭转者仍需手术探查。在睾丸 探查术中若发现附件存在应予切除,避免日后发生扭转。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PJ著,魏光辉译.睾丸附件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6,17(5):254.

    2 杨奕,李毓秀,谢宝珊,等.小儿睾丸附件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9,20(4):227-229.

    3 张金哲,陈晋杰.小儿门诊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6-257.

    4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873.

    (收稿日期:2003-03-24) (编辑 洋洋), 百拇医药(柯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