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2期
编号:10392274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55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2-0133-01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类型多,病因复杂多样,只要针对性地合理治疗,总体效果较好,甚至能彻底治愈。我们对诊治的一组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55例,在同期诊治的心律失常142例中,占38.7%,其中男24例,女31例;年龄6~86岁,平均50.6岁;非阵发性交界心动过速6例(10.9%),阵发性交界心动过速4例(7.2%),房速2例(3.6%),房扑5例(9.1%),房颤32例(58.2%),窦速6例(10.9%)。

    1.2 病因 非阵发性交界心动过速多由心肌炎、心肌梗死、低血钾、洋地黄中毒引起,阵发性交界心动过速多由显性预激逆向房室折返、房室结双径路折返、心肌炎及不明原因引起,房速多由右室心肌病、冠心病引起,房扑多由风心病、左室假腱索、冠心病、安定中毒引起,房颤多由冠心病、特发性、风心病、甲亢、心肌梗死及扩张性心肌病引起。
, http://www.100md.com
    1.3 症状 非阵发性交界心动过速、大多数房颤(30/32)、少数窦速(1/6)表现为持续心悸、胸闷;阵发性交界心动过速、房速、房扑和少数房颤(2/32)表现为阵发性心悸、胸闷,时间半小时至几小时不等,均无心力衰竭、休克;多数窦速(5/6)无症状。

    1.4 治疗及结果 非阵发性交界心动过速除洋地黄中毒综合治疗后转为房颤,心肌梗死心衰死亡外经治疗原发病心肌炎、低血钾后消失。阵发交界心动过速预激折返者发作频繁、心率180次/min,耐受良好,用异搏定5mg或普罗帕酮35mg静推能终止,年龄大(79岁)未行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双径路折返者,曾用刺激咽后壁或用心得安、西地兰、ATP可终止,食道调搏诊断明确,发作频繁,在外院成功进行了射频消融术,彻底治愈;其余阵发交界速者年轻,发作少,自行终止。房速右室心肌病者反复10年,发作时异搏定5mg静推,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症状消失。房速、房扑冠心病所致者改善冠脉血供后自行消失。房扑左室假腱索者自行终止;风心病者转为房颤。房颤特发性者口服胺碘酮后恢复窦性心律,定期查QT间期正常;风心病者电复律后恢复窦律,因惊吓等复发,未再复律;甲亢者合并病窦综合征,在外院安置VVI起搏器;心肌梗死者心衰死亡;其余房颤综合治疗及口服地高辛后心室率正常。
, 百拇医药
    2 讨论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临床表现、预后意义、起源部位、传导径路和电生理机制很不相同的一组心律失常 [1] 。Wellen氏早先对此的经典定义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上的心动过速,近年研究表明,许多QRS波群不宽的心动过速涉及心房、房室结希氏束路、心室和房室副束的环形运动,新的定义是指起源和传导径路不限于心室的心动过速,大量研究表明其机理主要为折返,少数为自律性异常,动物试验还发现触发。

    据报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占67%~88% [2] ,因此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大多属阵发性,本组以房颤为主,与门诊未普遍申请食道调搏检查有关,提示应多行食道调搏检查。本组资料表明,各种原因的心脏病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左室假腱索、甲亢、低血钾、洋地黄中毒、心肌梗死均引起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3] ,治疗原发病及电解质紊乱、甲亢等,对于治疗心律失常有重要意义。折返性室上速治疗先试用了刺激迷走神经(如刺激咽后壁、瓦氏呼吸等),进一步电生理检查不仅确诊,还可消融治愈。选择普罗帕酮、异搏定、胺碘酮、ATP等药物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临床检测心电图,以备不测,必要时使用了同步电复律。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的病窦综合征者安置了起搏器,效果满意。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病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

    2 卢才义.临床心律失常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9.

    3 沈卫峰.实用心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

    作者单位:615000四川西昌解放军第519医院

    (收稿日期:2003-10-10)

    (编辑使 臻), 百拇医药(顾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