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4年第4期
编号:10392725
亚热带地区未来特种战伤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4年第4期
     【摘要】 未来战争中亚热带地区特种武器损伤、特殊环境损伤、特殊军事作业损伤所致的伤病将十分常见,其特点是致伤环境、致伤概念、致伤时空、致伤类型等均产生巨大变化。所以对护理人员加强教育、转变观念,提高对未来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认识;加紧训练,提高综合军事素质;加强高新技术军事救护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加速研究,创建立体、快速救护模式,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军队卫勤保障工作。

    关键词 亚热带地区 特种战伤 护理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4)04-0375-02

    特种战伤系指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特殊环境损伤、特种武器损伤、特殊军事作业损伤等所致的伤病。它给军事护理带来全新的挑战。研究亚热带地区未来特种战伤特点,探索其护理对策,对适应新军事斗争需要,担负好新时期卫勤保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1 亚热带地区特种战伤特点

    1.1 致伤环境改变 亚热带地区主要环境特点是气候多变,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环境特殊,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地理条件受限,前后分界不清,交通障碍,运输飞机不易使用,通信、供给不便,分级阶梯救治不易实施,给伤病员抢救和后送带来困难,易造成大批伤员留滞,根据我院在1979年自卫反击战及1984年“两山”战役中2894份病历资料调查结果为负伤当天从前线救护所直接到达我院(属二线医院)的病例数为0;负伤当天经一线医院后再用飞机运送到达的26例仅占1.7%;7天以内到达872例占58.3%;8天以上到达597例占40.0%。表明传统的后送方式使伤员滞留于前线救护所及一线医院时间较长 [1] 。长途后送颠簸,易加重伤情和二次致伤,休克及感染发生率高;药品器材供应困难,消耗量大,易损坏,后方补给线长,紧急补救有困难。该地区杂草茂密、蚊虫滋生,适合于微生物、寄生虫、中间宿主和媒介昆虫的孳生繁殖,所以除了战争致伤外,地方病、传染病发生率高,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如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性腹泻及各种皮炎等。
, 百拇医药
    1.2 致伤概念改变 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到科索沃战场贫铀弹的危害,从普通物理致伤到核生化及基因等高技术致伤,两伊战争中芥子气和神经毒战剂的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新概念武器和灵巧武器等新一代高新技术武器的使用等,使致伤概念与机制发生质的改变。可产生放射性沾染或化学战剂染毒等,“伤”已不仅仅是传统概念的外伤、内伤,还包括人员的失能中毒、精神障碍等。以外科为主的传统救治观念发生改变。救护除外科、内科、还有特种战伤护理等。

    1.3 致伤时空改变 由于现代战场陆、海、空、电、磁多维一体化的广泛分布、战争逐步升级及作战形式的不断改变,空袭的破坏作用和地面杀伤力异常巨大,战场变得不固定。无平时与战时、前方与后方之分。人员伤亡呈非固定化趋势,使伤员流向和伤员时空分布不规则 [2] ,既有前沿阵地伤员,又有战役、战略后方的伤员;既有空战,又有海战和陆战的伤员。增强了救治及护理工作的难度、复杂性、艰巨性和广泛性。

    1.4 致伤类型改变 特种核生化武器、新概念武器、超常武器、高能武器的出现,特种高技术武器、高技术常规武器,其形态结构、作用性能、杀伤效应等不同于传统武器的新型武器,通过新的作用机制,造成新的战伤类。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到阿富汗战争,远程打击、精确制导、非接触、超视距等作战样式不断翻新,电磁脉冲武器、气象武器、二元毒剂弹等悄然出现。可能出现杀伤强度大,损伤部位多,损伤作用时间长,各种并发症增多,伤情复杂,内伤、外伤并存,伤亡机制复杂,救治环境恶化,以至出现“三高”即减员率高、休克率高、手术率高现象;以及“三多”:即重伤员多、多发伤多、烧冲复合伤多 [2] ;同时可出现人员失能、精神障碍和器官损伤等,对救治工作提出高新技术要求。由于特种武器杀伤力大、速度快,海、陆、空伤员呈全方位分布,伤员数量骤增。海湾战争只打了42天,伊拉克军人死亡9000~12000人,伤50000~80000人 [3] ,进一步体现了现代武器的杀伤威力。要求护士具备快速准确地处理短时骤增的大批量特种伤伤员的能力。
, 百拇医药
    2 护理对策

    2.1 加强教育,转变观念 和平时期护理人员思想易麻痹、松懈,对未来战争的认识和了解不够,缺乏对特种战伤的了解,因此应采取加强护士思想教育、请专家讲课、学习相关资料、组织观看教学片等形式,使护士认清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军事斗争的残酷性、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新时期未来战争的认识,牢固树立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重要思想,充分认识肩负的重任,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变被动为主动,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战伤护理技术水平,做好未来特种战伤的护理卫勤准备。

    2.2 加大训练,提高素质 根据新时期的战略决策,进一步加强对护士特殊环境下特种战伤军事护理训练,积极组织核生化武器及新概念武器等特殊损伤救护技能训练班,虚拟技术模拟训练,多媒体远程教学,野战演习训练,临床实践训练和技术实验室训练等。今年我们开展野战护理技术大练兵热潮,拟定野战常用7项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战伤救护单人法心肺复苏及无输液架袋状液体输液法。)组织各项野战救护技术操作示范,为各科培训小教员,以科为单位组织训练,护理部组织考核,取得全院训练达393人次,平均87.6分的好成绩,为野战救护技术练为用、练为战、练为精及完善训练体系探索出新路子。着重抓好“三防”即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战时救护技能训练。同时训练护士在野战情况下因地制宜,为争取伤员伤后1h内黄金抢救时间做好抢救场所准备、药品器材供给、防寒保暖、降温防暑、夜间照明等准备工作,熟练掌握特种战伤火线抢救、紧急医疗救治和早期救治技能,提高特种战伤抢救成功率。并注重加强野外体能训练,培养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坚强的意志、高度的韧性和优良的军人品格。熟悉亚热带地区环境特点,提高特殊环境适应能力、特种战伤应急救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身防护能力等特殊军事护理综合素质。
, 百拇医药
    2.3 加紧学习,增强能力 特种战伤救护,已不同于传统的外伤救护,特种战伤使护理工作扩大了范围,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需要同时开展外科、内科、专科等综合性多角度护理。一是加紧对心、脑、肺复苏,各种穿刺、注射、管道护理等多种常规护理技术的颅脑损伤、多部位复合伤、各类烧伤、休克、挤压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专科护理及静脉切开、气管切开等专科护理技术的学习,二是注重对特种伤急救护理技术的学习,重点是抓好护理人员特种战伤防、救、治、护知识技能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善于观察其伤情变化,及时了解其伤类、伤部、伤因、伤势、伤情,提高特种伤类急救、诊断、检查、防护、治疗、护理的特殊护理技能。如进入核武器杀伤区前规定各抢救队的程序,划分伤员后送道路,明确后送方式,建立运输指挥哨。发现伤员后先抢救重伤员,灵活进行急救处置:(1)包扎、止血、固定、止痛。大面积烧伤可不包扎,用干净衣服、被单、雨衣遮盖。(2)对开放性气胸封闭包扎张力性气胸穿刺排气。(3)对窒息伤员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4)对休克伤员给予口服液体、止痛、镇静、保温、强心等。(5)普遍口服长效磺胺。已沾染毒物的伤员戴口罩、围毛巾、遮盖伤部、拍抖衣服,用水或干擦暴露局部 [4]
, http://www.100md.com
    普及特种损伤医学防护知识,了解特殊武器损伤的特性,学会使用各种防护和救治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篷、防毒靴套、消毒急救 盒;在缺乏防护器材时因地制宜做好防护。染毒人员及时洗消,个人洗消用纱布、棉花等吸除可见毒剂,再用皮肤消毒剂或其它代用品,如洗衣粉等碱性溶液洗消染毒部位,然后用净水冲洗。眼接触毒剂后可立即用2%碳酸氢钠或0.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全身洗消应在专门设置的洗消站内进行,也可利用浴室或河流进行洗消。发现生物战剂所致疾病时,一般就地治疗,不后送,防止扩散。对受污染人员、装备及物品重点洗消,选用杀灭芽胞的高效消毒剂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人员后装备;先室内后室外;先近后远;先中心区后外围区的顺序进行。四是加强对后送护理(包括担架、汽车、卫生列车、直升飞机、装甲救护车、大型运输机、卫生救护艇、两栖舰船、地效飞翼船等各类运输工具的后送护理)、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操作技能的学习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在卫勤保障中应用知识的学习,使护理人员达到一专多能化护理,能快速、高效完成特种战伤特殊需要护理任务的重组。即适应平时也要适应战时,即适应后方也要适应前方救护工作的需要,适应伤员时空及伤情非固定化的需要,使特殊战伤护理工作更具有预见性、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
, http://www.100md.com
    2.4 加速研究,创建模式 特种战伤在现代战争中已很普遍,因此,重视这方面护理工作的研究是提高救护效果的重要措施,对打赢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多维立体特种战争特点,建立特殊环境中特种战伤的现场救护、自救互救、多平台立体后送、外科、内科、相关专科、特种战伤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预案,加紧对防止核武器的放射、冲击、烧伤等损伤、防止化学、生物武器的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等损伤的救治预案的研究 [5] ,构筑立体救护和快速反应救护模式,实现程序化护理,争取获得短时、高效的黄金救护效果,是完成“打得赢、不变质”历史使命的重要关键点,是提高护理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我们急待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未来战争与战时护理之思考.南方护理学报,2003,10(3):1-2.

    2 岳茂兴.现代特种战伤特点及其对策.人民军医,2003,46(1):3-4.
, 百拇医药
    3 石敏.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护理特点及管理探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7):91-92.

    4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08.

    5 杨顺秋.未来战争与战时护理之思考(续).南方护理学报,2003,10(4):1-2.

    ˇ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全军“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0IZ100)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护理部

    (收稿日期:2003-10-19)

    (编辑罗 彬), http://www.100md.com(李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