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4期
编号:10392912
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4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4-3267-03

    睡眠是人类和较高等动物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过程,它不仅具有维持个体生存的功能,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易化学习,形成记忆的功能。现代社会,睡眠问题日益突出,单从睡眠时间来讲,18世纪前人们的夜间睡眠时间普遍为9h左右,而现代社会人们的睡眠时间平均缩短了约2h。中科院李德明研究大学生夜间睡眠时间多为6.5~7.5h [1] 。著名学者张雨新等在北京大学的研究显示,北京大学学生有失眠迹象的人占到55.2% [2] 。第四军医大学苗丹民教授等人研究军校大学生的睡眠行为,其低年级有失眠现象的人与北京大学低年级学生没有差异 [3] 。国外研究中,Morriˉson报告10%~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质量问题 [4] 。Mellinger等报告美国35%的成年人一年中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经历,每年约有800~1000万人因失眠而就医 [5] 。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必要。
, 百拇医药
    1 睡眠质量的研究现状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对睡眠有过专门的论述,而19世纪以前的睡眠研究大都是描述性的,主要为以后的研究积累资料。1937年,德国的神经生理学家柏格(Hans Bergˉer)氏发明了脑波仪(electroen-cephagraphy) [6] ,对睡眠的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953年,克莱特曼(N·kleitman)及其学生E·阿塞林斯基(E·aserinsky)发现了一种规则而反复出现的睡眠“期”,伴有快速的眼球运动。至此,对于睡眠的研究突飞猛进,但是在这一时期的早期,睡眠研究大都集中在实验室,主要研究快速眼动睡眠的机制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睡眠研究工作的范围趋于广泛,除睡眠剥夺至今仍是热点问题外,国外研究较多的还有睡眠行为与个性、睡眠样式、睡眠质量与神经调节以及心理健康等之间的关系。Hartmann研究表明长睡眠者与短睡眠者存在个性差异和心理差异。长睡眠者表现出羞怯、轻度的神经质、焦虑、抑郁和社会内向,有较多的心理问题;短睡眠者被认为心理健康,表现为精力充沛、外倾性格、有攻击性、有雄心、保持繁忙和自我满足 [8,9] 。Monroe研究睡眠质量好坏与个性的关系,发现好睡眠者在MMPI的抑郁(D)、精神衰弱(pt)、社会内向(si)和焦虑等方面比差睡眠者得分高,同时还发现好睡眠者与差睡眠者在觉醒期间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有所不同,反映在体温、心率及血管收缩速度等指标的变化方面 [10]
, 百拇医药
    国内研究大都集中在睡眠剥夺方面,亦有一部分集中在睡眠质量与疾病、心理健康、学业成绩、记忆、个性、生活事件等方面。李德明认为,睡眠样式的差异是由不同行为对于睡眠的需求所决定的,推测睡眠与心理健康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11] ;刘贤臣调查了560名大学生,其研究表明,大学生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呈高度正相关 [12] ;王欣对395名大学生睡眠质量卡氏16项个性因素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卡氏16项个性因素中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和自制性等四项因素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怀疑性、忧郁性、紧张性等三项因素有显著的负相关 [13] 。还有少数文献研究睡眠质量与疾病。

    2 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心理健康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了,Duncan和Boˉmar认为,心理健康与规律的睡眠有关 [14] ;Pilcher和Ginter研究发现,健康、感情平衡、生活满意以及情绪紧张、抑郁、生气和混乱等更多的是与睡眠的质有关 [15] 。Ford和Kamerow调查发现,失眠者中44.4%的人有抑郁、焦虑、酒精及药物依赖等精神卫生问题,追踪一年发现,失眠组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是正常组的2倍 [16] ;Jenkins等报道睡眠障碍与状态焦虑、抑郁、敌对、疲劳感及适应困难呈显著正相关 [17] ;Morrison等发现有睡眠问题的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注意缺陷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者 [4] 。国内的刘贤臣调查了560名大学生,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焦虑组、抑郁组和焦虑抑郁混合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 [12] ;李德明研究亦推测睡眠与心理健康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11] 。娄振山等研究飞行员睡眠质量与心理社会因素,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与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分及9个因子分均有高度显著相关性 [18] 。范丽凤等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试了128例甲亢患者,发现甲亢患者存在的睡眠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 [19]
, 百拇医药
    3 睡眠质量与神经类型的研究

    神经类型是指根据皮质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包括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等)把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类型,简称为神经类型 [20]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伊凡·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1849-1936)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所获得的资料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创立了这一学说。巴氏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这两个神经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和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21] 。按照神经过程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巴氏将高等动物和人的神经类型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兴奋型(又叫不可抑制型)、活泼型(又叫灵活型,即强、平衡、灵活型)、安静型(又叫惰性型,即强、平衡、不灵活型)和弱型(又叫抑制型) [20] 。巴氏的这一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给予心理学深远的影响。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学者设计了不同的方法来测量神经类型,比如目前被人们较多采用的“内田-克列别林测算法”、“安菲莫夫测算法”等。
, 百拇医药
    我国学者张卿华、王文英于1980年8月自行设计出了国人使用的《人脑功能特性的量表———80.8神经类型测试表》 [22] 。该量表经过几万人次的测试研究,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与国内外同类量表法相比有其独特性和优越性,自投入使用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 。将神经类型与睡眠质量相结合进行研究方面,目前国内文献甚少。苗丹民等研究失眠与神经衰弱患者高级神经活动特性比较,结果表明:(1)神经衰弱患者神经系统抑制活动强度明显低于失眠组和两正常对照组,即抑制性条件反射建立的速度慢;(2)失眠者表现最突出的特点是高错阅符号率,表明神经系统抑制活动的灵活性低,皮层兴奋-抑制活动不平衡;(3)睡眠行为水平对有效阅读量和漏、错读率均有影响,且有影响逐渐增加的趋势 [24]

    4 睡眠质量与生活事件关系的研究

    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应激源,其对于疾病及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5] 。应激的概念是H.sele于1936年提出的 [26] ,生活事件就是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它与很多疾病及心身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许多研究对此作了相关报告,Steptoe A.研究认为,恶性精神刺激与致死性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有证据表明,心肌梗死的发生与3周前的重大生活事件有关 [21] 。Wankins报告肺结核病人的发病率与发病前先有生活事件积累有关,且生活事件与肺结核复发的关系更为密切。Barrett JE认为,生活事件与精神障碍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27] 。Pakel对185名抑郁症人与90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指出抑郁病人病前半年里的生活事件是健康人的三倍;有自杀企图者,生活事件分在6个月里可上升四倍 [28]
, 百拇医药
    国内张瑶、宋维真等对278名心身疾病者、282名癌症患者和273名健康人(对照组)作调查,结果表明:心身疾病和癌症患者病前出现应激性事件的频度(人次)及对事件产生负性情绪体验的强度(得分)皆明显高于对照组 [29] 。谭盛等研究显示,肿瘤病人病前经历的生活事件较多,而且都是以负性事件为主 [30] 。王登峰等对263名大学生被试的60项生活事件的控制力知觉及其心理控制源倾向(IE)和抑制水平(BDI)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事件的实际可控性介于中间时,抑郁水平与心理控制源倾向对控制力知觉有显著的影响;当事件的实际可控性较低时,抑郁的作用不显著,心理控制源的作用显著 [31] 。董燕、鄢国勋等研究负性生活事件对飞行人员患神经衰弱的影响。该研究调查了52名患精神衰弱的男性飞行员住院病人,并选取同一部队的健康男性飞行员50名做对照组。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在飞行人员神经衰弱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32]

    综上所述,虽然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如果从心理、生物、社会因素的角度出发,对睡眠质量进行分析,找出 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神经类型、生活事件等因素的相关关系,还是能够得到清晰的脉络,并为以后的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李德明.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某些心理功能关系的研究.心理学报,1985,4:418-421.

    2 张雨新,钱铭怡.失眠和睡眠行为量表.心理科学通讯,1991,5(2):71-72.

    3 苗丹民,王家同.军医大学生睡眠行为特征探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2,13(4):268-270.

    4 Morrison DN,Megee R,Stanton WR.Sleep problems in adolescence.J Am Acad Child Adolese Psychiatry1992,31(1):94-99.

    5 Mellinger,Balter MB,Unlennuth EH.Insomnia and its treatment:Prevaˉlenceand Correlates.Arch Gen Psychiatry,1985,42:225-232.
, 百拇医药
    6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80.

    7 《心理学百科全书》编缉委员会.心理学百科全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327.

    8 Hartmann E,Baekeland F,Zwilling G.Psychologcal differences between long and short sleeper,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72,26,463-468.

    9 Hartmann E,L.The functions of sleep(3 rd printing).New Haven,1976,53-81.

    10 Monroe LJ.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good and poor sleepers.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67,72,255-264.
, 百拇医药
    11 李德明.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关系初探.心理学报,1987,4:92-99.

    12 刘贤臣,唐茂芹.大学生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25-27.

    13 王欣,范津.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卡氏16项个性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2):71-72.

    14 Duncan-DF,Bomar-GJ.Health practice and mental health revisitˉed.Psychol-Rep,1995,77(1):205-206.

    15 Pilcher-JJ,Ginter-DR.Sleep quality versus sleep quantity:relationˉshipsbetween sleep and measures of health,well-being and sleepiˉness in college students.J Psychosom Res,1997,42(6):583-596.
, http://www.100md.com
    16 Ford DE,Kamerow DB.Epidemiologic study of sleep disturbances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An opportunity for prevention?JAMA,1989,262:1479-1484.

    17 Jenkins LD,Stanton BA,Niemeryk SJ,et al.Ascale for the estimation of sleep problems in clinical research.J Clin Epidemiol,1988,41(4):312-321.

    18 娄振山,戈燕.飞行员睡眠质量与心理社会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6):246-247.

    19 范丽凤,黄玉荣.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7,32(8):435-439.
, 百拇医药
    20 张卿华,王文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研究.苏州大学,1987,2:5.

    21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99.

    22 王文英,张卿华.人脑功能特性的量表之一—《80.8神经类型测试表》.苏州大学报,1983,1:1-8.

    23 王文英,张卿华.80.8神经类型量表法十五年来的应用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专集,1997,10:15-12.

    24 苗丹民,及向荣.失眠与神经衰弱者高级神经活动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6):265-267.

    25 刘贤臣,刘连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1):34-36.
, 百拇医药
    26 Steptoe,A.(唐秀民等译).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因素.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5,12-15.

    27 Barret JE.Stress and Mental Disorders.New York Raren Press,1979,37.

    28 王友平.生活事件、应激与疾病.中国社会医学,1989,(2):57-61.

    29 张瑶,宋维真.生活事件、性格对某些心理疾病的影响的调查 分析.心理学报,1992,1:35-42.

    30 谭盛.肿瘤病病前个性及生活事件的特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1):9.

    31 王淑兰,杨永明.青年心理学概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96-98.

    32 董燕,鄢国郧.飞行人员神经衰弱病因学的对照研究.解放军医学杂志,1993,18(5):65.

    作者单位:710049西安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心理中心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