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4期
编号:10393263
子宫内膜癌中细胞凋亡和p53基因的表达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细胞凋亡与抑癌基因p53表达产物的关系,以及p53蛋白表达与预后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TUNEL技术,对子宫内膜腺癌癌变过程中各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和细胞凋亡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有偶发凋亡,早期子宫内膜癌和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2%和3.86%。p53蛋白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早期子宫内膜癌和晚期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分别为8.31%、38.9%和57.1%。p53蛋白阴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p53蛋白阳性组。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受p53基因调控,p53蛋白可能成为评判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细胞凋亡 p53基因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4-0307-02

    细胞凋亡(apoptosis)即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由自稳机制促发的生理性消亡过程。这一过程既与个体的形成有关,又与免疫机制、器官细胞量的平衡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激素等的作用机理有关。细胞凋亡不仅发生在正常组织中,也与肿瘤、艾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现在大量研究集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细胞凋亡的机制,以期发现多种疾病状态下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肿瘤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有关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研究显示肿瘤的发生不但与细胞增殖、分化异常有关,而且细胞凋亡机制也参与其中。本文就子宫内膜癌中细胞凋亡和p53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蛋白,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机制和p53蛋白成为子宫内膜癌预后因子的可行性。
, http://www.100md.com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黑龙江省五常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石蜡包埋病理标本39例。患者年龄30~67岁,平均53岁,术前未接受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全部为子宫内膜腺癌,按WHO组织分化标准高分化G 1 10例,中分化G 2 21例,低分化G 3 8例;按FIGO标准手术分期为Ⅰ期18例,Ⅱ期13例,Ⅲ期7例,Ⅳ期1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14例。另取石蜡包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2例,源自非子宫内膜癌而患有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

    1.2 试剂、试剂盒及实验方法 p53单克隆抗体为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生产。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染色超敏试剂盒购自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购自德国BM公司(武汉博士德公司分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基因表达产物;应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
, 百拇医药
    1.3 结果判定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每份切片随机计数10个高倍视野,细胞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阳性细胞<5%计为阴性,5%~25%计为+,26%~50%计为++,>50%计为+++。TUNEL染色———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阳性细胞为单个散在或小簇状分布,呈现核染色质浓缩边集和凋亡小体形成。在阳性细胞分布均匀区域,计数高倍视野下3000个细胞平均阳性细胞数,计算百分比,得出细胞凋亡率(%)(apoptosis index,AI),以ˉx±s表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 2 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p53蛋白和细胞凋亡率在子宫内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在正常增生期p53蛋白为细胞核着色,子宫内膜癌既可见于细胞核又可见于细胞质着色。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晚期子宫内膜癌。三者间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均差异显著。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2.2 细胞凋亡率与p53蛋白关系 p53蛋白阴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p53蛋白阳性组,见表2。

    表1 p53蛋白和细胞凋亡率在子宫内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2.3 p53蛋白、细胞凋亡率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和淋巴转移关系随癌组织的分级增高,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而淋巴转移与这两项指标改变无关。见表3。

    表3 p53蛋白、AI与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分级和淋巴转移关系

    3 讨论

    细胞凋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衰老、死亡过程的主要形式。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受基因的严格调控。抑癌基因p53被认为是促细胞凋亡基因,野生型p53基因是通过停止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其肿瘤抑制者的功能。DNA损伤时,野生型p53基因表达迅速增强,p53蛋白累积并与损伤的DNA形成高度稳定的复合物,DNA复制停止,细胞停滞于G 1 期,以使细胞得以修复损伤的DNA,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如果修复失败,p53蛋白则介导细胞发生凋亡。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蛋白可干扰野生型p53蛋白功能。在转化和永生细胞中存在野生/突变p53复合物,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细胞倾向于增殖、转化和癌变。突变型p53蛋白也可与其它癌基因协作使细胞获得增殖、转化和致癌潜能。突变型p53蛋白半衰期较野生型p53蛋白长,能沉积在细胞核中,故可用p53蛋白的抗体检测。本研究结果表明p53蛋白阴性组较p53蛋白阳性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证实子宫内膜组织中p53基因突变抑制细胞凋亡。
, 百拇医药
    未经治疗的肿瘤存在着不同于坏死的细胞凋亡,肿瘤组织这种自发性细胞凋亡可能是局部缺血,免疫活性细胞释放因子或CTL对肿瘤细胞攻击的结果;也可能是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的一时性自身平衡效应。但本质是由于细胞内在凋亡机制被激活。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早期子宫内膜癌、晚期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率渐高,而突变型p53蛋白渐增,这表明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凋亡 受多种基因调控,虽然突变型p53蛋白抑制凋亡,但是存在其他促凋亡基因产物诱导凋亡。

    本研究表明随癌细胞手术分期与组织分化级别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渐高。细胞凋亡可能通过筛除一些低恶性的细胞,选择更有侵袭力的细胞群体而对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癌细胞组织分级特征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p53有完备的检测试剂、简单的检测方法,提示p53可能成为预后因子。但评价p53的预后价值时应注意:(1)选取大宗病例,在一组病例中获得的结论,应放在另一组病例中检验;(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必须标准化,包括标本的固定、抗体的选择及操作流程等。结果的判定力求客观,制定合理可行的判断标准。
, 百拇医药
    由于野生型p53基因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基因转移技术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癌细胞,不失为一种肿瘤治疗策略。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不断明晰将为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4 结论

    (1)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早期子宫内膜癌与晚期子宫内膜癌三者细胞凋亡率差异显著,表明细胞凋亡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2)p53蛋白阴性组较p53蛋白阳性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证实子宫内膜组织中p53基因突变抑制细胞凋亡。(3)癌细胞组织分级特征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提示p53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预后因子。

    作者单位:150200黑龙江省五常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黑龙江省青冈县中医院妇产科

    (收稿日期:2004-01-07)

    (编辑青 山), http://www.100md.com(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