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4期
编号:10393340
原发性后腹膜巨大包囊虫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4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4-0370-01

    1 病例资料

    患者,37岁,系西藏地区牧民。因进行性腹胀1年于2002年10月收入我科。查体:全腹膨隆、不对称,腹部可扪及一占据全腹之肿大包块,以左上腹为甚,触之有囊性感,不可推动,无明显压痛。行腹部B超检查示:腹腔内可见一巨大囊性包块,肝脏右上移位,左肾未显示,脾向上推移。胸片、血常规、血生化及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包囊虫皮试:阳性。术前诊断:腹腔巨大包囊虫。术中取左侧经腹直肌切口,切开腹膜后于切口下缘即可见巨大包虫囊肿,因包虫囊肿占据整个腹腔无法探查,随用洒有3%双氧水的纱布保护囊肿壁周围组织及脏器,用三通针穿刺减压,尽力吸尽囊液,且按常规用3%双氧水及盐水处理后完整取出包虫内囊,再次充分处理外囊内壁后,行探查见:肝、脾、肠系膜均无异常,肝脏及小肠均被包囊虫挤向右侧,脾脏已被挤向左上腹,全左侧腹空虚,包虫囊肿外壁下方与左肾紧密粘连,左肾受压,稍有萎缩。术中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腹膜 后巨大包囊虫(细粒棘球蚴),术后包囊虫囊液总量为7600ml,包囊虫内囊壁重500g。

    2 讨论

    包囊虫是流行于牧区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绝大多数是细粒棘球绦虫的蚴侵入体内所致。吞食的虫卵在人的十二指肠内经消化酶的作用孵化为六钩蚴,六钩蚴穿透小肠壁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而留在肝内,少数通过血流而散布到全身,蚴在体内发育成包虫囊。资料统计表明:包虫病中,肝包虫病占70%左右,肺包虫占14%,其它器官如脑、骨、胸膜、腹壁、肠系膜、胆管、肾、盆腔、脾、阴道及肌肉都可受染 [1] 。此类病例未见报道。因此类患者包囊虫巨大,术前明确诊断困难,确诊需手术。且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中必须认真探查以防包虫囊肿遗漏、仔细操作以免损伤腹膜后组织及脏器如输尿管等;同时术后关闭后腹膜以防粘连、渗液及内疝形成。

    参考文献

    1 黄建端,傅玉江,彭淑果.高原实用外科学,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564.

    作者单位:850003武警西藏总队医院外一科

    (收稿日期:2003-12-19)

    (编辑一 坤), http://www.100md.com(胡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