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392737
复发性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3-0201-01

    翼状胬肉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眼表疾病,手术切除是治疗此病的唯一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而复发性胬肉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我院采用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胬肉,不仅能为病区角膜缘提供正常的干细胞,维持角膜表面的完整性,恢复角膜透明,而且能阻止异常结膜组织和浅层新生血管侵入角膜,从而为防止胬肉的再复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10例(10眼)均为一次手术后复发性胬肉,男3例,女7例,年龄41~55岁,眼局部无活动性炎症,无其它眼手术史,胬肉均肥大,达角膜缘2~4mm。术前患眼最佳视力为0.2~0.8。

    1.2 手术方法 (1)切除胬肉:手术采用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以刀分离胬肉头及体部,将角膜及巩膜上的病变及疤痕组织剥离干净。剪除胬肉部分移行区结膜及结膜下组织,暴露出角膜缘外3~5mm的干净区,平滑的巩膜面。(2)取角膜缘移植片:在术眼颞侧角膜缘处,切取3mm×7mm大小一条角膜缘上皮连同部分结膜上皮组织片,该处创口让其裸露,可很快自行愈合。(3)缝合:将切取的移植片用8-0尼龙线缝合于翼状胬肉摘除区的角膜缘。注意移植片的上皮面向上,角膜缘侧向着植床的角膜缘侧。将自体部分离出的球结膜瓣的边缘,从角巩缘处后退约4mm,用5-0黑丝线将结膜瓣与浅层巩膜固定一针,切口上下侧球结膜各缝合一针。(4)术后处理:术毕涂抗生素眼膏。单眼包扎,每日换药1次,术后6~7天拆除结膜缝线,2周左右拆除移植片固定缝线,继续滴抗生素及地塞米松眼液。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角膜表面逐渐恢复透明。结膜移植片平坦光滑,愈合良好。无1例发生上皮缺损,感染及翼状胬肉复发。术后视力保持不变或较术前略有提高。

    3 讨论

    3.1 术式的选择 翼状胬肉术后具较高的复发率,复发时胬肉发展更快,少数还有眼球粘连,使眼球运动受限。治疗复发性胬肉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结膜或唇粘膜移植术。虽简便易行,但对胬肉波及角膜范围广,位置深、角膜板层剖切后残余角膜植床较薄的患者,单纯结膜移植难以恢复正常角膜厚度,且角膜有新生血管的危险。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因愈合创缘的疤痕及角膜散光的存在视功能亦受到一定的影响。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角膜移植术虽克服了部分板层角膜移植的术式缺陷,但手术范围大,且材料的来源受到限制。

    角膜干细胞具有更新细胞和促进组织再生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它抑制结膜上皮细胞长入角膜,阻止结膜血管入侵角膜。当角膜缘功能低下或损害时,结膜上皮细胞和结膜血管既可伸抵角膜形成翼状胬肉。移入正常的角膜缘干细胞后,可制止结膜原生组织对角膜的影响,防止翼状胬肉复发。

    3.2 本术式的优点 (1)以自体患眼健侧作供体替换损伤的角膜缘组织,通过供体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的向心性移行来修复,稳定受损伤的角膜表面,阻止新生血管的侵入,更接近生理特点,形成的眼表面更稳定。(2)取材于患眼的颞侧角膜,避开内眼手术切口,以免对日后内眼手术的伤口愈合造成潜在危胁。(3)只需取2~3mm宽角膜及角膜缘组织可以满足移植的需要,取材处伤口术后愈合良好。(4)缝合操作简单,植片角膜缘可得到较好的保护,创面也更平整光滑,且无排斥反应。

    本术式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复发性翼状胬肉的首选术式。

    (收稿日期:2003-05-06) (编辑 李年令), 百拇医药(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