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24期
编号:10392761
巴曲酶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2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24-2275-02

    笔者对我院2001~2002年脑梗塞病人以巴曲酶(BTX)与常规药物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12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巴曲酶治疗组(试验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试验组82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61±12岁;对照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59±18岁。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起病时间72h内,均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 [1]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在入院后马上应用BTX10U+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第3天、第5天各用5U,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20ml静脉滴注,疗程1周。所有病例均排除出血倾向性疾病。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评定 [2] 及观察指标 (1)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肌力较治疗前提高Ⅱ级以上;(2)有效:肌力较治疗前提高Ⅰ级以上,失语、手足指(趾)功能有所改善;(3)无效:用药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各测一次纤溶酶(PL)、纤维蛋白原(Fg),观察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变化及肝、肾功能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用X 2 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为92.68%,两组间经X 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治疗脑梗塞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塞疗效比较 例(%)

    2.2 观察指标的变化 试验组病人Fg较治疗前降低,PL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Fg、P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巴曲酶可降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2 两组中纤溶酶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

    2.3 副作用 两组病例无1例出现过敏反应、出血等症状。

    3 讨论

    巴曲酶系长白山蝮蛇和尖吻蝮蛇蛇毒中提取的丝氨酸蛋白酶单成分制剂,具有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作用。用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随剂量增加而减少 [3] ,促使阿替普酶内皮细胞释放并加强其活性;减少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的数量并降低其活性,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降低全血粘度, 抑制红细胞凝集;使血浆粘度下降,血管阻力下降,改善微循环,使红细胞通过时间缩短,具有疏通血管、溶解血栓作用。该药在治疗脑梗塞时,与传统应用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药物比较,显然能够取得更快更好的疗效。本次研究表明,试验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在治疗后下降,纤溶酶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巴曲酶参与了抗凝与溶解纤维蛋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故此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如洲,梁秀龄,刘焯霖.临床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259.

    2 费海琪.尿激酶治疗缺血性中风12例.新医学,1985,16(7):71.

    3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临床用药须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97.

    作者单位:116000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编辑使 臻), 百拇医药(李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