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期
编号:10393108
针刀、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55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1-0066-01

    骶髂关节错位临床上十分常见,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女多于男,青年时期多见,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它伤病而并发。过去因人们对其发病认识不足,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或漏诊,以致患者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下肢痛麻等,有的女性患者表现为长期顽固的月经不调、痛经等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工作及生活。我们运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骶髂关节错位患者110例,男19例,女91例;年龄18~48岁,平均3.2岁;病程2天~20年,前错位45例,后错位65例;双侧腰骶部疼痛78例,单侧32例,伴臀部疼痛101例,伴下肢放射痛92例,伴腹股沟及下肢内收肌疼痛53例,伴月经不调、痛经17例。将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年龄、症状、体征均相似,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经骨盆及腰椎平片检查,排除致密性骨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结核、肿瘤等其他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性病变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针刀疗法:局部压痛点皮肤常规消毒,针刀平行于人体纵轴方向进针,达骨面后行松解、剥离,治疗完毕后,针眼贴创可贴。急性发病者,一般1次可愈,慢性反复发作者,一般5天1次,3次为一疗程。(2)手法治疗:手法复位前应首先明确髂骨旋转方向①前错位者,采用单髋过屈复位法:患者仰卧床沿,两下肢伸直,助手按压健侧下肢膝关节,医者一手握患者患侧踝部及小腿近端,另一手按患侧膝部,先屈曲患侧髋、膝关节,内收、外展5~7次,再往健侧过屈髋、膝关节,趁患者不备用力下压,此时常可闻及关节复位响声。②后错位者,采用单髋过伸复位法:患者俯卧床沿,医者站立于患者患侧,一手托患肢膝上部,另一手掌根按压患侧的骶髂关节,医者尽可能上提、过伸患肢,一手同时用力按压患侧骶髂关节,两手成相反方向搬按,此时可闻及关节复位响声。此种方法可请助手一并完成 [1] 。③仰卧屈髋分膝法:患者仰卧,两膝分开,双足跟并齐,使鼻、脐、足跟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双手置于腹部、双目微闭、全身放松,深吸气后缓慢呼出,至呼气将尽时,医者将双膝下压,此时可闻及腰骶部复位的弹响声。此种手法适用于前错位及后错位。手法治疗,急性发病者,一般1次可愈,慢性反复发作者,一般2天1次,5次为一疗程。针刀及手法治疗完毕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 百拇医药
    1.2.2 对照组 电脑中频多功能治疗仪:腰骶部、臀部、腹股沟及下肢疼痛部位并置法,耐受量,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疗20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正常,恢复工作;显效: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基本正常,恢复轻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轻度受限,能恢复部分工作;无效:症状、体征及功能障碍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从表中可见,两组疗效比较,χ 2 =9.15,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人体犹如一座“大厦”,“大厦”的基础就是骨盆。由于承受体重及运动负荷的需要,腰、骶、髂、髋、耻诸关节结构复杂,周围肌肉韧带坚强,形成一个稳固的联动系统。骶髂关节处于这个系统的枢纽部位,其关节面吻合牢固,周围韧带、肌肉、关节囊坚韧,关节活动度小,一般情况下,不易造成移动、错位。但当骶髂关节损伤或慢性劳损,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在暴力及不协调外力作用下,可导致关节错位 [1] 。而一旦发生错位,造成骨盆扭转、倾斜,使盆腔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与牵拉,腰椎小关节紊乱,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久而久之,造成关节周围韧带、肌肉挛缩、变性及粘连,引起腰骶及下肢疼痛,腰部活动受限,女性患者甚至引起月经不调、痛经等症。针刀疗法针对这一病理变化,松解腰骶部关节周围紧张的肌肉、韧带,切开肥厚、粘连的关节囊,减轻神经、血管的卡压,使疼痛缓解。配合上述手法,使双膝、股骨、髋关节、骶髂关节、腰骶关节、腰脊柱关节各个偏歪、错位的关节依次获得复位矫正。电脑中频能降低局部组织的兴奋性,使痛阈增高,改善淋巴、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起到镇痛作用,但远期疗效较差。

    参考文献

    1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62-863.

    作者单位:071000河北保定解放军第252医院中医康复科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赵淑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