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3期
编号:10392587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3-3198-02

    消化性溃疡(PU)病变部位主要见于胃及十二指肠,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轻、壮年居多,属中医的“胃脘痛”、“吞酸”、“嘈杂”范畴,以胃脘痛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反酸、嘈杂、嗳气等症状,具有病程长、反复难愈的特点。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与“三大伤害”(情志、饮食、疲倦)关系密切。其中情志所伤、肝气犯胃,迁延不愈可转化为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胃络瘀结等。近几年,许多医学工作者结合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本病的中医病理实质,较为一致地形成以下观点:肝气犯胃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密切联系;肝胃郁热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为中医的肝胃郁热这一认识找到了生物学依据);脾胃虚弱多表现为胃粘膜屏障功能和再生功能低下;而瘀血阻滞的病理主要为病灶局部微循环障碍,供血不足。在PU的发病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的病理特点,一是“虚”,即脾胃阳气亏虚,因虚而生内寒;一是“滞”,指脾胃气滞、肝郁气滞,以及痰滞、湿滞、食滞、热滞、血滞等病理产物。前者是PU的病理本质,后者是PU的病理表象,即脾气虚弱,瘀血阻络,以致胃粘膜溃烂形成虚实夹杂证;以上诸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消化性溃疡的产生和复发。其病位在胃(肠),但与脾、肝(胆)等脏腑密切相关。
, http://www.100md.com
    2 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以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报道较多,但各家分型标准不统一。余氏[1]根据消化内镜检查结果,将溃疡的局部表现按照中医外科疮疡辨证分型,分为湿热壅滞、寒湿阻滞、湿阻瘀滞三型,分别使用不同方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积极主张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王明如 [2] 通过研究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认为脾胃湿热、肝郁气滞者HP感染率最高,胃阴亏虚次之,脾胃虚寒最低。李俊、罗翌、邹旭[3]等通过对消化性溃疡活动期证型的探讨来认识该病的中医病证本质,将本病分为肝胃不和、脾虚胃热、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五型,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其中以脾虚为本,肝郁、湿热、胃热为标。王坤明根据PU的特点从瘀论治,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虚寒血瘀、瘀血停滞四型,治以活血祛瘀为主取得很好疗效。禄保平从脾胃虚寒夹滞立论治以温中健脾,调和营血,理气消滞,化瘀止痛。李连贞[4]等通过对中医药防治PU复发思路与方法的整理研究,认为改善脾胃功能是抗溃疡复发的关键,扶助正气、改善脾胃功能是治病之本,指出抗溃疡复发应该重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缓解期与发作期治疗相结合、调整生活习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主张采用健脾益胃、调气和胃、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方法。牛学恩认为益气健脾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胃粘膜屏障作用;清胃制酸剂能中和胃酸,减少其腐蚀作用;活血化瘀能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清热解毒能抑制HP,消除炎症刺激;疏肝理气能解除过度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和胃通降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空,减少胃酸分泌,改善胃肠功能。沈舒文认为胃腑凝滞是共性,散凝通滞要贯穿始终;相关脏腑涉脾胃,疏柔治肝燥运脾;久病屡发胃络凝,化瘀通络要变通;微观辨病治病原,通降制酸抑病菌;溃疡效法疮疡治,温补托疮利修复;溃疡愈合继调补,健脾养胃防复发。贾风新[5]等认为从脾胃的生理特点探讨治疗PU的组方结构,治疗上必须注意气血并调、燥湿相济、凉润通降、健脾化湿相结合。
, 百拇医药
    3 疗效标准

    PU的疗效判断以胃镜疗效判定标准为主,并参考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及HP疗效判定标准综合分析。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PU的临床研究指导》制定。临床治愈:主症与次症全部消失;显效:主症与次症均有显著改善,或个别主症轻度改善,但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有效:主症、次症均有改善,或主症虽未改善,但次症全部消失;无效:主症、次症均无明显改善。

    胃镜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PU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痊愈:溃疡完全消失,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显效:溃疡基本消失,仍有明显炎症;显效:溃疡面缩小在50%以上;无效:溃疡面缩小不及50%。

    HP清除标准:治疗后3天内复查,HP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阴性,血中抗HP抗体阴性者,为HP清除;两项中有一项仍为阳性者,则按HP阳性计。

    4 方药研究[6]
, http://www.100md.com
    李恩清等自制摩罗疡平冲剂(蒲公英、仙鹤草、三七粉、青皮)治疗64例,与对照组(甲氰咪呱、果胶铋)比较,溃疡愈合率与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李清涛运用自制的溃疡散(海螵蛸、白及、元胡、白芍、枳壳、甘草)治疗PU30例,近期治愈率达93%,复发率16.7%,明显降低了2年内的复发率。郭兴堂等的研究表明,珍珠胃凝胶囊(乳香、没药、血竭、延胡索、海螵蛸、瓦楞子、珍珠母、白及、枯矾、孩儿茶、木香、吴茱萸、黄连、冰片、琥珀、甘草)在溃疡愈合、HP清除、远期疗效等方面均优于甲硝唑、阿莫西林、洛赛克三联疗法。张晋云等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实质,采用疏肝理脾愈疡汤(黄芪、白芍、当归、炒枳实、乌

    贼骨、白及、炒柴胡、皂角刺、五灵脂、蒲黄)治疗本病120例,连续用药4~8周为1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有效率94%,复发率为5.8%。说明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特点是价廉药优、不易复发。罗清娇用附桂理中汤加味(白及、附子、党参、白术、干姜、肉桂)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40例,并设立对照组(雷尼替丁、甲硝唑、阿莫西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汤健光观察中药溃疡宁胶囊(黄芪、陈皮、半夏、白豆蔻、香附、丹参、白及、白芷、黄连、吴萸、乌贼骨、瓦楞子、贝母、元胡等)治疗PU的临床疗效,并设口服法莫替丁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且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价格低廉。禄保平自创安胃清幽汤治疗PU,愈显率为86.7%,HP转阴率为84.0%。刘三运观察胃安丸(黄连、白芍、枳壳、白及、大黄粉、山楂)治疗HP相关性PU,结果胃镜疗效86.9%,证候疗效89.13%,HP根除率91.3%。徐中菊等观察养胃煎(太子参、白术、白及、瓦楞子、海螵蛸)治疗PU128例,总有效率91.4%。
, 百拇医药
    5 小结

    综上文献所述,近年PU的中医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辨证分型、专方、基本方治疗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为治则,标本兼治,重视HP感染,根治HP不但能加速溃疡愈合,而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最大限度的调动机体抗病驱邪、除旧布新的能力,有效调节PU的攻击因子与保护因子之间的平衡,在治愈PU的同时对紊乱的消化功能进行调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健脾益气类中药可提高PU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增强胃粘膜屏障的保护功能,增强上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减少H + 的回渗,从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活血化瘀中药既可通过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流变学,降低血粘 度,改善组织器官缺氧,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又可直接作用于溃疡病灶,渗入组织脉络,起到化瘀疏通消散的作用,达到清除病损、修复组织、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余在先.消化性溃疡内镜下中医分型论治体会.山西临床医药,2000,9(4):294-295.
, 百拇医药
    2 王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 (5):270-271.

    3 李俊,罗翌,邹旭,等.消化性溃疡活动期证型探讨.辽宁中医杂志,2000,27(3):27-28.

    4 李连贞,陈宪海.中医药防治消化性胃溃疡复发的思路与方法.河北中医,2001,23(1):66.

    5 贾风新,李桂.从脾胃的生理特点探讨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59 -61.

    6 刘秀珍.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药治疗近况.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4(2):371-373.

    作者单位:010050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 李 木), http://www.100md.com(杜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