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393836
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100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3-0258-02

    2000年1月~2002年1月间,我院消化中心在内镜直视下高频电凝切治疗消化道息肉100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男62例,女38例,年龄12~80岁,平均46岁。息肉位于食管4例,胃12例,大肠84例;单发性息肉62例,多发性息肉38例;每例1~7枚息肉不等。形态分类,山田Ⅰ~Ⅱ型49例,Ⅲ~Ⅳ型51例,息肉总计164枚,其中直径<0.5cm48枚,0.5~2.0cm111枚,2.0~3.5cm5枚。

    1.2 方法 (1)材料:富士能EVE200型胃镜、富士能V-EC250型肠镜、奥林巴斯PSD-20型高频电发生器、SD-5L高频电圈套器、FD-1L热钳、PW-1L内镜注射针。(2)方法:上消化道息肉术晨起禁食禁水,术前5min肌注诺仕帕4mg,用1%地卡因咽喉表面麻醉,下消化道息肉采用口服电解质溶液洗肠法。所有病例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APTT,PT及心电图。直径0.5cm以下息肉,用热活检钳绞持息肉头部,然后向上轻轻提拉息肉,使基底形成天幕状假蒂,通凝固电流后基底粘膜发白,即行拔取,钳取中央组织不会灼伤,可做病理学检查。直径>0.5cm的山田Ⅲ~Ⅳ型息肉,圈套套的位置尽可能选择在蒂的息肉侧,当圈套套入息肉后先不紧收钢丝,提高圈套器放置在蒂与息肉交界颈部再收紧钢丝,将息肉悬在肠腔中,与周围肠壁无接触再通电切除,尽可能保留残蒂1cm左右,不要怕残蒂留得过长引起息肉复发。对于直径<2cm的无蒂息肉,圈套钢丝套入息肉后,圈套管抵抗息肉基底然后稍向上,在息肉基底稍上方是切除息肉最佳部位,轻轻关闭袢套,稍收紧轻轻提拉,将息肉提起,基底呈天幕状时即可通电。先电凝后电切或采用混合电流逐渐切下。对于直径大于2cm的无蒂息肉,可采用注射法,先用注射针在息肉的基底部注射高渗盐水或1:10000肾上腺素稀释液1~2点,每点1ml,然后用上述方法摘除;分叶状无蒂大息肉则采用分块切除法切除,已切除的息肉可通过三抓钳或取石网篮套住后随内镜一起退出体外,送病理检查。术后根据息肉大小、山田分型、位置等不同分别禁食,卧床休息6~24h不等,常规使用抗生素3天,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及呕血,便血。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上消化道息肉摘除术后,按溃疡处理,用药2~4周。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48枚小息肉用高频电热活检钳凝除,111枚用高频电圈套切除,5枚息肉采用分块切除,治愈率100%;术后留观未发生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均做病理 检查,腺瘤性息肉48例,炎性息肉28例,增生性息肉20例,幼年性息肉2例,类癌1例,平滑肌瘤1例。我们把发生在原息肉部位,组织病理类型与原息肉相同者称为复发。发生在其它部位的息肉称为再发。其中,腺瘤、类癌患者共40例,3个月、6个月内镜复查随访,未发现复发,其中6例腺瘤患者,6个月后复查发现再发小息肉,予以高频电切除。本组病例24例完成1年随访,复发为0,再发率6%,明显低于文献报道。

    3 讨论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粘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并不说明其病理性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简便,痛苦少,适用范围广,并可做全瘤病检,可早发现癌变息肉,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意义,可作为消化道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本组治疗,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1)圈套息肉前调整内镜或变换体位,适量充气,使息肉暴露完全,且在视野5~7点附近,便于圈套。(2)圈套上提息肉后应使息肉与镜头保持15~20mm距离,太远则操作不便,太近易损伤内镜。(3)息肉多发且全结肠分布时,宜分次、分段切除,以免出现并发症时难以明确部位而给治疗带来困难。(4)对确诊为遗传性家族息肉病患者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保肛术后直肠内息肉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治疗。

    (收稿日期:2003-06-20) (编辑 李欣), 百拇医药(郑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