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39402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BAEP检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6-0507-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特点是临床症状出现快,消失也快,病人就诊时多为发作间歇期,不易观察到有诊断意义的阳性体征。为了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VBI性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1998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对78例经临床诊断明确的VBI性眩晕患者的BAEP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组78例,男31例,女47例,年龄49~74岁,平均55.7±10.8岁。均符合诊断标准 [1] 。对照组:门诊正常体检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42~76岁,平均53.9±9.7岁。除常规检查外,均行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定位体征。其中46例曾行CT检查未见异常。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BAEP检测应用日本产MEB-5304型4导程诱 发电位仪,采用潘氏方法 [2] 测出并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共276只耳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IPL)。原始波形存入磁盘进行数据的测量与统计,同时打印波形存档。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华西医科大学《医百·医统》统计学软件包(2.0版)进行q检验。

    2 结果

    见表1。病例组78例中有49例(62.8%)BAEP的Ⅲ波、Ⅴ波分化不良、波形消失,其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IPL较对照组延长,各波波幅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其存在听觉通路的中枢部分,特别是上橄榄核以下部分的损害。但Ⅰ波的PL无明显延长,说明其周围听觉器官的损害较小。

    表1 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BAEP各参数测值(ms)及q检验结果(略)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眩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症状,临床表现各异,处理的方法也不同。因此,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内耳、脑干和小脑的血液供应来源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小脑前下、后下和小脑上动脉区域的缺血均可导致眩晕的发生。

    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时,BAEP能客观反映中枢传导通路的功能,进而推测脑干的缺血程度。其Ⅰ波源于听神经的动作电位,Ⅱ波源于听神经颅内段及耳蜗核,Ⅲ波源于脑桥下部的上橄榄核,Ⅳ源于脑桥上部的外侧丘系,Ⅴ波源于中脑下丘中央核团 [2] 。BAEP检测虽然不能定性,但对听觉通路的损害反应敏感。根据病变累及部位和各波波幅的变化,能判断出受累部位是在外周或是在脑干。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生时,听觉通路和脑干也发生缺血,导致脑干的生物电活动异常,可引起BAEP的一系列改变。

    本组病例BAEP的改变主要表现为Ⅲ波、Ⅴ波分化不良和(或)波形消失,其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IPL延长,波幅降低,属脑干型改变,符合前庭中枢性眩晕的表现。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前庭中枢性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BAEP检测能反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脑干的缺血程度;各参数的变化能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结合临床和其它必要的检查,可鉴别眩晕的性质和类型。对发现听觉通路的损害,观察与判定疗效均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游国雄,贾启德,施有昆,等.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脑干诱发电位研究.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14.

    2 潘映幅.临床诱发电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38-294.

    (收稿日期:2003-04-07) (编辑 晓亮), http://www.100md.com(周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