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9期
编号:10394314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9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9-0860-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常见的脑部病变,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或新生儿期以后小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及智能发育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病无特殊疗法,临床上往往采取综合治疗方法。近年来应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本病已日益受到重视。我校附属医院近2年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HBO治疗观察护理本病23例,疗效显著,无任何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日龄2h~10d,均有宫内窘迫及产时窒息史;生后Apgar评分:重度窒息2例,中度窒息9例,轻度窒息12例。诊断均符合1989年8月济南会议制定的HIE诊断标准 [1] 和1996年10月杭州修订的诊断标准 [2]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支持疗法,对症治疗,脑细胞代谢药物及自由基清除剂等。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YLC0.5/1型爱婴牌婴儿氧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1所研制)治疗。进舱时间:原则上尽早入舱,出生后1h~3d。有兴奋惊厥者,止痉后待呼吸、脉搏稳定后入舱,伴有颅内出血者应在出血停止后治疗。全舱给氧,压力0.04~0.06MPa,加压20min,稳压40min,减压20min以上,1次/d,10次为1疗程,全部病例治疗1~5疗程。一般轻中度2~3疗程,重度3~4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0d左右。

    1.3 疗效评定 显效:经高压氧及常规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治愈出院。有效:经高压氧及常规治疗,在高压氧治疗结束之前,某一项或几项观察指标明显好转,治疗结束后痊愈出院。无效:经高压氧及常规治疗,病情无好转或更严重。

    1.4 治疗结果 本组23例患儿,其中显效18例,占78.3%,有效5例,占21.7%;总有效率100%,无1例死亡。
, 百拇医药
    2 护理体会

    2.1 入舱前准备和护理 ①清洁消毒氧舱,以防交叉感染;检查舱体及辅助设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进行。②备好急救用品,留取血标本。③提前30~60min喂好奶(禁食者除外),以防治疗中溢奶流入气管引起窒息。④如患儿体温超过38℃,或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脐部渗血,收缩压>110mmHg时,应暂停治疗。⑤给患儿换上全棉的衣服、包 被、棉垫、尿布等,禁用化纤、丝绸等易产生静电火花的服装;患儿包被要用纯棉带子系好,以防患儿哭闹挣脱被子盖住口鼻而发生意外情况。⑥舱内床板两侧及头顶放置纯棉垫,以防患儿躁动时碰伤。

    2.2 入舱中护理 ①进舱不宜输液,鼻饲管应封闭固定;患儿取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冬季可先将衣服、包被等预热,并加用热水袋保暖。②患儿入舱后轻轻关上舱门,缓慢匀速升压,速度为0.004~0.003MPa/min,检查氧气管线路有无漏气、曲折,以保持吸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每隔10min换气1次,以保证舱内氧气浓度的恒定。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呕吐、面肌抽搐、出冷汗等早期氧中毒症状,若有发生,应停止升压,并可适当排气减压至症状消失。首次治疗压力宜低,使患儿有一适应过程,新生儿压力一般为0.03~0.04MPa,升压时间持续20min。③压力升高后继续密切观察,稳压治疗时间为40min。④在减压阶段,必须严格执行减压方案,缓慢等速减压,速度为0.015~0.02MPa/min,时间不得少于20min,否则体内溶解的大量氧气从组织中排出,游离成气态,以气泡形式在血管内外栓塞和压迫血管,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致组织缺氧缺血产生损伤而发生减压病等并发症。
, http://www.100md.com
    2.3 出舱后的护理 ①患儿大多在舱内哭闹出汗,出舱后应予擦汗及保暖,防止受凉,让患儿休息10min。②作必要的体检和血气监测。③严密观察病儿的体温、意识状态、瞳孔、肌张力、前囟情况、有无呕吐、脑性尖叫、抽搐等现象,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处理。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0,28(2):3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

    (编辑 罗彬), 百拇医药(刘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