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23期
编号:10391795
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2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23-2208-02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常见而反复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患,属祖国医学“哮证”、“喘证”范畴,简称“哮喘”。起病有缓急之分,病程长短不一,好发于秋冬两季,鼻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往往是哮喘发作的前兆,也可自行缓解。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咳、痰、喘”,主要病因为脾肾阳虚,脏腑虚寒致痰饮内阻,健脾化痰、温肾纳气是治本的主要大法和要点。其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此后如遇外邪引触,肺失宣降,气机上逆,触动停积之痰,痰气相搏,壅塞气道,则发为哮喘。病程迁延反复,寒伤脾肾之阳,痰饮内阻,浊痰郁久化热耗灼肺肾之阴,出现肺、脾、肾三脏俱虚之候,此时临床表现出邪实正虚错综并见之征象,病人多表现为自汗、怕风,容易感冒或食少疲倦,大便不实或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即使病在缓解期,仍会有轻度哮症,难以全部消除。如果哮喘迁延日久,秽浊之气充斥管血,正气馈败,精气内伤,则有发生呼吸性酸中毒、代谢紊乱和阳气闭脱而亡阳的可能。
, 百拇医药
    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气道慢性炎症,涉及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但第一位本质是过敏,过敏导致抗病力下降造成感染。国外有医学报道:本病三分之一与过敏性鼻炎有关,亦有称之为过敏性鼻气管炎。其免疫功能的改变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抑制气道炎症,选用糖皮质激素;扩张支气管,使用氨茶碱及抗胆碱药(异丙托嗅胺雾化吸入);其次过敏介质释放抑制剂,如白三烯受体调节剂,抗组胺药物(色苷酸钠雾化吸入)的使用可收到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解除痛苦的效果。对于感染者,需用抗生素治疗。一般患者病久,均有免疫功能低下,可用免疫增强剂调节。

    对于支气管哮喘的中医防治,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体会,可供借鉴。

    (1)控制感染,遏制病情加重。气道炎症可以加重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特别是热哮,咳喘痰黄者,促使大量炎症介质释放,从而造成气道可逆性阻塞加重,使病情加重,因此需积极控制感染。可选用麻杏石甘汤或大青龙汤辛凉宣泄定喘除烦,寒哮咳喘以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疗效颇佳,甚者配合西药抗感染。(2)有条件者寻找过敏原,并远离过敏原。(3)注意季节变化,寒暖适宜。哮喘病多发于春、秋季天气骤变时节,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及气道对寒冷空气刺激的抵御能力下降都可造成本病复发,因而需注意保暖。(4)缓解期不忘脾肾。从中医对疾病“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出发,本病缓解期多以脾肾阳虚为主,治疗宜健脾化痰,温肾纳气。桂附地黄丸,金水宝胶囊,香砂六君子汤不失为缓解期的有效良方。(5)冬病夏治,防止复发。复发性是支气管哮喘的另一大特点。因病久脏腑俱虚,于冬季寒冷季节人体阳气闭藏之时易感寒而发,提倡于夏季阳气发越之时,借助自然界之阳气补人体之虚阳,可以中药温补脾肾之剂煎服,或用辛温之品麻黄、细辛、半夏、白芥子之类研末外敷肺俞、定喘等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此时需注意温阳而不伤阴。(6)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药疗食疗并进。《内经》养生学说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指导下,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原文有“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阳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之说。从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热转寒,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此时人体阳气渐衰而阴气渐盛,故宜顺及收藏之气而养阴,使阴气渐长,而不致阳气过盛,造成阴阳失调。从冬至春及夏,气候由寒转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此时人体阴气渐衰而阳气渐生长,则宜顺及生长之气而养阳,若失其常度反会致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本病即是脾肾阳虚,脏腑虚寒为主,故于春夏阴消阳长之时,采用温补脾肾之法治疗,可收到满意疗效。根据本病特点,平时除注意天气变化,做好保暖工作,预防外邪诱发之外,尚可通过饮食进行调摄。譬如中医食疗就有以桃仁、杏仁、苡仁、贝母等止咳化痰药研碎后与粳米共煮为粥,长期饮食,有一定效果。

    作者单位:833200新疆奎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

    (编辑青 山), http://www.100md.com(黄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