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3923
羊膜腔感染的需氧菌培养61例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8-0714-01

    羊膜腔感染(intra-amiotic infection,IAI)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5%~4.8%。近数10年来,引起IAI的微生物发生了许多变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引起IAI的微生物种类也不相同 [1,2] 。我们对61例IAI患者宫腔拭子进行需氧菌培养,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取自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诊断为IAI的61例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采取宫腔拭子进行培养。

    1.2 诊断标准 (1)体温升高>37.8℃;(2)子宫压痛;(3)羊水出现臭味;(4)产妇脉率>100次/min或胎心率>160次/min;(5)产妇末梢血白细胞>15×10 9 /L。患者出现以上5项指标中三项者可诊断为羊膜腔感染。
, http://www.100md.com
    1.3 一般资料 61例患者的年龄为21~40岁,平均27岁。平均妊娠次数和分娩次数分别为(1.95±1.43次)和(1.09±0.99次)。

    1.4 患者的临床特征 61例IAI中,体温≥37.5℃者37例(60.7%),其中体温≥37.8℃者19例(31.1%),脉率>100次/min者21例(34.4%),白细胞>15×10 9 /L者34例(55.7%)其中中性粒细胞>90%者20例(32.8%),胎心率>160次/min者4例(6.6%),子宫出现压痛者3例(4.9%),羊水出现臭味者5例(8.2%)。

    1.5 细菌分离鉴定 将宫腔拭子直接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中国兰平板,同时以疱肉培养基增菌后再分别移种上述两平板,35℃,18~24h。革兰阳性菌按操作规程鉴定,革兰阴性菌部分采用API快速鉴定系统(Biomerieux生产)。

    2 结果
, 百拇医药
    61例标本中34例分离出细菌,共35株,15种,阳性率为55.7%。其中1例标本同时分离出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余均为单一细菌感染。分离出的菌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大肠埃希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4株、B族链球菌3株、粪肠球菌3株及腐生葡萄球菌、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粪产硷杆菌、洋葱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蜂窝哈夫尼亚菌和洛非不动杆菌各1株。

    3 讨论

    妊娠期胎膜早破、细菌性阴道病等使病原微生物进入羊膜腔引起羊水、胎膜和胎盘等感染称为羊膜腔感染。Soper等 [3] 对408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与羊膜腔感染有关的因素包括破膜时间长、多次肛查或阴道检查、使用胎儿内监测等。吴链芳综合文献资料,指出胎膜早破、细菌性阴道病、多次肛查或阴道检查及机体抵抗力下降与IAI发生有关[4] 。IAI由多种微生物引起。Hollier和Cox [2] 进行文献综述,IAI患者羊水中常见微生物的分离率为解脲脲原体32.8%,人型支原体47.3%;需氧菌中,大肠埃希菌8.5%,金黄色葡萄球菌2.9%,无乳链球菌15.4%,粪肠球菌5.3%,其它革兰阴性杆菌5.8%;厌氧菌中,阴道加德纳菌28.2%,二向拟杆菌30.8%,脆弱拟杆菌3.0%,梭状杆菌属5.3%,消化球菌11.9%,消化链球菌8.8%,梭状芽孢菌属10.0%。国内有关IAI的细菌培养资料较少。本组资料中,IAI患者羊膜腔需氧菌阳性率为55.7%,引起IAI的常见的需氧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 http://www.100md.com
    在防治方面,要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包括正确处理胎膜早破,在破膜后12h及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产程中控制阴道和肛门检查次数,及正确处理产程,避免滞产。根据IAI患者羊膜腔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一旦确诊为IAI,所选治疗用抗生素应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有效,通常首选第3代头孢菌素。

    参考文献

    1 Newton ER.Chorioamnionitis and intraamniotic infection.Clin Obstet Gynecol,1993,36:795.

    2 Hollier LM,Cox SM.Intra-amniotic infection.In Faro S,Soper DE.eds Infectious Diseases in Women,W.B.Saunders Company,2001,168-180.

    3 Soper DE,Mayall CG,Dalton HP.Risk factors for intraamniotic infecˉtion:a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 study.Am J Obstst Gynecol,1989,161:562-563.

    4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38-645.

    (编辑 秋实), 百拇医药(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