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9期
编号:10394593
川芎嗪、丹参佐治慢性乙型肝炎33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9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09-0836-02

    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2月用川芎嗪加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佐治慢性乙型肝炎33例,对肝功能及全身症状的改善以及病毒标志物指标改善均有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33例,全系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11~80岁,病程最长者25年,最短者1年2个月。

    1.2 病例选择 临床诊断均依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之诊断标准 [1] 。治疗前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者29例(大三阳);HBsAg、HBeAg两项阳性者4例;肝功能ALT60~337U,平均91.7U。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方法 川芎嗪160mg、丹参注射液16ml(儿童酌减)加入10%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日静脉点滴1次,以15天为1个疗程,停半月再输15天,3个月为1个疗程;配合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注射(757疗法),观察3个月,同时每月查肝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一次,观察记录主要症状及体征如黄疸、乏力、纳呆、腹胀、肝脾肿大、肝区痛或叩痛以及肝胆B超图像。

    1.4 治疗结果

    1.4.1 症状体征的改善 经过3个月的治疗,病人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食欲明显增强,面色改善尤为显著,多由灰黄、晦暗变为红润,体重均有增加。只有2例仍有轻度肝区叩痛。

    1.4.2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改变 33例中治疗后HBˉsAg阴转9例,HBsAg阴转率27.3%;HBeAg阴转19例,阴转率为57.6%;抗HBc阴转12例,阴转率为36.4%。
, 百拇医药
    1.4.3 转氨酶改善情况 本组病人治疗前全部肝功能异常,治疗后病人ALT全部降为正常,AST及黄疸指数均降为正常。肝胆B超检查影像指标均明显好转,肝纤维化程度下降。

    2 讨论

    乙型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现象,如肝脾肿大、肝区疼痛或叩痛、舌质紫暗、舌体瘀斑、面色晦暗、肝掌等。现代医学也证实,肝炎患者在炎症期均存在轻重不一的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改变如血液粘滞性增高、红细胞压积增大、脂质改变等。因此,我们在临床上治疗乙型肝炎患者除一般的抗病毒、保肝治疗外,多加用川芎嗪和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人体内存在着一对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血栓素A 2 (TXA 2 )和前列腺环素(PGI 2 )。TXA 2 是缩血管物质,能促进血小板聚集;PGI 2 是扩血管物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两组相互拮抗,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另外,PGI 2 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增高,抑制磷脂酶A 2 的活性,促进胞浆内钙离子转入致密系统,从而阻断肝细胞的坏死过程。细胞内cAMP的增高又能促进DNA的合成,加速肝细胞再生;PGI 2 还能通过cAMP的调控直接促进胆汁的排泄。肝炎时血浆中的PGI 2 下降,而TXA 2 却明显增高,使TXA 2 -PGI 2 平衡失调,造成体内和肝内的微循环障碍,从而减少肝血流量;胆汁排泄受阻,加重肝脏继发性坏死的发生。而川芎嗪和丹参均能抑制TXA 2 合成酶的活性,并促进PGI 2 合成释放,从而纠正TXA 2-PGI 2 的平衡失调,降解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性,改善血流变状态,进一步改善肝内微循环状态,即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2] 。笔者用川芎嗪和丹参注射液佐治乙型肝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病例少,缺少对照病例,故有待于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

    究论证,为乙型肝炎的治疗探出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病毒性乙型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病杂 志,2000,8(6):24.

    2 吴余开.活血化瘀复方和川芎嗪抑制血栓素A 2 生物合成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3):169.

    作者单位:255300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仁惠医院

    (收稿日期:2003-07-14) (编辑 曲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