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1期
编号:10392866
10例心肺复苏后昏迷病人的脑电图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01-0078-02

    外伤、中毒、麻醉意外等各种原因,均可引起呼吸心跳骤停而造成全身严重缺氧,导致昏迷,经心肺复苏后,脑复苏则成为衡量抢救成败的关键。脑电图(EEG)监测是了解脑病理状态的一种重要手段,对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10例心肺复苏后昏迷病人脑电图特点进行分析,评价脑电图改变与其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中男7例,女3例,均为我院2002年6月~2003年6月住院病人,年龄1.8~74岁,其中成人8例,小儿2例。(2)致病原因:气管异物窒息1例,重型颅脑损伤2例,有机磷中毒1例,手术麻醉意外1例,脑出血1例,脑炎1例,CO中毒迟发性脑病1例,原因不明2例。

    1.2 脑电图记录 本组采用国产SP-3160型无纸脑电图仪,常数0.3s,滤波50Hz,纸速3cm/s,按国际10/20系统安置盘状电极,单、双极记录。所有病人均在床边描记,记录时间10~30min不等,描记时均处于昏迷状态,10例共描记24次。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在10例昏迷病人中,有2例部分恢复,3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8例成人患者共查20次脑电图中,其中12次表现为中—高波幅δ波为主,伴少量θ波,5次表现为以β节律为主,或伴少量δ、θ波,3次表现为以θ节律伴α、δ波。2例小儿患者共查4次脑电图中,1例描记3次EEG表现分别为:额区、中央区以5~6Hzθ节律为基本节律,间有尖波;枕区以14~17Hz低幅的β波为主,广泛分布于各导,持续出现,患者呈中度昏迷;15天后复查第3次,EEG无明显变化。7天后患儿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描记1次EEG表现为弥漫性低幅δ波和平坦波交替出现,1小时后各导均显示极低波幅(10μVF以下)的平坦波或近乎于直线状态,对刺激均无反应,患儿死亡。

    3 讨论

    3.1 复苏EEG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复苏EEG反映了脑缺血缺氧后的功能状态。从1例有机磷中毒的病例看,在复苏早期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时,主要表现为慢波,其中δ波更为多见,随着意识状态的改善,脑波频率逐渐增快,从δ活动变为δ与θ活动交替出现,至意识清楚后才出现以a波为主的脑波。复苏病人意识状态与EEG演变大致呈平行关系,即使临床检查已完全恢复正常,但EEG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呈轻度异常改变。3例EEG始终表现为以δ波为主,间有θ活动,且又处于深昏迷或醒状昏迷。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慢波的周期越长,预后越差,故这种慢波型的复苏EEG对预后价值较低 [1] 。2例心搏停止复苏后小儿脑电图检查,发现EEG表现为以14~18Hz低—中幅的β波为主,广泛分布于各导,持续出现,提示大脑严重损伤和脑干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低位脑干损害;1例小儿EEG表现为弥漫性δ波和平坦波交替出现,周期较长,波幅低,提示脑损害严重;12h后脑电图转为平坦波,即各导均显示极低波幅(2μV以下)的平坦波或近似直线状态,对刺激均无反应,均说明预后差。
, 百拇医药
    3.2 复苏EEG分类 复苏后昏迷病人脑电图是估计脑衰竭程度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通常使用Hockaday等常用的分级方法进行分类 [2] 。其主要内容为:1级表现为a节律或a波占优势,可伴有少量θ波,2级主要为θ波占优势,亦或有少量a节律,或伴有少量δ波,3级主要以δ波为主,也可有θ波及少量a波或仅为δ波不伴有其他节律的脑波,4级为弥漫性δ波为主,或间有短暂电静息(等电位),5级几乎为平坦波或全部脑电活动消失。根据张志芳、俞丽华等人的分级标准 [1] 也分为Ⅴ级(成人):Ⅰ级:以θ节律为主,或伴少量a、δ波;Ⅱ级:以δ节律为主,或伴少量θ波;Ⅲ级:以β节律为主,或伴少量δ、θ波;Ⅳ级:弥漫性δ波,间隔着平坦脑波(即暴发—抑制交替出现);Ⅴ级:平坦波(即完全无脑电活动)。参照张志芳等报告的成人心肺复苏后昏迷病人脑电结果分级,作者认为昏迷小儿脑电图分级应分为Ⅳ级为宜:Ⅰ级:以δ节律为主,或伴少量θ波;Ⅱ级:以β节律为主,或伴少量δ、θ波;Ⅲ级:弥漫性δ波和平坦波交替出现;Ⅳ级:平坦波(出现低于2.5μV的脑电活动。)因为小儿脑电图本身就不同于成人脑电图,所以把成人昏迷患者脑电图的分级结果用于昏迷小儿脑电图分级欠妥当。
, 百拇医药
    3.3 复苏EEG检查的意义 当心跳呼吸骤停后,脑部受到严重缺血缺氧性损害,随即有脑电活动的改变。当心肺复苏后,脑又受到再灌注损害,处理不当可危及病人生命。复苏病人行EEG检查有利于疾病部位的诊断和病损程度的判定。一般说来脑部病变越重,慢波周期越长,波幅越高,后期则波幅降低,平坦波则提示病情更加严重。大脑皮质及皮质下损害,可出现广泛性不规则慢波;脑干损害,可出现阵发性两侧同步的高幅慢波 [3] 。EEG检查尤其对其动态观察,对预后判断十分有帮助,慢波频率越快,波幅较高,提示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电静息状态则提示预后极其不良。

    3.4 判断脑死亡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脑死亡标志个体死亡不断被人们所接受。脑死亡的判断除了临床上表现为不可逆的昏迷、缺乏自主运动、呼吸停止需用人工呼吸维持、各项脑干反射消失之外,脑电图的检测十分重要 [4] 。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即<2.5μV的脑波),已被许多国家列为脑死亡诊断的基本条件 [5] 。本组中1例小儿气管异物窒息患者的最后一次EEG描记则表现为持续30min各导均显示极低波幅(20μV以下)的平坦波或近乎于直线状态,即使增益4倍亦无脑波出现,并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超出24h),以此而确定为脑死亡EEG。
, http://www.100md.com
    总之,心肺复苏后昏迷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监测脑功能,可动态观察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可对大脑皮质缺氧后EEG改变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及时准确地为临床复苏抢救及治疗提供依据,对判定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志芳,俞丽华,贾莉娟,等.37例心肺复苏后昏迷病人的脑电图分析.临床脑电学杂志,2000,9(4):216-218.

    2 Hockaday JM.EEG changes in acute cerebral anoxia from candiac orrespiratory arrest Electnoenceph Neurophysiol,1965,18(6):575.

    3 黄远桂.急性脑功能衰竭时的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脑电学杂志,1998,7(3):187.

    4 李德馨(整理).心肺脑复苏专题座谈会纪要.附:脑死亡的诊断标准(草案).解放军医学杂志,1986,11(4):246-247.

    5 庄晓芸,郑安,黄华品,等.动态脑电图对脑死亡诊断的应用价值.临床神经电生理杂志,2003,12(1):27.

    作者单位:221004江苏徐州97医院脑电图室

    (编辑清 泉), 百拇医药(毛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