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2期
编号:10394141
小儿急性阑尾炎48例的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4-0336-02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患病率高,正确诊断和早期治疗可获良好的效果。小儿急性阑尾炎,由于年龄,临床表现,病史采集比较困难等诸多因素影响,常易误诊。今就我院外科5年来治疗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从1998年1月~2002年5月,共收治12岁以下各型阑尾炎计48例。其中6~12岁31例,男33例,女15例,男:女=2:1。年龄最大12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8.25岁,无死亡病例。

    1.2 临床表现

    1.2.1 腹痛 多为突发脐周和腹中部疼痛。6~10h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呈持续性加重。48例均表现有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37例(占77.1%)。但有时症状不典型,小儿年龄小,诉说病情不十分确切,拒绝检查等,影响诊断准确率。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腹痛有差异。如单纯性阑尾炎呈轻度隐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暂减轻,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加剧。化脓性阑尾炎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阑尾炎呈持续性剧烈腹痛。
, 百拇医药
    1.2.2 胃肠道症状 多伴有恶心、呕吐,程度较轻,表现此症状者41例(占85.4%)。

    1.2.3 全身症状 早期乏力、头痛,低热,精神食欲差,活动减少,体温高于38.5℃者共25例(占52%)。

    1.2.4 实验室检查 多数患儿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但升高不明显不能否定诊断。应复查,逐渐升高有诊断价值。

    1.3 治疗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29例,保守治疗19例。术后诊断,化脓性15例(占51.7%),坏疽性7例(占24.1%),单纯性7例(占24.1%),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并发弥漫性腹膜炎4例(占13.8%),并回肠末端肠穿孔1例。病检坏疽性阑尾炎并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烟卷或橡皮管引流9例(占31%)。预后:手术29例中,25例一期愈合(占86.2%),4例切口感染(占13.7%)经交换敷料最长31天二期愈合。保守治疗19例,经静滴广谱抗生素严密观察1~3天症状均消失。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诊断和鉴别诊断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体检。查体:(1)右下腹压痛点,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它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本组病例有局限性固定压痛46例(占95.8%);(2)腹膜刺激征象: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本组病例有肌紧张和反跳痛22例(占45.8%),肠鸣音减弱或消失4例(占8.3%)。

    本病应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痉挛,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病鉴别。

    2.2 查体 (1)患儿年龄越小,叙述能力越差,病史可靠性较低,因此查体更为主要。一定要确定阑尾区固定压痛和肌紧张。至少经过3次检查。(2)腹部触诊尤为重要,检查时手要温暖,观察患儿哭闹及抵抗检查动作可确诊有无压痛。手法由轻到重,分层触摸。(3)小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故病理不同于成人。早期可出现发热,本组病例中体温高于38.5℃者共25例(占52%)。(4)小儿大网膜较短,阑尾壁较成人薄,对感染抵抗力较低,易发生穿孔而不易局限,致小儿阑尾炎穿孔率较高。本组穿孔共9例占手术病例31%。(5)由于小儿对检查不能充分配合,易于误诊或疏漏。故应对小儿仔细耐心查体。对可疑病例,应严密反复动态观察。
, 百拇医药
    2.3 麻醉 以安全方便为前提。在无痛原则下,对6岁以下患儿,我院采用基础加局麻,6岁以上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均能顺利完成手术。

    2.4 治疗原则 [1] 由于小儿以上解剖特点,确诊后应积极早期手术切除病变阑尾。如有穿孔,可用盐水或甲硝唑液冲洗腹腔及切口。必要时放置引流。小儿体液代谢较旺盛,身体发育还不成熟,各系统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故应足量补充液体,注意电解质平衡。对症状轻 微,右下腹压痛不明显,体温、血象升高不显著者,在严密观察下应用广谱抗生素。经积极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一般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67.

    (收稿日期:2003-05-21) (编辑 曲全), 百拇医药(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