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期
编号:10393080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观察对58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采取鼻中隔粘膜下剥离划痕术,同时应用新型抗组织胺药物治疗。结果 治愈5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治愈率86%。结论 使用手术加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满意。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中隔粘膜 剥离划痕术 抗组织胺药物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1-0052-02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相关性疾病。随着变应原数量的日趋增多,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该病虽不危重,但其影响生活质量、社会交往及心理发展,因而日益受到同行的重视。笔者自1999年5月~2002年4月,对58例变应性鼻炎采取鼻中隔粘膜下剥离划痕术,同时应用新型抗组织胺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58例病人均有常年发作性过敏症状,如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涕,部分患者伴眼痒、流泪,咽部不适、 干咳等。男35岁,女23岁,年龄20~25岁,病程2~10年,伴鼻甲息肉样变10例,伴鼻息肉6例,伴不同程度鼻中隔偏曲14例,伴哮喘3例。

    1.2 治疗方法 (1)以2%利多卡因10ml加1‰肾上腺素1~3滴,行双侧筛前神经阻滞麻醉,双鼻中隔粘软骨膜下浸润麻醉,1%地卡因、麻黄素棉片双鼻腔粘膜表麻三次。对不伴中隔偏曲者于左鼻阀皮肤粘膜交界处切口,深达粘软骨膜下,按筛前神经鼻内侧支分布区,行双侧中隔粘软骨膜下剥离,并用刀以鼻丘粘膜为中心的筛前神经鼻外侧支分布区划痕,将双下甲前端粘膜大部分去除。对伴鼻中隔偏曲者则行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对伴中甲息肉样变者,去除部分或全部中甲,对伴鼻息肉者同时去除息肉。术毕用凝血酶油纱条填塞保护鼻中隔、中下甲创面,48h后,逐渐撤出油纱,以后每日行鼻腔冲洗,局部滴用减充血剂,以免粘连。(2)术后使用新型抗组织胺药物治疗,如息斯敏、仙特敏、酮替芬、立复汀(滴鼻)等(可根据病人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而选用)。按常规剂量服用及滴鼻。
, 百拇医药
    2 结果

    58例中明显治愈5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治愈率86%,半年~1年随访,复发2例,但症状较术前轻。

    3 讨论

    变态反应性疾病虽为一全身性疾病,但变应性鼻炎则是以鼻腔粘膜表现最为突出,鼻粘膜组织中存在较多的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在IgE介导下吸入性变应原与上述细胞表面受体上特异性IgE分子结合进而导致细胞膜的变构。肥大细胞、嗜碱细胞释放多种化学介质。这些介质具有使血管扩张、血小板凝集,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以及促进腺体分泌和趋化白细胞的作用。而鼻粘膜血管张力、腺体分泌活性主要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1] 。目前,已证实筛前神经含有较多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故用手术方法阻断副交感神经末梢会减轻血管张力,降低腺体分泌,从而改善变应性鼻炎的病理过程。加之去除部分肥厚水肿的下鼻甲及息肉样变的中鼻甲,矫正偏曲的中隔,进而改善鼻腔通气度。在I型变态反应中,肥大细胞颗粒释放出多种介质,导致临床变态反应病。在这些介质中最重要的是组织胺,组织胺可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全部症状 [2] 。应用抗组织胺药物(H 1 受体拮抗剂)有抑制组织胺的作用,可以消除肥大细胞颗粒引起的多数症状,降低机体的敏感性,帮助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阻断恶性循环,从而使它成为治疗I 型变态反应病的首选药物。使用新型抗组织胺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组织胺特性,无中枢镇静和抗胆碱能作用,因此,受到普遍的应用。息斯敏是较早推出使用的新型抗组织胺药物,它具有较强的抗组织胺活性和24h半衰期的特点。仙特敏是一种高效外周H 1 受体拮抗剂,并可抑制血管活性多肽、P物质及神经肽等所引起的变态反应。但有较轻微的镇静作用。酮替芬具有抗组胺、抗5-羟色胺和抗慢反应物质的作用,需服用6~12周才达到最佳疗效。其半衰期为12h,它对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均有效。立复汀(左卡巴斯汀),其水溶液滴鼻一次可阻断组胺或抗原激发72h。本品是一种强效、速效、长效,并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组织胺H 1 受体拮抗剂。局部应用(0.5mg/ml)于鼻部,可以立即起效,一天只需给药2次,气雾喷鼻,每次每鼻孔2喷。在临床上如何选用新型抗组织胺药物,应从其抗H 1 受体活性、副作用、临床经验、病种、病人的耐受性以及过去用药情况等多方面考虑。在变态反应发病的机理过程中,肥大细胞颗粒释放化学介质,鼻粘膜组织对化学介质的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日一次,连用2~3个月,同时应用色甘酸钠鼻内喷雾,效果会较为满意。另外,应注意常规剂量,均勿超量服用;禁忌联合用药;有肝脏或心脏功能障碍的病人慎用;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参考文献

    1 魏能润.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0-56.

    2 廖树森.五官科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8-139.

    作者单位:515200广东省惠来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编辑曲 全), http://www.100md.com(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