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394076
早期急性乳腺炎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6-0491-01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严重影响产后哺乳质量及产妇的康复。我们对临床67例急性乳腺炎发病早期(还未发展成乳腺脓肿患者)采用以手工挤奶方法为主,配合青霉素全身抗炎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共67例,均为哺乳期妇女,其中初产妇52例,经产妇15例,单侧乳腺发病66例,双侧乳腺发病1例,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5岁。发病时间均在3天以内。将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0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诊断标准为依据 [1] 确诊为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具体的操作步骤为患者取半卧位 或坐位,先用湿毛巾热敷患侧乳房15~20min,用手将乳房托起进行按摩,同时采用手工挤奶法 [2] 反复有节奏地挤压、放松,将乳汁挤出,使肿块尽量变得越软越小越好,直至乳房松软为度,并定时挤奶以随时排空乳汁,全身加用青霉素800万U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磷霉素钠6g静脉点滴治疗。对照组:单用青霉素或磷霉素钠静脉点滴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消退,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显效为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接近正常;无效为症状、体征加重或发展为乳腺脓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情况(略)

    提示在急性乳腺炎早期采用综合措施,尤其重视局部治疗,明显优于单独用抗菌素治疗。

    3 讨论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多发病,传统的理论认为此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因此常单一地应用抗菌素治疗,其结果不少患者发展为乳腺脓肿,而需做脓肿切开引流术,不但病程长,医疗费用多,而且病人痛苦大。我们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乳腺炎的发生多由于哺乳期妇女无经验、怕痛等种种原因未能将乳汁排空而致乳汁淤积在乳腺管中引起阻塞,继发炎症所致。故在疾病的早期治疗关键是疏通乳汁淤积,避免炎症范围继续扩大,促使局部炎症局限化,积极阻断脓肿的形成。经临床治疗观察证实,大部分患者伴有发热,经手工挤奶使乳腺管疏通,积聚乳汁排空后,不用抗菌素体温也会自然下降,故针对此原因,我们在急性乳腺炎发病早期积极采用综合措施,尤其注重局部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采用此法治疗能有效地阻止疾病向乳腺脓肿发展,患者免受手术痛苦,并减少医疗费用。且方法简单易行,又不需特殊仪器,效果满意而迅速,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40-84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北京:北京市新闻出版局,1992,31-45.

    (收稿日期:2003-04-04) (编辑 黄杰), http://www.100md.com(李朝安)