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392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7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8-0723-01

    我院1993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2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7例全部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17~71岁,平均42±11.6岁;病程4~11年,平均4.0±2.2年。1型糖尿病14例,2型糖尿病13例。诱发因素:感染14例(51.9%),胰岛素应用不当7例(25.9%),饮食不当4例(14.8%),劳累2例(7.4%)。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7例中食欲减退19例(73.4%),恶心呕吐15例(55.6%),乏力5例(18.5%),腹痛2例(7.4%),“三多”加重10例(37.0%),昏迷4例(14.8%)。23例症状稍轻,尿糖(++~+++),尿酮(++~+++),空腹血糖在13.2~25.6mmol/L,均值20.6±4.8mmol/L,血钾溶度2.8~4mmol/L,其中低钾9例,二氧化碳结合力11.6~19.2mmol/L,4例昏迷患者症状较重,尿酮强阳性,空腹血糖22.4~36.6mmol/L,血钾溶度2.4~3.3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3.5~9.4mmol/L。
, 百拇医药
    1.3 误诊情况 误诊4例,2例食欲减退伴恶心、呕吐患者误诊为胃炎,1例昏迷患者误诊为中毒性脑病,1例腹痛患者误诊为急腹症。最后检查血糖高,尿酮强阳性而确诊。

    1.4 治疗及转归

    1.4.1 治疗方法 27例确诊后,立即开通二条静脉通道。胰岛素剂量按0.1U/(kg·h),成人常用4~6U/h,一般不超过10U/h。使血糖以4.17~5.56mmol/(L·h)的速度下降。补液量原则上前4h应补足失水量的1/3~1/2(成人一般失水量为3~6L),第1~2h500ml/h,3~4h500ml/2h,以后500ml/3h,用液种类在开始多为生理盐水,血糖不高或治后血糖降至13.9mmol/L(250mg/dl)者,使用5%葡萄糖或糖盐水。

    纠正电解质紊乱主要是补钾,钠和氯的补充可通过输入生理盐水而实现,血钾低或正常且有尿者可立即补钾;血钾高或无尿者于第2、3瓶液补钾;24h氯化钾3~6g;可辅以口服10%枸橼酸钾,以减少静脉补钾量。纠正酸中毒只用于重度酸中毒者,常用5%NaHCO 3 100~200ml(2~4ml/kg),当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10mmol/h,给予5%NaHCO 3 100ml静脉滴注。同时加强抗生素的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治疗。
, 百拇医药
    1.4.2 治疗结果 27例中除1例合并肾病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外,其余26例血糖均降至6.4~13.2mmol/L,平均8.6±2.1mmol/L;血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恢复正常;尿酮消失;19例尿糖转阴,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DKA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以及拮抗胰岛素增多,造成糖原异生旺盛,肝糖原输出增多,而糖过高,又因脂肪运员和分解加速,酮体形成增加而利用减慢,于是大量血酮积聚,发生酮症酸中毒。因此,治疗首先是给予外源性胰岛素,迅速逆转体内物质代谢紊乱。小剂量0.1U/(kg·h)速效胰岛素方案静脉滴注,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治疗方法使血清胰岛素溶度可恒定达到100~200μU/ml。这一血清胰岛素溶度已有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的最大效应,具有相当强的降低血糖效应,而促进钾离子运转的作用较弱,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本组患者给予(速效)胰岛素5U/h持续静脉滴注,均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2.2 迅速补充液体,纠正脱水状态,是抢救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本组患者采用静脉及消化道双重补充的方式,即可迅速纠正脱水状态,避免因静脉补液不当引起危险。据报道DKA患者丢失的体液部分一半来自细胞内液,补充细胞内液需要游离水,但应用等渗NaCl液不能提供游离水,而消化道内补液可提供足够的游离水。

    2.3 应避免DKA误诊,从本组误诊的教训中可见,凡遇到下列情况:(1)糖尿病患者如发生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者;(2)昏迷而又尿多或有神经系统症状者;(3)排除急腹症后的不明原因腹痛者。应考虑DKA的可能,及时检查血糖、尿糖、尿酮,做到早期确诊和治疗。

    (编辑 清泉), 百拇医药(孙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